自古湖湘多才俊,这湖南一家人,可都是来自北方


自古湖湘多才俊,这湖南一家人,可都是来自北方

自古湖湘多才俊,说的是湖南当地人。我这湖南一家人,可都是来自北方,来自孔孟之乡山东。

湖南一家人的家长是我大伯父,老人家是南下干部。一九四八年,已任连长职务的他,被部队选派到湖南邵阳。开始在县委,后来到市计量局任党委书记。大伯人高马大,说话粗声粗气,很有山东人气派。大伯只上过初小,文化不高。为了这,还引出了一段我大妈千里寻夫,保卫婚姻的故事。


大妈在老家那真是老嫂比母,奶奶去世早,我父亲兄弟六个,二个女姊妹,再加上大伯的两个儿子,真够大妈辛苦的。大妈泼辣能干,还是个大脚,操劳大家庭无怨无悔。她只盼丈夫能早日返乡,过上有人帮有人疼的日子。

万万想不到,等来的是大伯从湖南寄来的离婚协议书。这下子,全家老少都炸了锅。于是,大妈领着七岁的大儿子,抱着一岁半的小儿子,坐上火车,直奔湖南,找俺大伯算帐去了。


自古湖湘多才俊,这湖南一家人,可都是来自北方


大伯新找了个女大学生,年轻又漂亮,最主要是有文化。不是大伯花心,组织上也黙许这件事,为了党的事业,找个好助手也算两全其美。

大妈这一来,好事给搅黄了。组织上可不能让人家说,党的干部都是“陈世美”。再说,看见亲生的两个儿子,再读读老父亲含泪写的《告子书》,知道妻子为了全家老少出了大力,大伯心也软了,七尺汉子也掉下了男儿泪。他惜别了新人,一心一意和大妈过日子了。在湖南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儿。大伯十年前高寿去世了,我六叔就成了湖南一家人的新家长。

六叔是齐鲁才俊,一九五九年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考取西安交通大学供发电本科。六叔大学毕业分配到新疆石河子发电厂,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入了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

六叔来湖南的原因,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年轻大学生又是一表人才,六叔受到女孩们的倾慕。后来六叔和设计院一名资料员恋爱了,姑娘非常漂亮,在父亲的像册里我见过她的照片。不用说,那时的六叔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啊!

不幸发生在俩人登记结婚的时候,六叔也想不到,姑娘家庭出身地主,是黑五类的第一类。组织上找六叔摊牌,不准与她结婚,否则断送个人前途。那个年代个人前途就和生命一样,六叔和姑娘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据说是女方提出分手,六叔无处发泄内心的苦闷,就给在青岛医学院读书的小妹写信,一天一封信。我小姑很焦急,担心她六哥出事,就给湖南老大哥去信求援。大伯一听立马坐火车去石河子,把失魂落魄的六叔领回邵阳家里。

事有巧合,一天,大伯的上级地委孙专员,在计量局见到没事溜达的六叔,一眼就看好了。一打听未婚娶,马上给大伯下命令,让你弟和我女儿结婚,时间订在二十天后。大伯从心里愿意这门亲事,也担心弟弟安不下心。他没拒绝领导的好意,就算应承下来了。

六叔毕竟年轻听话,看老大哥难为的样子,知道都是为自己好,也就勉勉强强答应这门婚事。这真叫闪婚,当新婚十天后六叔要回石河子,六娘都哭成了泪人。六叔还十分不解的问大伯,她哭什么?唉,他是多么不用心。

后来六叔调回邵阳热电厂,担任总工程师。六娘是妇女干部正派能干,俩人日子越过越好,感情也越来越好了。六叔和六娘退休后搬长沙住,两个女儿都在省城安家,小女儿是医学博士,前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


自古湖湘多才俊,这湖南一家人,可都是来自北方


顺哥是大伯的大儿子,湖南一家人第二代的老大。

顺哥和我小姑同岁,婆媳俩几乎一起坐的月子。他从小不爱学习,经常自嘲坏了书家门风。

当年顺哥七岁跟母亲去的湖南,幼小的他听懂了亲娘的哭诉,从担惊受怕到逐步适应南方生活,他也吃了苦头。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的老家才是最快乐的地方,村后面的那条大沽河,夏天游泳冬天滑冰。还有沙窝地里的地瓜花生,摘苹果打山楂,抓麻雀追兔子……

顺哥对我说过,在湖南每天都能想起老家的事,管不住自已。退休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山东一趟,我接待他不下五次了。

今年过年他又回来,还把儿子孙子都带来了。冬天老家农村太冷,孩子们都冻回青岛住,人家顺哥和大嫂子在爷爷老屋住了一个月,还说没住够。他逢人就说:老家人亲,山东人心眼好。

看来,顺哥的心,一直系着故土。

作者王爱国,笔名艾国,企业经理,青岛人,离退休越来越近,离文学也更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