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陷三名失聯者遺體全部找到,發佈會透露搜救細節

廣州地陷三名失聯者遺體全部找到,發佈會透露搜救細節

2019年12月1日上午,在廣州大道北禺東西路交界處發生地陷事故,事故中有三名群眾失聯。經過41天的不懈努力,截至1月10日三名失聯者遺體已經找到。此前,在1月6日凌晨4時30分,搜尋人員在搜尋區域地下21米左右發現了第一名羅姓失聯人員遺體。

為了讓公眾瞭解廣州大道地鐵塌陷及救援工作的最新情況,1月11日17時40分,廣州市新聞辦針對此事召開了第四次新聞通氣會。在新聞通氣會召開之前,全體人員起立默哀。

1月10日找到的兩位遇難者,為石姓父子。

歷時41天的救援都發生了什麼?

“羅姓遇難者遺體在地下21米找到,石姓父子遺體在在地下25米找到。”

中國中鐵廣州軌道交通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譚小春:

“經連續24小時不間斷搜尋,2020年1月6日凌晨,搜尋人員在搜尋區域地下21米處搜尋到了羅姓失聯人員遺體;1月10日凌晨,搜尋人員在搜尋區域地下25米處發現失聯的石姓父子遺體。公安部門均做了身份確認。相關情況也已通知遇難者家屬。”

搜尋工作面臨的複雜情況

此次搜尋工作面臨著極其複雜的情況。

第一,在發生首次塌陷後,短時間內塌陷範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根據專家組意見,當時塌陷區域邊坡最大坡度超過70度,如果不立即加固,將危及周邊高架橋等建築物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現場採取了加固邊坡措施,防止塌方範圍進一步擴大,為搜尋工作創造條件。

第二,塌陷區域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地下水豐富,地下水位高,搶險搜尋中還要同時進行流沙層的處理。經過專家組反覆論證,進一步優化搜尋方案,增加地下咬合樁圍護結構,形成救援基坑,擴大搜尋範圍。現場共施工了54根咬合樁,下挖過程中設置了四道混凝土支撐。

第三,搶險搜尋基坑西側緊鄰廣州大道高架橋,東側緊靠禺東西路口沙河涌公路橋,周邊建(構)築物密集。搜尋過程中,在周邊佈設了超過100個監測點,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並採取措施確保周邊建(構)築物安全。第四,搜尋基坑周邊涉及地下管線眾多,主要有直徑1.65米的汙水管、220千伏和10千伏的高壓電纜、直徑1.2米的自來水管、直徑0.3米的燃氣管、16孔的通信管道等,搜尋中需對地下大量管線進行遷改、監測和保護,以確保不發生次生災害,為擴大搜尋範圍創造條件,並減少對周邊市民生活的影響。

下一階段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持續開展家屬安撫、善後工作。第二,採取措施儘快恢復交通和周邊生產生活秩序。第三,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査工作。

廣州市“12·1”塌陷事故調查進展如何?

“調查組共計詢問事故相關人員107人次”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羅傳亮:“事故發生後,市應急管理局迅速啟動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程序,根據有關程序和規定,經市政府批覆同意,迅速成立了廣州市“12·1”塌陷事故調查組。調查組由市應急管理局頭,市紀委監察委、公安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工會有關同志參加,並聘請岩土、結構、水文、地質、爆破、安全工程等方面的7名專家協助事故調查工作。”

事發以來,調查組共計詢問事故相關人員107人次,收集固定各類證據700餘份。專家組對地下岩層、水量、水質等環境因素開展10餘項專項檢驗和驗證。為深入查清事實依據,事故調查組目前仍在通過反覆現場勘查、檢測鑑定調閱資料、人員詢問和專家論證等必要調查手段,進行事故調查。

接下來,調查組將堅持“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現場勘察、調查取證、檢測鑑定、專家論證和問詢取證工作,認真細緻查清事故情況,深入客觀分析事故原因,依法依規提出處理建議,追根溯源總結事故教訓,舉一反三提出防範措施,在法定時限內完成事故調查,並將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向社會公開。

【記者】譚超 郭蘇瑩 符超軍 宋傑

【視頻拍攝】宋傑

【視頻剪輯】萬穩龍

【作者】 譚超;郭蘇瑩;符超軍;宋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