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圣人”一词在通行本《道德经》中出现30次之多,在老子的道论体系中,圣人是法天体道而行的人,是人们处世为人的楷模。但他在第十九章提出医治社会弊病的主张时,突然笔锋一转:“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矛盾吗?

作为道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老子思想的发扬光大者,庄子的思想应该更接近老子,而庄子则直接、鲜明地给“圣人”下达到了死刑判决书:“圣人不死,大盗不已”!这是老子的愿意吗?在庄子的世界里,圣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法天体道的圣人,到了庄子那里就变成了社会动荡的的万恶之源?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圣人”是什么样子

举几个例子: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第二十二章)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第二十七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第四十九章)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


在这些论述中,“圣人”完全是体道者的正面形象,是人们足以矣取法的人生典范。可是到了第十九章“还淳”一章,老子突然提出要“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既然为人们树立了体道而行的“圣人”榜样,在本章里却提出要“绝弃”他,你不觉得矛盾吗?但历来的注家大多都采取“太极手法”,把“绝圣弃智”解读为“不以圣人自居”之意,似乎很合乎“逻辑”,但文意不通,让人没法接受。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查阅了从西汉的河上公到魏晋时期的王弼,再到唐玄宗李世民、王夫之、魏源等等十几个著名注家,以及当代著名老学研究者的注释,大体上都是作“绝弃掉圣人”“不以圣人居”解释,只有清代的李涵虚把“绝圣弃智”分开注释:绝:大也,至也。意思是“至圣”不用智。这种解读更容易接受,但却打乱了整个排比句的词组结构。

我们不妨先看看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已”的意思。此语出自庄子《外篇·胠箧》: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他说,圣人一天不死光光,天下就永无宁日。只要有圣人在,大盗就会层出不穷。老百姓太老实,寄希望于圣法圣教,天真地认为圣人可以天下大治。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越是倚重于圣人那一套,就越有利于暴君奸臣和大盗。

“盗跖”其实姓展氏,名跖,是贼的祖师爷,讽刺的是,他的亲哥哥是鲁国大夫、被冠以“和圣”的展获,因封地在柳下,故称柳下惠,就是那个“坐怀不乱”的圣人。盗跖烧杀掳掠,办人肉宴,暴虐恶行为天下知(统治者如此说)。有喽罗问盗跖:圣人有道,我们这一行有道吗?

盗跖回答:行行有道,没有道就能闹腾起来吗?要偷要抢,先看穷富,不必调查,全凭直觉,圣也;破门而入,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勇也;财物到手,争着断后,掩护弟兄,义也;见机行事,适可而止,智也;分赃公平,爱字当先,仁也。此“五德”皆为圣人之教谕,大盗所必备。品德败坏者,无道之徒也,只可入小偷行列,岂能为大盗乎?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庄子还举例说,齐国从前是姜子牙的封国,后来田成子窃国,国家虽然名齐国,但是从此君主改姓田,田成子盗走的不止齐国江山,连同圣人的仁义礼乐都一锅端了,用周公、太公、管仲、孔子这些作古了的圣人,为“田氏代齐”站岗值勤,保卫盗贼的身家性命!这就是庄子所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典故的来源,也是庄子断言“圣人不死,大盗不已”的依据。

庄子为何比老子还“狠”?因为老子时代,诸侯之间抢地牌还要打个旗号,名曰“仁义之师”“尊王攘夷”。但到了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诸侯们“仁义”开路,拳头说话,理直气壮地篡位,名正言顺地讨伐,全是阴谋诡计。

但是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已”跟老子的“绝圣弃智”是一回事吗?作为老子思想的嫡传者,庄子的诠释应该是可信的。但为何注家们把“绝圣弃智”众口一词地诠释为“不以圣人自居”?这就需要说说《道德经》版本的问题。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通行本《道德经》是对《老子》的篡改

通行本是指河上公《老子河上公章句》、王弼《老子注》、严遵《道德经真经指归》、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等版本,历史上诸多注本汗牛充栋,多以上述版本为据。这些注本既要遵循老子“尊道贵德”推崇体道“圣人”的思想,又要保证“绝圣弃智”不跟“圣人”打架,就只能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解释成“绝弃掉自以为是的圣人和智巧”,或者干脆绕开,避而不谈,让人迷惑不解。

造成这种迷惑的原因就在于版本,1973年之前的通行版本最早源于汉文帝时期的河上公。到了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五千言》不分章节,且《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因书中避讳汉高祖刘邦而不避讳汉文帝刘恒,故帛书的抄写年代应早于汉文帝和汉文帝同时期的河上公。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但帛书原文是“绝声弃知”,注家依然当作“绝圣弃智”解,意为通假借用或笔误。直到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出土,才让人看到了《老子》最早、也最真实的原貌。

楚简《老子》大约抄写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距离老子(前571年—前471年)生活的年代最近,早于汉文帝和河上公时期一二百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其绝大部分文句与通行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也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学界泰斗饶宗颐评价说:大批楚简的出土和研究,有可能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带来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可见楚简的出土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但楚简《老子》的这一章却与通行本“绝圣弃智”大相径庭,原文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见下图左侧标红处: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楚简本《老子》并没有“绝圣弃智”字样,这样全章的意思就不会跟“圣人”打架了,也不用劳烦经学大家们挖空心思为《老子》辩解了。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没活到1993年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

也就是说,若楚简誊抄无误,老子就没说过“绝圣弃智”这句话。那么为何见到楚墓《老子》的现代诸家却视而不见,非得在“绝圣弃智”上大费周章而不讨好呢?庄子又为何要跟师祖唱反调呢?

老子、庄子的思想一脉相承,都不反对仁义本身的道德与行为,而是反对刻意标榜圣人与仁义的概念与行为。因为概念(名称)一旦脱离“道”,人们就会利用这些概念粉饰自己,图谋私利,穿上圣人的外衣,做着大盗的勾当。

老子疗治社会病毒的药方是绝圣弃智?庄子说圣人就是“病原体”?

所以庄子的“圣人不死”,并非要圣人真的死光光,而是像老子形容的“被褐怀玉”大智若愚那样,体道而行,却深藏若虚,而不道出炫耀矜夸。

至于当代注家视而不见新的出土发现,估计是先入为主,或者真的就没见到新的发现吧?相信随着出土文物的相继发现和老学研究的广泛深入,关于老子,以及和老子相关的秘密,会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还人们一个清晰的、无可辩驳的老子和《老子》原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