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用工荒”,我国14亿人口,劳动力都去哪了?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制造企业看中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进入中国开办工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郭台铭的富士康。在没有进入大陆以前,富士康虽有名气,但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进入大陆之后,靠着大陆的人口红利,富士康的业绩和规模才开始飞速上升,一跃成为了今天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之一。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制造工厂开始面临用工困难的情况,不少企业都挂出了常年招聘的讯息。而随着“用工荒”问题的加重,很多企业都开始搬离大陆,纷纷跑到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开办新的工厂。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劳动力都去哪里了?要知道,中国目前仍然有近14亿的人口,人口数量相较以前并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增长,那为什么工厂招不到员工了呢?

一: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人口总量虽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日益严重。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新生儿数量为1786万人;2017年,我国的新生儿数量下降到了1723万人;到了2018年,我国的新生儿数量仅为1523万人。按照这个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将会越来越少。新生儿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结果自然就是我国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二:年轻人不愿意进厂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改变,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认为进工厂是没有前途可言的,既学不到技术,又浪费了青春。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都想找份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工作,或者是自行创业。所以,现在很多工厂只能借着寒暑假时期,招聘一批寒暑假学生工来缓解用工荒的问题。

三:就业机会增多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例如快递行业、外卖行业等,并且这些行业也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技术。以快递行业为例,和工厂同样的劳动强度,工资却比工厂里高的多。不仅如此,快递和外卖这两个行业,在哪个城市里都有,不需要背井离乡。

企业应该怎么办?

笔者个人认为,用工荒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是无法阻挡的。早在2015年,我国就提出了十年转型计划,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制造业的转型,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跟上国家的转型速度才是重中之重。对于用工荒这个问题,企业主要有2种应对的办法:其一,进行企业转型,从简单的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企业转型,转型成功之后就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了。其二,引进全自动设备,取代人工。现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已经不要人工了,我们中国此前之所以没有引进,是因为我们有人口红利这个优势,现在既然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不妨开始试着以机器替代人工劳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