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礼仪,值得学习

导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礼仪,值得学习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饮食文化一直为百姓们尊崇,上至皇家宴会,下到黎明百姓的家宴,都有各种各样的礼仪和规范。例如,宴席上座位就有一定的规则,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给家里的长辈座,旁边的位置也是按照身份去坐。菜没上齐之前不能动筷子,吃饭不要发出声音,筷子不能长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这些有些用餐规矩至今我们都还在准守,比如说要等到人都坐齐才能开饭,要长辈先动筷等。既是习惯也是对长辈的尊重。餐桌礼仪还会具体到菜肴上几个、筷子怎么摆、客人怎么坐等等,于是有了“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俗语。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礼仪,值得学习

菜不摆三

所谓“菜不摆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请宾客时,不能上三个菜。原因有四个:首先,古代祭奠神灵要准备三牲,同样的祭奠死者也是三牲,所以做饭的时候会尽量回避三个菜,以免对神灵祖先不敬。其次,中国人吃饭讲究一个团团圆圆,好事成双,节日也要求家族要团圆,而双数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成双成对、圆圆满满的意思,三是单数,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再者,中国人习惯将字谐音化,例如两个人不能一起吃离,意味“离”。而三的谐音刚好的“散”,代表着解散,所以三这一数字在大家眼中不是一个好的寓意。最后,老话讲:“三个盘子待王八,八个盘子待鳖”,饭桌上只摆三盘菜,让人感觉太寒酸,有怠慢之意。这就是为什么宴请宾客时不要三个菜。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礼仪,值得学习

筷不成五

所谓“筷不成五”,并不是说说宴席不能准备五双筷子,而是筷子长短要一致,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平等待客,在古人眼中,虽然宾客有长幼尊卑之分,但同桌吃席要统一标准,餐具、食物等一定要一样,否则会让客人感觉被区别对待,而心生不满。二是预示不祥,在古人认为使用的筷子一长一短谓之“短命筷”,如果筷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让人感觉不被尊重,又很容易联想到“三长两短”,这本身就是犯忌讳,预示灾难将至。第三个原因就和前面菜不摆三一样了,双数要成双成对,圆圆满满的。另外,关于吃饭时筷子的禁忌还有很多,比如筷子不能插在米饭里,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而平常生活中这样做,犯了忌讳很不吉利。再者还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因为旧时乞丐要饭时才这样空碗敲去要饭,普通人敲会被认为是“穷气”。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礼仪,值得学习

席不成六

最后所谓的“席不成六”就有意思了,古代的酒席桌上一般是八仙桌,寓意“八仙过海”,也就是坐八个人,而不能坐六个人,主要是为了避免宾客们坐成“乌龟席”。所谓“乌龟席“是指一张桌子的上下分别坐一人,两侧分别坐两人,俯瞰如此形态像是一只乌龟,所以是“乌龟席”,也称“王八席”,虽说乌龟在古代文化中有长寿的意思,但是乌龟和王八在一起总难免会让人心生歧义,为了避免误会,所以才有了这一谚语。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礼仪,值得学习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饮食礼仪的冰山一角,而发展到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很少去在乎和主动了解这些习俗了。但是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俗语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经验,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标准,所以有些传统文化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小编有话说:中国有56个民族,在饮食习俗和禁忌上各个民族也是不一样的,蒙、藏同属游牧民族,佳宴有手抓羊肉和牛肉,但是忌讳吃狗肉,因为狗担任看家护院的责任,在蒙藏人民看来是朋友。藏族人认为火灶里面有神灵,所以严禁跨越火灶,不能将垃圾扔进火灶,藏族人还不吃鱼虾等,认为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的宠物,不能伤害……关于各个民族的习俗太多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专门了解一下。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饮食文化和禁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