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遺址發現日軍罐頭,1944年出產仍可食用,為何可以這麼久不變質?

憧靈


我們都知道很多食物,他都是有保質期的。

一般來說,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容易變質,人們就會把它扔掉了,一般食物的保質期,久一點的也就基本上能夠長達數年不變質,和在二戰遺址中發現了日本罐頭,過了幾十年還不變質呢?

能夠保持如此長的時間,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其實在二戰時期,由於全面的戰爭,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戰爭怪圈,到處都是前線在打仗,打仗需要比較完整的後勤,一旦戰線拉長,後勤如果不能及時供應上的話,很多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遠距離作戰的時候,戰線拉的太長,大批食品運到前線後,很容易就腐爛變質,所以在18世紀末法國拿破崙率軍征戰四方的時候,就懸賞12,000法郎,來懸賞希望有人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的法國科學家為此久久想不出辦法,最終被一位名叫尼古拉阿佩爾的廚師想到了一個辦法,這位廚師曾經在酸菜工廠,酒廠糖果店和飯館當過工人。

他利用自己的生活經歷,他通過發現在販賣果漿和葡萄酒等食品的時候,而有些食品容易變質,有些則不易變質,它偶然間發現密封在玻璃容器的食品,如果經過適當的加熱變不易變質,他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經過10年的艱苦研究,他發明了廣口瓶罐頭。

簡單來說就是將食品處理好之後,裝入廣口瓶內全部置於沸水的鍋中加熱30~60分鐘後趁熱用軟木塞塞緊,再用線加固或用蠟封死,能夠較長時間保長食品而不腐爛變質,這就是現代罐頭的雛形。

後來又出現了錫制罐頭,再後來出現了採用巴斯德觀點所製造的殺菌技術,蒸汽殺菌,罐頭開始達到無菌的水準,可以較長時間保存。

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無論厄侵略哪個國家都是極其遠距離的作戰,必須要研發出能夠長時間保存的食品罐頭,所以我們看日本軍隊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牛肉罐頭,豬肉罐頭之類的食品。

那日本罐頭為何會幾十年時間都不變質嗎?

甚至有人說在二戰後期,美國向廣島投放了兩枚原子彈,但是有一間倉庫卻倖免於難,而這間倉庫裡就藏有當年日本海軍的軍軍物資,有意向日本軍用的罐頭。

當時就很多人去疑問,過了70年了,這些罐頭還能吃嗎,通過專家的鑑定之後,這箱罐頭依舊可以食用,真是太了不得了。

一般的肉類罐頭只能保存兩年左右,水果蔬菜類的罐頭可以保存15個月左右,但是保持幾十年的時間,實在是讓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日本罐頭之所以能夠保存幾十年之久以來,它既不是肉也不是蔬菜,而是豆類,這些豆類的雜糧食物則更容易保存,而且不易腐爛,不易變質。

其次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後勤部門對罐頭食物非常重視,採用了及其先進的技術進行保存殺菌,所以可以長期不變質。


歷史好奇怪


當一個西紅柿放在冰箱裡過了半個月之後,拿出來還能吃的時候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這個冰箱保鮮效果真好,半個月都沒有壞?還是這個西紅柿真能放,半個月也沒有事,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西紅柿有質量問題吧,放半個月都沒有壞,那得添加了多少防腐劑啊。

抗戰神劇《我的兄弟叫順溜》有個鏡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新四軍軍分區司令員陳大雷用繳獲日軍的牛肉罐頭,款待友軍劉司令時,結果吃到嘴裡才發現,這些罐頭非常難吃,簡直難以下嚥,劉司令戲稱說,這牛是和騾子配過的吧。

其實那個時候的罐頭,已經不是牛肉罐頭了,而牛血和雜糧混合而成,陳大雷通過所謂的牛肉罐頭判斷日本戰爭物資匱乏,這場仗已經撐不了多久。

罐頭幾乎是任何一個軍隊中必備的物資,不光日本、美國也有,後來美國給國軍也提供不少罐頭。

罐頭這個東西易攜帶,又方便食用,在戰場這種惡劣的環境來講,是一個種非常好的物資。

二戰期間,日軍的罐頭供應還是非常駐足的,現在很多的博物館中都陳列著日本戰爭時候的軍用罐頭,日本人表示這些罐頭到現在仍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當然真正願意去試吃的人也沒有。

為什麼日本敢聲稱他們的罐頭至今可以食用呢?

食物變質主要是因為有微生物的存活,只要有適宜的溫度,罐頭就是一個天然培養基,就會被迅速繁衍,而導致食物變質。

罐頭會不會變質,主要是看密封情況。

罐頭的製作流程主要分為五個環節:原料預處理-裝罐和預封-排氣-密封-殺菌和冷卻。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製造業上是非常講究的,號稱工匠精神,在高溫殺毒這一環節就能將食物表面所殘留的種種微生物給消滅掉。

經過最後的密封環節,罐頭就徹底與空氣進行了隔絕,在沒有空氣進去的情況下,罐頭內就不會有微生物的存在,換句話說:“罐頭就可以永遠保持新鮮,而不會過期,這也是為什麼軍用罐頭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的原因。

這也反應了當時日本的軍工水平,正是這樣先進發達的軍工技術,才能讓他們在二戰中展現出這麼強的力量。

其實這一套流程,換到任何一個工業流程上去,都是適用的,而為什麼現在的罐頭達不到幾十年保存而不變質的情況呢,這其實還是工業不嚴謹的原因造成的。


雨霽視角


曾經有人在二戰時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發現過一處舊日本海軍的秘密倉庫,從裡頭搬出了幾箱罐頭,上面標註的生產日期是1944年。

也就是說,從發現它們的時間起算,這些罐頭已經整整70多歲了!

接下去更樂呵的是,一幫懷著好奇心的專家打開罐頭,看到裡面的紅豆糯米飯一粒是一粒,品相還不錯。於是他們給罐頭加熱,大著膽子嚐了嚐這罐估計比他們年紀還大的米飯,居然大聲喊出一句:


“ おいしい!”

真不曉得一貫強調食材新鮮的日本人,腦袋裡這回是抽了哪根筋,估計是想炫耀他們早在二戰時,便已具備的先進食品加工生產能力。

撇開情緒不得不承認的是,二戰時小鬼子的工業實力,體現在食品加工領域,的確有它拿得出手的地方。

當時,在世界範圍內,隨著殺菌密封技術的不斷完善,罐頭食品已經得到了普及。善於對外界技術兼收幷蓄的日本,在罐頭食品加工方面,已經毫不遜色於美國、英國等前沿國家。

我們知道,食物之所以會腐敗變質,主要原因是裡面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將食物內的澱粉、蛋白質等分解,比如夏天的米飯隔天就變得餿臭發酸。

古代人們對付食物腐爛,主要是鹽醃、糖浸、風乾等防腐的手段。高濃度的鹽分、糖水能有效抑制細菌的繁殖,在肉類、蜜餞等食品的保存上效果十分明顯。

歐洲大航海時代的船隻,經常會攜帶大量的醃肉,作為海上航行時期的食物。日不落帝國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也時常吃著幾十年前的醃肉。

但這些死鹹死鹹的醃肉,可達不到類似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中國金華火腿的口感,而且往往還硬邦邦到需要動用鋒利的斧子,才能劈下那麼一小塊,幾乎跟石頭差不多。

真正讓食物保存營養物質和口感基本不變的防腐手段,還要等到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出的“巴氏殺菌法”。

巴氏殺菌法的原理,是採用一般在60—82℃之間的溫度,在規定的時間內對食物進行加熱處理,殺死裡面會導致食物腐敗的微生物,同時達到殺菌消毒和保持食物口感的雙重目的。

隨後,再將食物裝入密封性能良好的鐵皮罐中,添加些防腐劑,合上蓋子後就形成了與外界空氣完全隔絕的真空環境,從而大大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自明治維新開始至二戰結束,日本政府特別重視對軍隊的建設,在飲食供應上也是不遺餘力。

為應付一線作戰部隊的巨大體能消耗,日軍供應的基本都是糯米飯、魚乾、牛肉罐頭、奶糖等高熱量高蛋白食物。

比如日軍的一款“大和煮”罐頭,裡面除了鹹度有些高的牛肉之外,上面還浮著一層凝結成塊狀厚厚的牛油。鹽分、牛油,對抑制腐敗都有很大的作用,也就能夠延長罐頭的食用期限。

再說魚乾。

太平洋戰爭時期,在美軍的印象裡,外形像猴子一樣的日本鬼子,打起仗來卻是極度的頑固,往往能靠啃魚乾和發黴的生米,躲在地下掩體裡頑抗很長時間。

因此,1944年出產的日本軍用罐頭,裡面的紅豆糯米飯還有著當時的口感,也不是什麼多少難得的稀奇事。


劇透歷史


打仗的時候士兵們很難吃上一頓新鮮的食物。所以為了營養跟得上,他們吃的大多是罐頭包裝的食品。


大型網劇盜墓筆記《沙海》中,黑瞎子就曾拿出一盒10年前的青椒肉絲炒飯,還吃得分外滿足,不禁讓人大吃一驚。

不過影視劇畢竟還要靠想象力,我們平時買的罐頭也都是有保質期的。而在日本的博物館裡竟然放置著很多沒有開封的二戰時期的罐頭,據日本專家說:能吃,沒壞。

二戰是距我們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的全人類戰爭,其物資損耗也是極大的。於是這段時間,各國開始重視起軍用食品的研發。畢竟如果士兵都吃不飽的話,就沒人打仗了。

像我們今天能買到的壓縮餅乾、軍用罐頭都是軍用食品的代表。對於那些喜歡外出探險的人或者跋山涉水的驢友來說,它們也確實方便又管飽。不過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口感味道不是特別的好。

從戰爭年代到和平盛世,罐頭都無處不在。不過現在針對不同的包裝材質和食物種類,我們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對其保質期也給出了不同規定。


比如鐵罐玻璃罐等的保質期在存放肉類時就不短於24個月,存放果蔬麵食類時就不短於15個月,塑料包裝12個月打底等等。不過,以上這些食品的保質期一般最多也就兩三年。

可是日本專家所謂能吃的“二戰罐頭”的保質期最高可達70年。這是個什麼概念,這意味著,題目所問的1944年的罐頭可能剛剛過期。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東西過期了就一定變質。既然專家說能吃,那應該就沒問題,不過口感肯定一言難盡了。

畢竟放了70年的罐頭比之前爆出來的“殭屍肉”還要“殭屍”。82年的拉菲你肯定感興趣嘗一嘗,但1944年的豬肉誰也不敢恭維。

那麼,這些罐頭是如何做到數十年不腐的呢?目前,防腐保鮮的手段主要有三種——冷凍,高溫滅菌,真空保存,防腐添加劑。


這第一種,冷凍顯然是不可能的。二戰的戰場上,士兵也不可能帶著個冰箱保存罐頭,冰塊一會兒的功夫也早就化了。

第二種,高溫滅菌真空保存。生活中這種保鮮方式很常見,比如牛奶,但是時間久了還是會漏氣。或者有無氧細菌繁殖。只能說有可能,但完全真空難度大。

最後一種——防腐劑,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在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反應。不過如果真的話,能保存70年,防腐劑的計量一定少不了。這要是天天一罐防腐劑,在戰場上犧牲後說不定能千年不腐。

二戰時期各個國家的軍用罐頭各有千秋,美國的肉蔬咖啡配牛奶,最土豪。日本的各種海鮮難下嚥,不過保質期最長。

這日產的軍用罐頭之所以能保質期長達70年,有很多原因。他們可以說把以上提到的方法都用上了,而且層層把關,十分注重細節。


首先軍用罐頭本身就是高油高鹽的食品,這樣可以及時補充能量還不容易滋生細菌。然後就是在製作過程中高溫滅菌,添加適量防腐劑。

封裝的時候要最大限度確保盒子裡沒有空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來做罐頭包裝的鐵皮也是經過特殊處理的。

這種鐵皮特別厚,還鍍有致密防氧化金屬層,可以很好的隔絕空氣。

綜上所述,這才有了70多年不腐的罐頭。不過也可能因為注意力太過集中,所以日本罐頭的味道口感方面,好評度並不是很高。但人家這股較真謹慎的勁頭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史之策


大家好,我是阿輝。關於二戰遺址發現日軍罐頭,1944年出產仍可食用,為何可以這麼久不變質? 在二戰期間,日軍的罐頭供應還是非常駐足的,現在很多的博物館中都陳列著日本戰爭時候的軍用罐頭,日本人表示這些罐頭到現在仍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當然真正願意去試吃的人也沒有。

日本發現的罐頭,是紅豆糯米罐頭,發現的時候上面標明的生產時間是1944年,廣島食品株式會社生產,是供應給當時的橫須賀海軍的軍用罐頭。時間已經過去70年,可罐頭打開之後並沒有變質,無論顏色還是氣味都不曾改變,進行化驗之後也沒有變質反應。

為什麼日本敢聲稱他們的罐頭至今可以食用而沒有變質呢?

高濃度鹽分

我們知道,食物之所以會腐敗變質,主要原因是裡面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將食物內的澱粉、蛋白質等分解,比如夏天的米飯隔天就變得餿臭發酸。古代人們對付食物腐爛,主要是鹽醃、糖浸、風乾等防腐的手段。高濃度的鹽分、糖水能有效抑制細菌的繁殖,在肉類、蜜餞等食品的保存上效果十分明顯。現如今我們一般是採用防腐劑的方式保存食物,但著實不利於健康。

密封和消毒

其實日本罐頭不變質,是因為他們密封和消毒做的非常好,跟防腐劑無關。19世紀中後期,人們知道了食物腐爛就由微生物繁殖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所致,故而要想讓食物在短期內不變質,就必須將其與外界隔絕。日本在製作罐頭的時候經過了高溫滅菌處理,製作結束後又經過密封,再加上這些罐頭都是軍用品,非常重視這兩項加工,這樣才使得罐頭內部長期處於無菌環境,所以罐頭至今完好。


a阿輝


大家可能覺得70多年前的罐頭還可以食用有些誇張,不過去年有個新聞,有個美國軍迷小夥勇敢的嘗試了1899年布爾戰爭時期出產的一個罐頭,雖然這玩意已經有了118年的歷史,小夥還是勇敢的吃了下去,表示味道像劣質的牛肉和豆子,大概因為時間太長,吃起來已經有啃木屑和泥土的感覺。說起來,1944年出產的罐頭相比這位美國小夥所吃的要晚生產45年,生產技術也有進步,那麼可食用也就不奇怪了,當然味道可能不大好。

罐頭食品發明於拿破崙時期,當時拿破崙為了解決軍隊長期在外作戰的伙食問題而頒佈了懸賞,最後有人就發明了罐頭食品。罐頭食品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先將食物高溫消毒,然後加以密封,避免食物和空氣接觸。這樣罐子內的食物因為不與外界細菌接觸,保質時間自然就長了。

而且軍用罐頭在製作時因為考慮士兵體力消耗一般要比常人大,所以通常高油高鹽,而高油高鹽的食物本身就可以抑制細菌的滋生。二戰時也沒有什麼食品健康概念,防腐劑之類的東西添加要比現在寬鬆的多,加上軍用食品一般存放環境也要比家庭條件更好,所以保質時期相應也會長一些。

當然,罐頭食品保質時期雖然長,但是也有一定的期限,並不是說可以無限期保存,時間久了一樣會變質,或者只剩下理論上可食用的可能,但是真心不建議去嘗試。


不沉的經遠


2016年的時候,日本媒體報道了廣島出土的一批罐頭。這些罐頭是日本廣島聯合罐頭有限公司生產的,1944年生產完後,就將其封存於地下倉庫。它們躲過了原子彈爆炸,經歷了70多年的歲月,重現在人們眼前。

人們打開這些罐頭後本以為會是一股腐敗的惡臭味,其實不然,罐頭中的紅豆糯米顏色鮮明,和新鮮的罐頭沒什麼兩樣,完全不是保存了七十多年該有的樣子。

經過化驗之後,專家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罐頭依然可以食用。它們保存了七十多年,就算能吃,可他們也不敢吃,萬一吃出毛病就不好了。

如果要探究為什麼這些罐頭能保存這麼久,主要原因是加工技術嚴謹,殺毒滅菌,再用馬口鐵封裝,每道工序都嚴格把控。

現在的食品保質期最多36個月,和70多年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這也側面說明日本的製造技術精密,不然現在也不會成為一個經濟領先的國家了。

其實,這些罐頭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二戰時期的罐頭絕不是像現在這樣方便人們生活,而是戰爭需要。

在行軍打仗的時候,物資補給尤為重要,但是蔬菜、肉類這些東西容易腐敗,於是罐頭就這樣產生了。罐頭攜帶方便,隨時都能吃,雖然不怎麼好吃,但能填肚子。

而日本在1944年還在大批量的生產罐頭,目的顯而易見,準備和盟軍在日本本土打持久戰。可惜日本的計劃落空了,這些罐頭也深埋於地下。

其實要說保存最久的食物,那還是要當屬中國。

馬王堆墓出土的時候,專家在墓中發現了一尊鼎,專家打開鼎的時候發現鼎中盛著一碗藕湯,2100多年前的藕片清晰可見。

不過可惜的是,在將鼎運回博物館的時候,這碗藕湯和所有的藕片都氧化消失了。


逸聞軼事


日本廣島在二戰時受到原子彈的破壞,70多年過後,有人居然在這裡的一間日本海軍秘密倉庫裡找到了幾箱罐頭,罐頭上的生產日期居然是1944年,後來專家用熱水將罐頭加熱,打開後發現裡面是紅豆糯米飯,紅豆和米粒都保存完好,經過進一步檢查,專家發現糯米飯仍可食用。罐頭放了那麼久居然不變質,難道是加了防腐劑?

其實日本罐頭不變質,是因為他們密封和消毒做的非常好,跟防腐劑無關。19世紀中後期,人們知道了食物腐爛就由微生物繁殖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所致,故而要想讓食物在短期內不變質,就必須將其與外界隔絕。

日本在製作罐頭的時候經過了高溫滅菌處理,製作結束後又經過密封,再加上這些罐頭都是軍用品,非常重視這兩項加工,這樣才使得罐頭內部長期處於無菌環境,所以罐頭至今完好,日本這種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軍用罐頭體積小,便於運輸和攜帶,又有良好的營養結構,在軍用食品領域有著重要地位。二戰期間美國的罐頭製作技術相當成熟,再加上他們畜牧業發達,士兵們都能吃到最好的肉罐頭,而日本雖然有罐頭製作技術,但其畜牧業落後,魚類資源豐富,只能自產魚罐頭,肉罐頭只能依賴進口,日美開戰後,日本也進口不了高質量的肉罐頭了,取而代之的是粗糧和豬血。


兵說


在二戰時期,有著很多非常出名的軍事罐頭。

其中,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是美國人的午餐肉罐頭,美國人的午餐肉罐頭是他們的罐頭公司用豬肉、麵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口感類似於我們現如今的肉粒火腿腸。

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派往全世界打仗的軍隊都是依靠食用這種午餐肉罐頭解決飢餓的。

他們早上吃、白天吃、晚上吃,正因為餐餐都吃,以至於當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們一聽到這種午餐肉罐頭的名字,都聞之色變、厭惡不已。

而在美國軍隊食用這種午餐肉罐頭的同時,當時不少和美國交好的國家也在美國的支援下獲得了不少這種罐頭。

相比於厭惡午餐肉罐頭的美國軍隊來說,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百姓和軍隊是非常推崇這種午餐肉的,畢竟任誰餓上個幾年時間、葷腥不沾,都會把這種午餐肉罐頭當成珍品。

被稱為豬食的牛肉罐頭

與此同時,日本人的牛肉罐頭也很出名。

原本,日本的牛肉罐頭是採用從美國進口的牛肉製作而成的,口味非常受到日本軍人的歡迎,在日本國內的民眾中,也非常受到追捧。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著美國對日本展開的資源封鎖,日本隨之失去了從美國進口牛肉的途徑。


接下來,牛肉稀缺的他們就開始用牛血摻雜著一些粗糠製作了所謂的牛肉罐頭。

這種材質發生變化的牛肉罐頭是極受日本人厭惡的,一度被日本軍人們稱之為了豬食。

日本廣島保存幾十年完好的罐頭

而除了以上所說的這兩種罐頭之外,日本廣島保存了幾十年時間都沒有變質的紅豆、糯米罐頭也非常出名。

在前些年的時候,日本人在廣島的二戰遺蹟中挖掘出了一批1944年生產的罐頭。

這些罐頭在被挖掘出來後,很快就被日本的某些專家著手打開研究了起來。


而在日本人打開這些罐頭的時候,他們卻驚奇地發現這些罐頭內部的食物竟然是保存完好的,裡面的食物沒有變質、沒有腐爛,看起來就像剛把食物裝進罐頭中沒幾年一樣。

根據日本人對這些罐頭中食物的檢驗,他們甚至得出了這些罐頭仍能繼續食用的結論。

這些廣島的罐頭之所以能保存如此長的時間都不變質,其實主要跟當時日本人制作罐頭的嚴謹有關。



眾所周知,食物的變質是由於受到細菌的影響造成的。

在食物碰到細菌之後,隨著細菌的繁殖增多,食物會漸漸地變質到無法食用。

在製作罐頭的時候,為了避免變質,人們就會用滅菌工藝給食物、罐身殺菌,然後再用真空工藝將食物封存進罐頭中。

日本人當時製作的罐頭之所以能保存那麼久,就是因為他們做好了滅菌、真空封存的細節,所以在完全把細菌隔絕的情況下,才能讓自己製作的罐頭保存了那麼長的時間。


孤客生


如果拋開其他不說,單就技術層面而言的話,日本在很多領域都還是非常先進值得欽佩的。比如近些年在廣島發現的,時隔70年日本當年在二戰期間生產的罐頭仍未變質,這種驚人的食品加工技藝實在讓人生畏。

“黑船事件”後日本也曾差點淪為列強口中的肥肉,然而與清朝等不同的是,日本通過尊王攘夷、倒幕運動、明治維新等不僅擺脫了淪落的命運,還成為了近代整個亞洲唯一躋身列強的國家。



同時,近代的日本在工業與科技領域也是非常強悍的,絲毫不遜色於當時的歐美。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直到20世紀初,日本經濟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五,有建造飛機、坦克與航空母艦的能力,其科技水平是當時很多歐洲國家都無法相比的。

前幾年在日本廣島發展的“化石罐頭”,只是當時日本工業技藝強悍的一個縮影。


一般來說,食物變質主要是因為沒有充分殺菌、密封不夠,如果想要食物的保質期延長,就要在消毒殺菌與密封包裝上下功夫,當然,現在的防腐劑也是個方法。

罐頭,無疑是最好的便攜耐儲存食品。拿破崙時代出現了最早的罐頭。罐頭需要高溫殺菌與嚴格密封,除了少量品種外並不需要添加防腐劑,在高溫殺菌與密封兩個步驟上做得越好,那罐頭的保質期也就越長。

日本發現的罐頭,是紅豆糯米罐頭,發現的時候上面標明的生產時間是1944年,廣島食品株式會社生產,是供應給當時的橫須賀海軍的軍用罐頭。時間已經過去70年,可罐頭打開之後並沒有變質,無論顏色還是氣味都不曾改變,進行化驗之後也沒有變質反應。



70年前的罐頭仍未變質,日本的食品加工技藝的確令人生畏。然而日本當年發展出如此強悍的工藝水平,其動機卻令人不恥。

大蕭條時代,日本為了轉嫁危機而發動侵略,對周邊進行瘋狂劫掠與屠戮,搜刮了大量的財富。當年戰爭進行到了後期,已經窮途末路的日本仍舊不斷搜刮糧食,加工大量的耐儲存罐頭,為的就是繼續負隅頑抗。

客觀來說,日本的技藝水平的確讓人佩服,不過,發展出如此工藝的初衷不是為了造福而是造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