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向你的孩子学习!


蹲下身,向你的孩子学习!


曾经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为了研究儿童的思维特点做过非常著名的守恒(conservation)实验。皮亚杰用五颗弹珠连成一排放在桌子上,又用五颗同样的弹珠排成另外一行,但是第二行的平均间距比第一行的间距要长。这样第二行弹珠看起来比第一行长。然后他另外拿出一个弹珠加到第一行上,问孩子:“哪一行弹珠比较多?”实验的结果是六岁一下的孩子大多认为第二行比第一行弹珠多。皮亚杰以此得出结论,六岁之前的孩子普遍没有守恒的概念。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作为启加家庭教育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在之前多次强调,家庭教育实质是年轻的父母进行社会再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父母常常犯得一个错误就是,觉得自己是成人,是教育者,需要被教导的是孩子。其实这跟我们的家庭教育完全向背。父母才应该要实际上就像白纸一样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父母去向孩子学习,去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学习孩子是怎么成长变化的等等。有时候心理教育专家都不能充分地了解孩子,更何况初为人父母的普通人呢。

后来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的心理学教授盖尔曼(R.Gelman)重做了这个实验,她用五颗巧克力排成一行,再拿出五颗巧克力排成第二行,同样地把第二行的间距拉大,让它看起来比第一行长。接着她拿出另外的一颗巧克力放在第一行,但她并未问孩子哪一行长或短,也没有问哪一行巧克力多,只是对他们说:“你只能选一行拿。”结果却是只有两岁半的孩子就知道选第一行多吃一颗巧克力。所以,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听不懂你在问什么,这时大人们要改变交流方式,尽量用孩子能懂的方法交流。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认为你自己懂的孩子也懂。

说到这想起小时候父母曾给我出的一道题目,相信很多家长小时候都被问过这个问题。“一斤铁和一斤棉花那个沉?”且不管小孩子是否已经真正明了一斤的含义,即使明白一斤表示同样重,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诱导人的倾向,就像一个思维陷阱—诱使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铁沉。也许换一种问题的方式“一斤铁和一斤棉花是一样重的吗?”,孩子就能正确地回答了。倘使因为这种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来断定孩子头脑笨、不灵活,势必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打击自尊并影响亲自和谐关系。向孩子学习不是说父母懂得东西比孩子少,而是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所以要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看问题,多了解并且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多年以前还是学生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国外一位父亲带着自己三岁的孩子出去逛街,走了不多久孩子哭闹着要爸爸抱。爸爸心想这也没走多久,怎么老是吵着要抱呢。这位年轻的父亲很不耐烦地说了几句孩子,孩子便哭闹起来,影响了心情。后来这位父亲跟一位学习心理的同学谈起来自己的苦恼,抱怨孩子上街就要抱。这位同学建议以后再上街时父亲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能看到什么。有一次机会,这位父亲带着孩子逛街,父亲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结果父亲眼里全是大人的匆忙的腿,根本看不到人的面部。从此这位父亲不再抱怨孩子闹脾气,而是满足孩子的愿望抱着他或者停下来跟孩子玩一会再走。

所以做个好父母,请记住一定要蹲下来跟孩子处在同一角度,从他的视角看问题才会明了他为什么有这个反应。有时孩子个头矮,看不到柜子上的东西,他说没有时,不要骂他:“瞎么,明明有,看不见啊!”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去,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