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1908年,在日本留學的蔣中正在日記裡面說:“不論是在火車上、電車上還是在輪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時候,總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讀完之後,就閉目靜坐,思索精義”。

日本的東鄉平八郎,被稱為“日本軍神”,他創造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以亞洲打敗白種人的先例——1905年在海戰上,用落後的艦隊大敗俄國艦隊。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大獲全勝的日本天皇非常開心,給東鄉平八朗舉辦了一個慶功會。正在大家稱讚東鄉平八朗的驍勇善戰的時候,他卻拿出一個隨身攜帶的腰牌,上面寫著7個大字:

一生俯首拜陽明。

陽明,就是王陽明,一個在日本家喻戶曉,但是在中國卻鮮有人知的人物。

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做過一個調查驗證,在日本所有的中國人雕像中,王陽明的雕像是最多的。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學者章太炎也說:“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王陽明的心學,對日本的明治維新產生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比如日本傳奇企業家--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四聖,一人創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創造了連續40年不虧損的記錄,2010年原本阪依佛門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被日本政府邀請拯救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

稻盛和夫一生的偶像是明治維新領袖西鄉隆盛,眾所周知,西鄉隆盛是王陽明的鐵桿粉絲,甚至在被迫害流放的時候也會帶著陽明哲學不斷的學習。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那王陽明的心學,到底講了什麼?


王陽明的心學教導我們,通過生活來創造自己。這生活需要用自我的力量來生成自我,永遠不要鬆懈,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如此,你便可詩意地棲居於大地。當然,詩意棲居在茫茫人世,自然不會那麼容易——人生不可測,多的是風高浪急,少的是萬事如意。所以,我們須得找個竅門。這個竅門就是心學裡說的“致良知”。

那麼,良知是什麼?

良知即本知,也就是人不學而知的直覺。笛卡爾說,良知是人唯一不抱怨自己缺少的東西。的確,從路邊的小商販到臺上的政客都樂意宣稱自己是“有良知的人”。也許,有人會懷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良知面前人人平等”是毫無問題的。至於為什麼會有人昧著良心幹壞事,我們只能說其將“良知”遮蔽了。

他不是沒良知,只是不肯“致良知”而已。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很顯然,良知不存在任何說教理論中,也不存在無窮無盡的對象中,而只存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你的心思在哪裡,你的精力便會用在哪裡;甚至可以說,人追逐什麼就會死於什麼。如果一個人沒有找到生的根本,就只能到處流浪,與野草的榮枯一般,生命被外界力量所控而不自知。

王陽明用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心學的修煉門徑只能是: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找到“自性”,從而絕處逢生。在良知的指引下,縱使險象環生,最後終能得到一線生機;做任何事既要現場發揮好,又要注重長遠利益;既要立大體,又要心思細密。

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又是一門實用功夫

因其具有雅俗共賞的特性,故人人都能讀懂、人人都可修煉。王陽明主張返本開源致良知,就是要我們回到自己的本知,喚醒每一個人內在良知的理性意識,並以此為行動準則,完成自我的建構,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人生在世,無非是說與做。有的人說得多做得少,有的人不言不語卻從不停止前進的腳步,還有的人既不說也不做,一輩子保持靜默。到底哪種人生更理想呢?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陽明先生告訴我們:多言的病根在氣浮、志輕。氣浮的人志向不確定,熱衷於外在炫耀,必然看上去淺陋;志輕之人容易自滿,幹什麼都沒有精進之心,也不會有高深的造詣。

王陽明在官場混跡了一輩子,從來不去炫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哲學。當然只要他肯的話,功名利祿唾手可得。

劉瑾專權的時候,他上書叱罵,一點認慫的意思也沒有。

當時的嘉靖帝為了給自己的生身父母定一個名分,發動了“大禮儀”,當時的他只要隨聲附和幾句,內閣首輔的位子就是他的。但是他卻一聲不吭。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底線是不能突破的,也總有一些話,是不能說的。

那麼,沉默不語是否可靠呢?未必如此。沉默包含了四種危險: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如果疑而不問,蔽而不辯,只是自己傻悶著,這是愚蠢的沉默;

如果用不說話討好別人,就是狡猾的沉默;

如果怕被人看清底細,故作高深掩蓋自己的無能,就是捉弄人的沉默;

如果明知內情,還裝糊塗,默售其奸,那就是“默之賊”,非常可惡。

人人都想成功,但並非人人都深入思考成功的訣竅。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而人是用心做事的——手只是接受了心的指導。所以,心才是成敗的關鍵。至此,所有大道理都落實到了人具體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上。心學主要是練意念,你的意念決定你看到什麼,付出什麼,收穫什麼。貪必敗,怯無功。我們只能在物各付物中找到那個恰好。

最後,能量守恆定律自會交付你該得的一切。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王陽明的心學,的確是值得所有人一看的,心學不僅僅是在思想上帶給你全新的感悟,更能直接作用到你的生活當中,讓你感悟到: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如果您想了解關於更多王陽明心學的內容,給大家推薦的就是王陽明的《傳習錄》與《王陽明傳》,兩本書一本講述了王陽明的生平事蹟,一本講述了他的作品精髓。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書中的內容,是原汁原味的王陽明作品,還有詞語的註釋、註解,還有引申的感悟,這樣的話,即使是讀不懂文言文也沒有關係,這套書的作用,就是能讓你對王陽明的作品、心學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理解與感悟。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讀《王陽明》:人不能稀裡糊塗地過日子,更不能烏七八糟便死去


如果您想購買這兩套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