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8岁做根雕15年,烂树根变废为宝年收入20余万,农民成了艺术家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郑光周,今年38岁。是山西省平陆县曹川镇的一个农民。虽然我是农民,但却不以种地为生,我有一门手艺,就是用田间地头的废旧树根,做成根雕工艺品销售,年收入达到20万元,用自己的双手,创出了一番事业。@自拍

我们村子是一个山村,村外就是纵横交错的沟壑,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叫”平陆不平沟三千”,而这种地形最适合种植各种果树,像柿子树、核桃树、苹果树等等。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和父亲出去放羊,在放羊时我时常会看到一些被人们挖出来废弃的树根,这些树根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无聊时我就会看着这些奇形怪状的树根产生联想,把它们想像成各种动物、植物、或者是人物,打发无聊的时间。

童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转眼间就长大成人,学校毕业后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无意间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发现有一种艺术形式叫根雕艺术,就是利用树根做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看到这个节目让我觉得特别兴奋,原来小时候见到的树根,都能够做成这么漂亮的艺术品啊。于是我就留意哪里有教做根雕的师傅,20岁那年我终于打听到一个做根雕的师傅,我决定去上门跟着师傅学习。


跟着师傅学习了3年,学到了制作根雕的技术,掌握了树根的选择、清理、构思、雕刻、打磨、上色等各种环节的制作技巧,也能够单独做出合格的根雕艺术品了,2005年,我辞别师傅回到村里,开始了我的根雕艺术创作生涯。

做根雕需要硬木的根,在我们这里山核桃、柿子树的根是比较不错的原料。我平时经常去山上和村里寻找合适的树根,开始时村民们不知道有根雕,我看上的树根随便给点钱就买回来了,有的甚至还不要钱,后来根雕艺术逐渐火了起来,村民们知道了树根的价值,好树根的收购价格也高了,不花点价钱买不到好的树根。

根雕所用的树根是硬度高的价值高,所以我还经常到外地去收购一些红木、花梨木等上等的材料,这样能增加作品的价值。根雕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但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文化底蕴,还得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我平时经常看一些艺术类的书籍,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还要提高雕刻技艺。做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需要很长的时间,经常是收回来的树根放在家里,光构思就很长时间,甚至一两年才动工,最长的一件作品我做了四五年。


树根在村里经常会补当作柴火烧掉,而在我眼里它们却是“宝贝”,一个破烂的树根在我的精心雕琢之下,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这个过程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而且获得了不菲的经济价值。有的作品卖几百,有的能卖几千甚至好几万。前些年崖柏热的时候,我做一件茶台,就曾经卖了5万多。图中这根高约1.4米的坡柏制成的花架,有人出价2万元,但是由于女儿非常喜欢,舍不得卖,所以我就没有出手。

我制作的根雕艺术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可以说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所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受到大家的喜爱,也能卖上较高的价钱。制作时我会借助电动工具,提高效率,图片中我正在做一个手串,像这种比较简单的作品,花费不了多少工夫。

而更多的艺术作品,是需要灵感的,面对着一个粗糙的树根,怎样把它变成艺术品,构思是最难的。干了十几年,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风格,这件作品是用一根崖柏料雕刻而成的,我巧妙地利用原材料的形态和纹理,把它雕成了两只金鱼。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鱼是一种寓意吉祥的动物,它代表了富足、有余、还有鱼跃龙门等含义,这件品中我利用树节作为鱼的眼睛,利用横向纹理做为鱼头,使得两只金鱼看上去活灵活现,十分生动。


我给这件作品取了个名字叫做《连年有余》,并获得了第三届运城果博会“河东杯”传统工艺展示金奖。当场就有人愿意出3万元购买。除此之外,我的作品还获得过不少市级、省级的比赛奖项,在业内被称为“获奖专业户”。我有一个女儿,今年10岁,在我的影响之下,她也喜欢上了根雕艺术,上面的《连年有余》和坡柏花台,她非常喜欢,我打算把这两件作品保留下来,将来给她做嫁妆,也希望把我的手艺能够传承给她。

现在不但我自己收原料创作作品,还有不少人找我定做,他们提供原料,我来雕刻,收取加工费,这样也好,省去了我收购树根的一个工序。不论是自己的材料还是客户的材料,我都会倾注自己的心血,把它打造成精美的作品,而每件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让我愿意为它付出。这是一位顾客送来的原料,想要加工成一个茶台,已经雕了一些,客户过来看进度。

根雕艺术不但能够向人们呈现自然之美,而且雕琢打造之下,还能表现出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平时我喜欢收藏一些老物件,这些代表历史生活的小物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些老旧物件的熏陶中,也会让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得到提升。


我做根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我特别感谢她,而我用根雕让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我觉得既能满足我的爱好,又能创造收入,这正是我梦想的生活。我们本是普通的农民,能在现在的成就我感到很满意。树根有价,艺术无价,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也能让全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