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在两千多年的封疆王朝历史上,皇后作为后宫之主,一直倍受瞩目。

这不仅仅是因为身居皇后之位,可以号令后宫妃嫔,进而在激烈的后宫争斗中占得制高点,更是因为由于皇后特殊的位置,使得自己的后代可以凭借“子以母贵”获得尊贵的身份以及继承皇位的优先权,同时也让自己所在的家族享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甚至可以维系家族两到三代人的繁荣与昌盛。

于是,晋封皇后也成为了每一位帝王后妃的奋斗目标以及最高理想。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然而,皇后也一直是一个“高危职业”,帝王的喜爱好恶、朝廷权势的争斗、后宫妃嫔的争宠斗艳等等,都给皇后位置的稳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而皇后的废立现象,也是非常的普遍。而被废之后,这些曾经的皇后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心理上巨大落差,更要面对旁人无尽的嘲讽与讥笑,所以往往都是不能以善终收场。

历史上,清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便是这其中的代表。

她本就与顺治皇帝有着亲缘关系,背后又有着强大的蒙古科尔沁部做后援,可即便是如此,却也依然难逃被废黜的结局,自己也只能在冷宫中度过余生,让人感到可惜。

究其原因,除了两人之间本就是政治联姻缺乏感情基础外,顺治皇帝的固执与叛逆,成为了这场婚姻最终破裂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本是一桩为人所看好的婚姻,却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它应有的“轨道”。

清朝的皇族,即爱新觉罗氏家族,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姻,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曾三次率兵攻打科尔沁蒙古,皆大败而归,于是,他改变了对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态度,并且借由科尔沁部落与察哈尔蒙古领导人林丹汗之间的矛盾,通过联姻的方式,与科尔沁建立同盟关系,最初的“满蒙联姻”国策也就此形成。

这一时期,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女真贵族,特别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成员,纷纷与科尔沁蒙古部落的贵族缔结姻亲。

这其中最为有名的,也是对后来历史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就是皇太极先后迎娶了科尔沁贝勒莽古斯家族的姑侄三人,即后来的孝端文皇后哲哲、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以及关雎宫宸妃海兰珠。除此之外,皇太极“五宫后妃”中的另外两位也是来自于蒙古部落,此也标志着“满蒙联姻”到达了巅峰。

其实,皇太极连续迎娶科尔沁蒙古的三位后妃,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想得到一个具有蒙古科尔沁部落血统的儿子来继承皇位,以继续巩固满蒙同盟的关系,并且在后金以及之后的清朝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获得蒙古的支持与协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孝庄所生的顺治皇帝福临继承皇位,也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而在顺治皇帝登基后,孝庄算是完成了她的,或者说完成了她们姑侄三人的历史使命,让清朝的皇帝带有了科尔沁蒙古的血统。而她接下来要做的,则是要顺治皇帝同样生下具有科尔沁蒙古血统的皇子以继承皇位,以继续巩固自己所在部落特别是自己家族的地位。

当然,在这一点上,孝庄的想法也与当时实际掌握朝政的摄政王多尔衮的想法不谋而合。

一方面,多尔衮要继续推行“满蒙联姻”这一从皇太极开始就实施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刚刚入关并且定鼎中原的大清王朝,统治的根基并不稳固,仍然需要蒙古的支持。

于是,多尔衮替顺治皇帝订下了婚事,皇后的人选正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孟古青,而吴克善又孝庄太后的亲弟弟,所以孟古青本就是孝庄的亲侄女,与顺治皇帝是嫡亲的表兄妹关系。

当然,对于这样一个能够极大巩固并且提升自己家族地位的机会,孝庄太后必然是举双手支持的。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同样感到满意与兴奋的必然就是吴克善本人以及整个科尔沁部落。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七,距离顺治皇帝正式亲政仅仅过去了五天,作为顺治皇帝亲舅舅兼老丈人的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带着自己的女儿孟古青来到了北京,根据记载:

“(孟古青)在全部军队和无数起兵的陪同下到来的。”

由此可见,蒙古科尔沁部落对于这次婚姻是非常的重视。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的意料。

就在孟古青在自己父亲的陪同下经过天安门、端午门、太和门、乾清门,进入坤宁宫,就等着与顺治皇帝拜堂成亲的时候,顺治皇帝却以“大婚吉礼,此时未可遽议,所奏不准行”这样一个“时间不当”的理由,推迟了婚礼,将到场的全部满洲与蒙古贵族晾在一边,场面甚是尴尬。

当然最下不来台的还是孟古青本人,可以说顺治皇帝这么一闹让其是颜面尽失。可毕竟顺治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况且此时他本人也已经亲政,所以孟古青只得在暂时与自己的姑姑孝庄同住在一起,等待着后续的安排。

这门婚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如此困局之中,也为其后来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孟古青仅仅在皇后的位置上呆了三年,就惨被废黜。

顺治皇帝以“时间有当”为由,暂时将婚礼搁置,并非完全的无理取闹,因为此时的他也确实有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办理,那就是“清算多尔衮”。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权倾一时的多尔衮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去世,顺治皇帝亲自迎接在城外迎接了多尔衮的灵柩,并在之后将多尔衮追封为成宗义皇帝,对其亲属家人也是一通册封和追封,算是极尽恩赏。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此时的朝局仍为多尔衮的党羽掌控,顺治皇帝仍处在被驾空的局面,直到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的极力协助下,顺治皇帝终于掌握的最高统治权,并且实现了亲政,随即对于多尔衮集团的清算也就此展开。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对于多尔衮是充满的恨意,不仅仅是多尔衮这么多年的擅权专政以及对于顺治皇帝的挟制令其极度的恐惧与厌恶,更是因为多尔衮过于严苛的管理让年轻的顺治皇帝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理。

于是在这一时期,但凡是与多尔衮有关的人,全部遭到了惩治,与多尔衮有关的事,也遭到了清算。

可以说,顺治皇帝几乎是对“多尔衮”这个名字采取了“一票否决”的态度,当然,也就包括了多尔衮订下的他与孟古青的这桩婚事。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然而,数月之后的八月十二日,顺治皇帝与孟古青的婚礼隆重举行,孟古青也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顺治皇帝此前近乎于决绝的态度之所以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实际上也是有两点因素促成的。

其一,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太后的坚持。

如果是旁人还则罢了,如今受到委屈和悔婚的是自己的亲侄女,就是从亲缘角度上来说,孝庄太后也不会允许顺治皇帝胡来,毕竟顺治如此做法是在打她的脸,使得她也没有办法同自己的娘家科尔沁蒙古做交代。

更何况,孝庄本人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要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皇子继承皇位,以继续维系科尔沁的荣光与地位,所以对于她来说,必然是要极力促成这桩婚事的。

其二,就是当时的政治局势的驱动。

当时,大清王朝刚刚定鼎中原,并没有完成统一进程,并且所面临的着的反抗是异常的激烈,这个时候仍需要得到蒙古部落的支持,以维系王朝统治的稳定。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顺治皇帝算是“咬着牙”,迎娶了孟古青,并将其册封为皇后。可是当场面的仪式结束后,顺治皇帝又将孟古青撂在了一边,对其异常冷淡,以至于婚后三年都没有诞育皇嗣,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此期间,顺治皇帝先后生下二子福全以及三子玄烨。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当然,除了对于多尔衮的“恨屋及乌”牵连到了孟古青,使得其为顺治皇帝所厌恶外,孟古青与顺治皇帝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两个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并且更是没有任何的共同语言。

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由于在此之前,学业一直处于被多尔衮“耽误”的状态,于是他选择了彻夜习读以进行恶补,对于顺治来说,汉族传统的儒家经典与治国理念成为其兴趣所在。

然而,这对于自幼生长在蒙古草原,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说的孟古青来说,简直就是一窍不通,况且她本人与孝庄太后等蒙古贵族及后妃一样,都是极力排斥汉族的传统与文化,在这一点上,双方完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这才有了顺治皇帝在此后评价他与孟古青感情时,所说的那句:

“自册立之始,即与朕意志不协。”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其次,就是孟古青本人的生活非常的奢靡与浪费。

顺治皇帝,在清朝历史上算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当然,这除了顺治皇帝的本身的习惯外,也与当时清朝初年的并不强盛的国力密切相关。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孟古青的生活做派却是极尽奢华,将其“公主病”的缺点是展露无疑。

顺治皇帝在之后由其亲自撰写的《孝献皇后行状》中,对孟古青有着如此评价:

“且朕素募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善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意思就是说,孟古青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可是她本人还不满足,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用金碟金碗金筷子,如果有一样不是金子做的,就会不高兴。

而这样的做法与贵族小姐做派也必然不会使得顺治皇帝满意。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再次,就是孟古青的“人品”,在顺治皇帝看来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不端,且嫉刻太甚。见貌少妍者,即曾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蘼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

一方面,是孟古青嫉妒心极重,见到比自己好看的,就想着把人置于死地,可以说给顺治皇帝的后宫以极大隐患。

另一方面,就是她心胸狭隘、猜忌心重,对于顺治的一举一动都有所猜疑和防备,给顺治以极大的不安全感,使得顺治不敢也不愿意与其相见。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也正是这些问题的持续发酵,再加上从一开始顺治皇帝就对其保持的敬而远之的态度,使得顺治皇帝在顺治十年(1653年)的时候,终于做出了废除皇后的决定。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一位蒙古皇后被废,另一位蒙古皇后被册立。

顺治皇帝打算废黜皇后的这一决定,遭到的不仅仅是孝庄太后的不满与反对,就连朝中满汉大臣也是极力劝谏顺治皇帝放弃废后的主张。

“夫妇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终。”

然而,为了让“废后”这一决定能够最终落地,顺治皇帝可以说是做了一番努力与工作的。

一来,就是要做通汉族大臣们的工作。

在此期间,顺治皇帝就“废后”问题与礼部员外郎孔允樾进行了多次辩论,并且直接驳回了其“分立东西两宫皇后”的建议,同时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将汉族大臣们的反对声音硬生生的压了下去。

二来,就是要做通满洲大臣的门工作。

​顺治皇帝重点找到了当时掌握绝对权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国家的“二把手”,顺治对待他不能像汉族大臣那样的强势,所以只能软磨硬泡,硬是耗掉了济尔哈朗的所有脾气,最终选择了同意。

“所奉圣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

三来,就是要做通孝庄太后的工作。

对于孝庄太后的极力反对,顺治皇帝除了软磨硬泡之外,也上演了一幕幕苦肉计,甚至可以说是用“含忍久之,郁慊成疾”来“威胁”孝庄。

最终,心疼儿子的孝庄只得默许了顺治皇帝废后的要求。

“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由,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就这样,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顺治皇帝正式降旨:

“(皇后孟古青)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至此,孟古青算是正式被顺治皇帝打入了冷宫之中,一生再无出头之日,而其父吴克善所统领的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家族势力,也因为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在此后逐渐失去了科尔沁部落的优势地位,算是彻彻底底的被自己的女婿兼外甥,狠狠的“坑”了一把。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尽管自己的亲侄女孟古青为顺治皇帝所废黜,但是孝庄太后并没有放弃“满蒙联姻”的国策,也没有放弃让具有科尔沁蒙古血统的皇子继承皇位的理想。

于是她又为顺治皇帝找来了一位皇后,同样是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同样是与孝庄太后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这便是孝庄的侄孙女、孟古青的表侄女博尔济吉特氏。

鉴于孟古青的经验教训,孝庄这次选来的皇后可谓是性格淳朴忠厚、品行端正,令顺治皇帝再无理可挑。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然而,孝庄太后这一次又看错了顺治。

此时极度叛逆的顺治皇帝与孝庄太后的关系非常紧张,两人之间经常性的爆发争执,再加上顺治皇帝在这个时候是“独宠董鄂妃”,不仅对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极度的排斥,甚至又一次产生了“废后”的念头,并打算借着自己母亲孝庄生病无暇顾它就此将其废黜。

不过孝庄这次没有在允许顺治胡来,拖着病体予以了坚决抵制,最终顺治皇帝只得放弃了“废后”的念头,但是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的日子依然是并不好过。

与之同病相怜的,还有孝庄太后为顺治从蒙古部落遴选来的一众蒙古后妃,虽然她们品阶、地位、身份都较之后宫其他后妃尊贵许多,可顺治皇帝对于她们确实极度的厌恶和排斥。

最终的结果就是,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顺治皇帝所生的八个儿子没有一位是由出身于蒙古部落的后妃所生,孝庄太后想要扶立一位具有蒙古血统特别是科尔沁血统的皇子继承皇位的想法也就此彻底落空。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纵观顺治皇帝的一生,有人说他是最为“幸运”的帝王,因为他没有费心、没有费力就轻松“捡”到了皇位,更是捡到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可顺治皇帝也是可悲的,幼年需要面临的多尔衮的擅权专政,甚至可以说处于“朝不保夕”的局面,而亲政之后除了要面对母子不和,还要面对着婚姻不幸。两任皇后都不是自己所爱,可自己最爱的董鄂妃又年纪轻轻香消玉殒,顺治皇帝则也紧随其后离开了人世。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而伴随其中的是顺治皇帝的固执与叛逆,使得对他有恩的多尔衮,对他有爱的孝庄太后,以及对他有情的两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都被顺治所深深的伤害。

特别是孟古青,始终为顺治皇帝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始终背负着的是“恨屋及乌”的情感。所以孟古青只从一开始的满心欢喜,到后来的倍感失望,再到最后的伤心欲绝,自己的整个人生,可以说都成为了顺治对她偏见的“牺牲品”,不免也让人对这位“足称佳丽,亦极巧慧”的蒙古皇后感到一丝唏嘘和叹惋。

历史上的顺治废后:纵有亲情牵绊,却依旧沦为仇恨与叛逆的牺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