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弟弟弘晝是個什麼樣的人?

Heavn123


傳說龍有九子,各有不同,然而到了清朝康熙的兒子,就成了九子奪嫡。

康熙的兒子太多,又大多十分優秀,康熙的皇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難繼承的皇位,最終雍正能夠繼承皇位,無論怎樣來說,都說明雍正是一個很有心機的皇帝,手段也很強硬。

雍正在位時,能夠創造將清朝打理得風調雨順,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

與康熙時期各個優秀的皇子之間兇殘奪位相比,雍正的兒子們就沒有這麼優秀了,有人說乾隆在年輕的時候是足夠的優秀,甚至有說法雍正能夠即位,還是康熙看在乾隆的“面子”上。正因為如此,乾隆和他的弟弟弘晝的組合更像紅花與綠葉一樣和諧,最終使乾隆順利坐穩皇位。

說起愛新覺羅弘晝,大多數人的印象是瘋瘋癲癲,恃寵而驕,然而這只是他的一面,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弘晝在康熙五十年出生於雍親王府,母親是後來的純懿皇貴妃耿氏,作為當時雍親王的五兒子只比自己的四哥弘曆小三個月。由於年齡相近更奠定了二人的兄弟情義。九歲時兄弟倆一同被於傅先生傳學授經。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一般會把這段情誼稱為“發小”,感情更是沒得說。更何況乾隆與弘晝是親兄弟呢?

在成長階段,二人形影不離,到了雍正十一年弘晝被封為和親王,這進一步說明了雍正皇帝對他的賞識。雍正十三年二月,弘曆,弘晝和鄂爾泰被命處理苗疆事務,弘晝作為弘曆的助手更反映了綠葉與紅花的搭配。不僅雍正對他格外喜愛,後來的乾隆對他也是各種寬恕和寵溺。

我們都知道,雍正的三阿哥弘時被削宗籍後,剩下年長的阿哥只有弘曆和弘晝了。如果弘晝這個時候還是一同與哥哥共同幫助雍正處理事務,難免會引起弘曆的疑心。聰明的他裝瘋賣傻,瘋瘋癲癲,幹出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說,他搞“活出喪”,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為自己置辦葬禮。坐在棺材上接受著奴僕和家眷的哀悼,相反他卻在棺材上高興得不得了,吃著人給他的祭品,並以此為樂。不但搞這種讓人費解的事,他還喜歡收集死人留下來的東西。儘管古時候人們都很避諱與死人有關的東西,但他卻不以為然,反而說“人生不過百年,有什麼好避諱的!”。

他真的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嗎,還是另有意圖?她的母親純懿皇貴妃也是出身於中等階級人家,其父為管領耿德金,有這樣的背景,純懿皇貴妃也算是大家閨秀,懂得皇家的戰爭,所以自弘晝小時純懿皇貴妃便把他安置在他四哥的身旁,憑藉多年弘曆對弘晝的感情,也使弘晝免受奪位之苦。所以說受母親的影響,弘晝懂得保護自己,在雍正皇帝有兩位太子候選人時,搞出“活出喪”的鬧事,免去了弘曆對他爭奪皇位的疑心,懂得明哲保身。

弘晝對皇位淡然,除了體現在他給自己“活出喪”這一具體事實上,他曾在自己的詩《金樽吟》中寫道“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意思說:世上的事無常變化,不如把酒言歡,逍遙快活。

人生難得的是有知己,在與知己的飲酒歡樂中談論古今之事,美好幸福。弘晝在詩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享受的快樂,同時也在側面反映了他對皇位與皇權的無心。這也被後人稱為“救命詩”。所以說,為了解除兄長對自己奪位的疑心,他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深思熟慮。

在弘曆登基後,賞賜給弘晝當時雍親王的府邸和全部財物,受到皇兄如此擁戴,他恃寵而驕,日益張狂,仗著自己的皇兄為所欲為。在一次上朝中,因為與訥親意見不合,發生口角爭執,他竟然在滿朝文武與乾隆帝面前動手踢打訥親,而因為他王爺的身份和地位,無一人上去阻攔,乾隆也是坐在龍椅上不動聲色,沒有對弘晝多加怪罪。這也是體現了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對他多加寬恕。

關於弘晝的死,仍是個謎。有人說,驕橫的弘晝管了一些不該管的小事,被賜予三尺白綾結束了一生,也有人說是無事平安度過一生。早在皇太極時,努爾哈赤便立下不可殺兄的規矩,雍正即便是與胤禩不共戴天,最後也是削宗籍,保留其性命,更何況是受到皇兄多加包容的弘晝呢?可見其平安而逝的幾率更大。

弘晝這個人,已經看清楚皇室之中奪位的殘忍,寫詩保命,對皇位淡然,搞“活出喪”也是為了明哲保身,看似荒唐,實則大智若愚。他並未像其他皇子一樣,如果對皇位沒有興趣,就一聲不吭,隱藏自己,相反,弘晝所做的荒唐事讓他的皇兄感到無奈,疑心也就自動解除。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智慧,才得以在奪位之爭中存活。


史論縱橫


弘晝是個聰明而有趣的人。

對清朝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朝有個荒唐王爺,喜歡給自己辦葬禮,一沒錢用或者無聊了就宣佈自己“死”了。

家裡大設靈堂,家人大放悲聲,想攀附他的大小官員或財主們紛紛送禮,他興高采烈的坐在棺材裡看著下人們收禮,還會當場點評禮物的好壞,順便和賓客們聊上幾句。

弘晝:喲,這不是誰家那小誰嗎,給本王送葬來了?有良心!

賓客擦汗:來了來了,王爺,您。。。。。。貴體安康?

弘晝:不行啊,這不都死了嘛!呆會兒哭誠心點兒,好好給爺送葬。

賓客繼續擦汗:。。。。。。

弘晝:別拘束,晚上吃了再回去呀!

賓客還擦汗:哎。。。。。。

那個場面,幻想一下覺得有點太過魔幻。

而且葬禮他不是辦了一次兩次,是很多次。

無論古今中外,人們對於葬禮這種事兒多多少少是有所忌諱的,何況還是自己的葬禮?只有大奇葩弘晝,完全是把葬禮當成了玩樂之事,這種豁達是極其少見的。

弘晝天生就是這樣嗎?不見得,我認為荒唐只是障眼法,更多是為了避開奪嫡之爭。

康熙朝的九龍奪嫡,應該是清朝皇室不可言說的一道傷痛。後世的皇子們有的看到了榜樣,有的看到了前車之鑑。

胤禛的兒子雖然遠沒有康熙多,成活的也有四個: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弘曕年紀和前面三位相差太多,暫且不說,只說弘時。

雖然雍正看中的是深得康熙喜歡的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但弘時認為自己才是實際上的長子,排序在弘曆之前,他有資格爭一爭。而弘晝既不想自己爭,也不想幫弘時或弘曆爭,乾脆退出競爭圈。

可他畢竟是皇子,身份就擺在那兒,他說他不爭,有人信嗎?他家上一輩叔伯們可是爭得頭破血流,看似最不爭的父親反而得了大位,所以大家理所當然的懷疑他也在玩“不爭是爭”那一套。

為了證明自己真的無意相爭,弘晝就豁出去了!

生活奢侈,行為放縱,傲慢任性,一點兒名聲都不要!可能覺得這樣還不保險,他就愛上了給自己辦葬禮。

對於他的種種行為,民間覺得荒唐,但雍正和乾隆看到了他的決心,見他這麼懂事兒很欣慰,因而對他很好。

乾隆朝時,弘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軍機大臣訥親,乾隆也在場,對他沒有半句責備。可能弘晝越不著調,他就越放心吧。

總之,弘晝絕不是表面上那麼荒唐,他只是以這種方式保全自身。事實證明,他的辦法很有效。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晝,是一位怎樣的王爺?(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弘晝有些像年輕時的雍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弘時與弘曆爭奪皇位,而弘晝勢單力薄,很少顯現自己有爭奪皇位的決心。從而想瞞過雍正,想想看,雍正是何等人?想瞞過他,恐怕比較難。經過雍正的試探,弘晝一關一關的通過,讓雍正對他有些放心。

對於弘晝來說,算是一個比較精明之人。雍正曾誇獎他,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可是,他還是非常謙虛,做事方面,故意讓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好,盡做些荒唐事情。感覺他腦子不正常,因而瞞過眾人的眼睛。

長城君便談談,弘晝是一個怎樣的王爺?

弘晝是雍正的第五個兒子,與乾隆皇帝的歲數差不多,平時與乾隆一起讀書,與乾隆的關係挺好。但是,他們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在奪嫡之爭中,可沒有親兄弟之分。往往都是誰贏誰勝出。

公元1733年,弘晝與弘曆受到雍正皇帝的冊封為和親王,到公元1735年,兩人同時處理苗疆事務,因處理得當,被雍正皇帝讚賞。乾隆從小都學習好,腦子精靈,便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因此,從小便與康熙生活在一起,由康熙教導乾隆,讓乾隆從小就開始學習朝政之事。對於弘曆小時候,雍正也看出他可以做自己的繼承人,因此,雍正也開始對弘曆的培養與歷練。

弘晝從小在宮中過著,你爭我奪的日子,讓他知道要想活命必須得學會隱蔽。弘晝更知道,父輩們為了爭奪皇位,搞的關係不好,還有太子被廢,以及有些被圈禁。這讓弘晝感到,要低調行動,千萬不能暴露自己。有了叔叔伯伯們的經驗教訓,弘晝便選擇明哲保身。

據清史資料記載,弘晝只顧學習詩詞,根本就不務正業,從來不喜歡看八股文。他不像其他皇子一樣,爭權奪利,或者明爭暗鬥,整天幻想儲君之位。而他整天裝瘋賣傻,處處躲避權力之爭。

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弘曆登上皇位,因此,弘晝主動退出爭奪。後來,乾隆皇帝把雍正之前的府邸都給了弘晝,讓弘晝一下有了很多錢財。弘晝為了讓乾隆更加放心,因此,故意做一些出閣之事。讓自己顯得比較笨,進而達到保護的作用。

其一,弘晝經常給自己辦喪事,掩蓋其奪嫡之心。平時,弘晝就假裝去世,便躺在棺材裡面,讓家人為他哭喪,然而,有些家人哭的非常逼真。對於一些王公大臣,也來為他哭喪,其實,眾大臣都知道是假的,可是,畢竟弘晝地位高,因此,都來給他弔喪。

可見,弘晝非常精明,只有這樣的話,自己才可以保命。

其二,弘晝與乾隆一起監考,當面對乾隆說是不是怕我吃回扣。他們一起監考,到吃飯的時候,弘晝對乾隆說,你可以先去吃飯了。可是,乾隆沒有立即走開,弘晝見到這種情況。弘晝便說了一句:“哥,你是不是怕我收了考生的回扣,給他們放水啊?”這就是告訴乾隆,自己只是一個放蕩不羈之人,並非是當皇帝的料子。

其三,劫走運送錢幣的車,讓世人覺得自己是貪財之人。造幣局的運幣車,從弘晝自己門上過,然而,弘晝把這批錢幣全部給劫走了,更是不讓他們的幣車出去。其實,這些乾隆都知道,以為他是愛財之人,又掩蓋了他的心思。

弘晝沒事就做一些荒唐事,讓別人以為他沒有奪嫡之心,生怕眾人說他有窺視皇位之心。時間久了,乾隆就睜隻眼閉隻眼而已,知道弘晝沒有想當皇帝的心思。雖說,平時犯一點小錯,乾隆都不會追究責任,對於一些大事,乾隆對弘晝也是按照實質性去處理。

公元1770年,弘晝去世,享年五十八歲。當時,乾隆親自祭奠,並賜給他的諡號為“恭”,這一個字代表了,乾隆皇帝對人生的態度與認可。

長城君曰:弘晝在眾皇子中,算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因為做事低調,平時更懂得掩蓋自己,雍正還說他知道明哲保身。弘晝為了讓乾隆的皇帝坐的更穩。


太史簡


弘晝,雍正第五子,與乾隆同年出生,僅相差三個月(乾隆曾言“吾弟少於吾甫三月),為乾隆之弟。

弘晝、弘瞻這二人,是乾隆當上皇帝后僅存的兩位親兄弟,再加上當年乾隆的帝位幾乎是內定的,所以他們三人並未如同他們的父親與其他叔父一樣反目成仇,因此乾隆對他們二人可是極盡寵愛。



不過如果一定要分出他們二人誰更受乾隆的喜愛的話,那無疑是與乾隆同一年出生的弘晝。

當年乾隆即位稱帝時,乾隆就先是立刻讓弘晝管理內務府、御事處的一切事務,內務府乃是掌管宮廷事務的機構,當時皇帝的小金庫、皇帝的日常飲食等涉及到皇家衣食住行的事情都歸內務府所管理,可想而知乾隆能讓弘晝管理內務府,足見乾隆對其的信任。



而後,乾隆更是將雍正潛邸時所住的雍親王府及王府中的所有財物全部都賞賜給弘晝,從中乾隆對弘晝的寵愛可見一般。

乾隆對弘晝的寵愛可不僅僅只是如此,誇張點說乾隆對弘晝的恩寵已到可以任憑他胡作非為的地步。如某一次上朝的時候,弘晝因在之前與軍機大臣訥親有過小爭執,他居然就在上朝的過程中當著乾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揍了訥親一頓,可是乾隆居然熟視無睹,既不怪罪,也不阻止,完全就是任由著弘晝胡來,自此之後百官無人敢惹弘晝。



從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乾隆對弘晝的寵愛是真切的,並非是做出來的。而乾隆之所以會如此寵愛弘晝,究其原因在於乾隆與弘晝是一起長大的,正如乾隆自己所說“吾兩人者,相規以善,交相勉,相得無間,如是者垂二十年,天倫之樂無過於是。”。

乾隆與弘晝,同年出生,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一起玩,二十餘年都是如此,你說他們的感情能不深嗎?開玩笑的說這就是打孃胎裡出來就是過命的交情,再加上乾隆登基出,僅存的兄弟就只剩下兩個,弘瞻還被過繼給了果郡王,真的算的上是親兄弟的也就剩下弘晝,你說乾隆能不疼他嗎?



不過恰恰就是乾隆對弘晝無底線的溺愛,也就造成了弘晝性格的“怪異”,仗著乾隆的溺愛,可謂是傲慢任性,驕橫跋扈,肆意妄為。比如有次乾隆在正大光明殿監考八旗子弟考試時,到了要吃午飯的時候,弘晝就請乾隆去用午膳,可是乾隆不聽,弘晝就急了,對著乾隆就無理的說到“上疑吾買囑士子耶”。



再比如弘晝就經常喜歡給自己大辦葬禮。他曾說過“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就是百年之後,人總有一死,有什麼好避諱的。如此,弘晝隔三差五就會在府中舉行葬禮,他坐在庭院中央,然後讓府裡的人跪在他的面前哭泣,可以說這景象是滑稽至極。

當然現在的史學界對弘晝流行的這樣的一個評價,就是他所做的這些都是裝出來的,實際上他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他之所以會這麼做,其目的就是向乾隆表明自己無意於皇權帝位,他只想過著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當年他所寫的那篇《金樽吟》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這個觀點可能覺得不太可能,如剛才所說的乾隆面試八旗子弟,弘晝去請他就膳的那件事。試想如果弘晝真的是想讓乾隆相信他是一個無意皇位的人,從而保住性命,他絕對不會那麼魯莽的就說出“上疑吾買囑士子耶”意思就是你是不是懷疑我收買了那些士子的心,這樣的話,要知道這句話是誅心的話啊!這句話可以說是大逆不道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明顯就是你是不是懷疑我收買了這些人,然後想好好考察下,所以才不去吃午飯的。你說對皇帝能這麼說嗎?



所以第二天,弘晝緩過神來就趕緊前往謝罪,而乾隆就回答這麼一句話,他說到“使昨答一語,汝齏粉矣!”,意思就是你昨天說的那句話,如果我在意,你當場就要粉身碎骨了。可想而知,那句話在乾隆的心裡是多麼大逆不道的話。

如此,試想如果弘晝真的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他會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嗎?這不就是純粹找死嗎?所以可以看出弘晝並非是大智若愚之人,他天性就是如此,說的好點聽是大大咧咧,說的不好聽就是“沒腦子”。



因此,弘晝那驕橫跋扈,傲慢任性的性格也絕非是裝出來的,完全就是天性使然。


澳古說歷史


愛新覺羅·弘晝是雍正帝家的五兒子。母親是純懿皇貴妃耿氏,弘曆(乾隆帝)的異母弟。他既大智若愚又野蠻驕橫。



弘晝是個大智若愚的荒唐王爺,這一點體現在眾兄弟對皇權的爭奪上。

在歷史上,雍正一共有10個兒子,但長大的也就4個(弘時、弘曆、弘晝和弘瞻),其他的都死了。最小的兒子弘瞻已經被過繼給了果親王。歷朝歷代的皇子們大都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現在只有弘時、弘曆、弘晝有繼承皇位的可能。弘曆比弘晝大三個月,一起玩到大。

弘晝親眼目睹三哥弘時作死的步驟,決定不再重蹈覆轍。

老大、老二都死了,按常理弘時就是皇長子,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但是他不知避其鋒芒,走向了絕路。據記載,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被雍正進行嚴厲的處罰,一罰到底,直接將他過繼給自己的政敵允禩(被雍正削了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意思就是“狗”)做兒子,轟出了紫禁城,並且在雍正四年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弘時也被除了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抑鬱而終,只有24歲。


弘晝知道自己哥哥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能過目成誦。被自己皇爺爺康熙和皇阿瑪兩代皇帝寵愛,10歲還被康熙親自撫養並親自授課,親自傳授打獵技術,12歲賞賜黃馬褂,康熙經常牽著他的手疼愛非常。很明顯弘曆要被內定為儲君。

退出奪權,明哲保身

面對這麼牛的的競爭對手老五弘晝感到自己沒戲,選擇自願退出。他表現出對皇位毫無野心,只想做一個平安逍遙的王爺。所以在為人做事上儘可能地“荒唐”,最後他如願以償被人公認為是個“荒唐王爺”。在他的王府裡他經常讓人為他舉辦喪禮。哭喪聲震天,還大奏哀樂,他還以吃祭品為樂。他說:

“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還有什麼好避諱的?”

他還親自主持喪禮,製作冥器、象鼎、彝盤盂等死人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在人看來他就是個瘋子。

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讓人感到他是個荒誕不經的人,對皇位沒有任何威脅。弘晝用自己的愚昧之舉保全了自己王府上下和子孫後代的平安,這也許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吧。

這一點在《雍正王朝》裡有更形象地展現,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雍正試探弘晝,一道聖旨讓弘晝去到他三哥弘時家抄家。弘晝卻上演了一出大戲:全府上下披麻戴孝,哭聲一片為他發喪,這場大戲被他三叔識破後,他說是高人指點要他一週之內不得出門,否則就有血光之災的說法,還說自己皇阿瑪不會看著兒子染上血光之災。就這樣他巧妙地拒絕了,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向和雍正和皇兄弟們表明自己不想爭奪皇位,為躲災禍。


傲慢任性,任意妄為。

乾隆繼位後對這個弟弟寵愛非常,不但給他高位,還縱容他。有一次上朝,弘晝因小事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了小爭執,他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發飆,對訥親大打出手,成了刁蠻大主角。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都沒有責備他,也不出聲阻止他的野蠻行為。

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敢惹弘晝。乾隆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上一代的手足相殘,讓他觸目驚心;另一方面是出於孝心,弘晝是被乾隆的生母養大,乾隆的母親很善良把更多的母愛給了弘晝,他們母子情深。乾隆顧及母親自然也對弟弟好,但是卻導致弘晝恃寵而驕。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薨,諡恭,是為和恭親王,終年59歲。


小姐姐講史


康熙爺生了九個兒子,個個人中龍鳳,雍正爺活下來的幾個兒子中,弘時、弘曆、弘晝也是個個精明強幹。大侃認為,弘晝只恨出生稍晚,假如是他繼承皇位,說不定也是一位好皇帝!!!



弘晝身為皇子,本想好好表現,接過父皇的寶座,繼承大統。奈何出身太晚,前面還有弘時、弘曆兩個兄長,並且自己的父輩一輩發生過九子奪嫡,兄弟相殘的慘事,這注定了搶奪皇位行不通。

弘晝意識到參與皇子爭奪,有可能會使自己萬劫不復,所以他選擇了最保險的爭奪辦法,好好表現自己,多立功勞,希望讓父皇雍正高看自己,立自己為太子。

弘晝年僅二十二歲,就被雍正封為和碩和親王,大家可別小看這個頭銜,和碩親王只有皇室子弟才可以享受這一殊榮,屬於一等爵位。整個滿清,能享受世襲親王的也只有十來位。可見弘晝年紀輕輕,能力就出眾。

況且雍正是出了名的嚴厲。從雍正把弘時削了宗籍就能看出他對子女特別嚴厲,但凡犯錯必定嚴厲處理。弘晝能夠二十多歲封為親王,證明弘晝在心智、辦事能力、為人處事,必定大受雍正讚賞!

後來弘晝又協同弘曆、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協同人員一位是未來皇帝,一位是雍正心腹,也同樣說明了雍正對弘晝的器重。



然而,皇位卻偏偏傳給了弘曆,不是說弘晝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大侃認為在儲君未定之前,弘晝也一直在努力,只可惜一個同樣優秀、比他還要受到康熙、雍正兩位皇帝賞識的弘曆擋在他前面,這才使弘晝沒做成皇帝。



至於弘曆登基後,弘曆的種種表現,又是在朝堂之上胖揍訥親,又是在家裡給自己辦葬禮,大侃認為,一是弘晝在大臣表達:我雖然沒當上皇帝,但也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二是在向乾隆皇帝示弱:你給我安排的活我都能幹,而且一點都不差,但是我現在只想做個閒散王爺,不會再和你搶什麼了……

世人都說弘晝是個荒唐王爺,但是大侃認為,弘晝聰明睿智、能力出眾、會察言觀色、非常擅長偽裝自己。


大侃聊歷史


兩個詞:荒唐、睿智


弘晝和弘曆都是由熹貴妃撫養長大,再加上年齡相仿,兩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最好的玩伴,兄弟關係密切,勝似親兄弟。而弘曆(乾隆)對這位弟弟也甚是寵愛,登基之後把雍親王府所有東西都賞給了弘晝,不僅如此,一次弘晝當堂毆打大臣訥親,弘曆竟然不聞不問,毫無責怪的意思。由此可見,弘晝的受寵程度。


除了毆打訥親之外,弘晝生活上也荒唐無比,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置辦喪儀。弘晝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有什麼好避諱的?”另外,他還曾為自己籌辦喪儀,讓家人圍著棺材哭泣,自己在一旁飲酒傻樂,甚至還製作一些冥器放在床頭,以供觀賞。

但是,就現在看來,弘晝行事荒唐堪稱睿智。原本弘晝和弘曆才能不相上下,都深的雍正器重,但後來弘曆得到康熙寵愛,被內定為隔代儲君,而弘晝自然登基無望。如果弘晝借瘋瘋癲癲的行事方式,向乾隆傳達出對政治冷漠的態度,這也不失為一種繼續活下去的良策。這不是睿智又是什麼呢?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一段歷史資訊......


史肆說


雍正一共生有十個兒子,但等到乾隆繼位時,仍然還活著的就只生下三個,分別是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和六子弘曕。其中,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曕則是影視劇中出鏡率非常高的果郡王,弘晝則是清朝著名的荒唐王爺。

因為乾隆總共就這麼兩個親弟弟,所以對他們自然而然關愛有加,尤其是弘晝,他和乾隆是同一年出生,兩人又從小一起長大,而弘曕則比他們小足足22歲,因此乾隆在很長時間內就只有弘晝這一個可以交心的親弟弟,所以他對弘晝處處表現得格外關照。

在乾隆剛繼位時,就將把父親雍正的雍親王舊邸及財物全部賜給了弘晝,後來又任命他為正白旗滿洲都統,管理武英殿的事務。有了乾隆這個哥哥作靠山,弘晝那是飛揚跋扈、傲慢任性,在朝廷裡直接橫著走。



一次上朝,弘晝與軍機大臣訥親發生爭執,這訥親的來頭也不小,他是滿洲鑲黃旗人,年紀輕輕就被晉升為一等公,又以保和殿大學士的身份位列首席軍機大臣,兼管吏、戶二部,權傾朝野,他的姑母還是康熙皇帝的皇后,算是皇親國戚。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顯赫身份的人,弘晝卻直接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他。更關鍵是,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卻既不怪罪,也不出聲阻止。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載敢惹弘晝。

還有一次,乾隆曾經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殿監試八旗子弟,到了上午膳的時候,弘晝請乾隆退朝就食,自己代為監視,乾隆沒有準許,弘晝就急促地說道:“你是不是怕我收了考生的回扣,給他們放水啊?”乾隆沒有說話。

第二天,弘晝自知行為多有冒犯,就進宮向乾隆請罪,但乾隆卻仍然沒有責怪他的意向。



由此,弘晝的行為是越發的驕矜狂妄,甚至到後來,他開始不斷給自己辦喪事玩樂,他自己假裝去世躺在棺材裡,讓家人為他哭喪,誰哭的厲害就獎勵誰。

後來,弘晝覺得光家人哭喪沒意思,於是他又通知在京王公、官員前來王府弔唁,大臣們明知道是假的,可是都不敢不來。

關鍵是,來就來吧,還得送上重禮,而沒過幾天,他又宣佈復活,大臣們還得再次送禮。如此三翻四次,大臣們被搞得是怨聲載道。

然而對此,乾隆仍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弘晝就這樣無憂無慮、痛痛快快得活了幾十年後,等到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時,弘晝結束了他得一生,享年58歲。乾隆親臨親臨祭奠,賜給他的諡號為“恭”,即尊賢讓善、既過能改之意。



那麼,弘晝究竟配不配的上這個“恭”字呢?還是說這是乾隆對他的格外關照,他其實就是荒唐的一生?對此,很多人說,弘晝的種種荒唐舉動,只是為怕別人懷疑他有覬覦皇位之心,才做出這些“自汙”之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說法也有部分道理。因為,弘晝是親眼看著父親將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一一清算,甚至是雍正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弘晝和乾隆的親哥哥弘時,也是因為對皇位有想法,而被圈禁之死。

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和乾隆同年齡、也是乾隆皇位最大威脅的弘晝,難免會想著明哲保身,通過自甘墮落來表明自己沒有追求權力的野心。為此,弘晝自己也曾寫過一首詩來表明自己的心聲:“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總而言之,自己無意權力爭鬥,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為此,乾隆也看在眼裡,他知道這位弟弟雖然小事各種荒唐,但真正違法亂紀的大事,卻並沒有碰過,更沒有覬覦皇位的野心,所以對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我是趙帥鍋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乾隆的弟弟,那也就是雍正的兒子。所以您要是提弘晝的事,咱就不得不提雍正的這幫兒子,沒這些個兒子做鋪墊,直接整這弘晝這點子事,那就有點子乏味了。

好,咱就簡簡單單的說一下雍正的兒子。

雍正的兒子

首先大傢伙知道,這雍正前前後後一共生了十個兒子,還沒輪到排號就早早走了的就有四個,而能長到成年的也就四個,其中老末六兒子——弘曕,還過繼給了雍正的弟弟允禮。滿打滿算留到雍正眼跟前的就三個。

而這老三弘時是這三個中最年長的一個,按照規矩,他可就是皇長子。

所以開頭的時候,滿朝堂有一大半的人認為,雍正挪窩之後,最有可能接班的就是這弘時。而要命的是,這小子不知天高地也厚的道理,認為那皇位也是板上釘釘的事,錯不了。

這走路都開始飄著走,一般人也不放在眼裡。可走夜路多了,他也得遇上鬼不是,不知道從那嘎達開始吹出了那麼一股子小風。那弘曆也就是乾隆他最得他爺爺康熙的寵,所以他爹雍正就早早的就把那皇位預定給了乾隆,至於他弘時那熱鬧那轉去就得了。

這都做了小半輩子皇帝夢,那能說斷就斷呢?這弘時他也不甘心,在朝堂上這就拉幫結派的,想要把這事整大發了,讓雍正出來給自己劃條道,把皇位這事說清楚了。

雍正是啥人,是個閉著眼睛都能捉麻雀的主,這點子風吹草動早摸了個八九不離十。

那麼雍正是啥態度呢?雍正那是從九子奪嫡中闖出來的,他最恨的就是一幫子皇子嘛事不幹,天天琢磨著勾心鬥角的掙那個皇位,所以他早早的就整了個秘密建儲的法子。想知道誰是下一任皇帝,你自己個扒正大光明匾的後邊瞅去。

所以雍正也不慣他這毛病,加上雍正這人要麼不幹,要幹他就一傢伙弄死你。於是一大腳丫子踹過去弘時的宗籍沒了,職務也砸了,爵位也擼了,呱唧雍正的大臉蛋子也耷拉下來了:“鬧幾呢?”

得,這弘時瞅著大腰子挺好的,但經過這麼一折騰,整個人就嚇的一哆嗦,沒多久人就沒了。

好吧,雍正通過這件事,明確的給朝堂上一幫子老爺們一個答案:“爺們還沒死呢,別吵吵這事,就算是吵吵,這皇位他也是有主的,別一天竟想寫沒用的!”

得,大傢伙一瞅雍正手底下有資格當皇帝的就剩下倆人,一曰乾隆,二曰弘晝。

弘晝這人

弘晝那大腦殼他好使著呢?皇位是他的?你快拉倒吧!用腳指頭想,都能想到這位子都是乾隆的,根本就沒有他什麼事,擼著胳膊腿爭上一爭?弘時的前車之鑑就蹲在那呢,人都沒了,你還爭啥爭這不是有病嗎?

但弘晝也知道,您不表示表示不喜歡這皇位,萬一讓有心人給惦記上,他也不好避嫌不是,咋整?

好整!當皇帝你光要聰明是不行的,德智體美勞樣樣過關才成,那咱來個樣樣不過關不就得了。

學好不容易,學賴還難辦嗎?當然不難辦了,於是這弘晝就整了個活人出殯的事玩玩。天天的在自家的大門口,整一對白燈籠,從後院到前臺全整那白衣服戴孝,他自己個蹲在大院的當中間,弄一棺材板子放眼跟前,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懷裡還揣著倆大蘋果,吭哧吭哧這頓啃。

到了時間到了點,就讓一幫子大小老婆大娃小娃跪在棺材板前邊哭,哭的那叫個驚天動地,誰哭的聲音最大,還能整不老少的賞錢。下邊哭的越厲害,他蹲在上邊笑的就越開心。

他這活人出殯,那朝堂上的老少爺們他也配合著不是,天天的拿著一堆禮品來湊熱鬧。

得,這還用問,這弘晝的人設分分鐘鐘的崩塌的稀里嘩啦,至於皇位,拉到吧,離他那叫個漸行漸遠。

雍正得到信,之後扶著眼鏡框子整了一句:“胡鬧!”這就沒有下文了。

這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明白人都知道這弘晝是要幹啥的,大傢伙只是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而已。而弘晝也成功的躲開了雍正當頭一刀,捎帶著給乾隆留下了個極好的印象。

當然你要說弘晝他啥事都辦不了,那叫扯淡!雍正交個他的任務回回辦的那叫個利索,除了在生活上的胡鬧之外,雍正對他的評價可是很高的。

而蹲在一邊的乾隆,對這個懂事的弟弟,都偷偷的伸出了大拇指:“是個明白人!”

既然是個明白人,那麼乾隆當了皇帝之後,也不吝嗇給他三瓜倆棗的,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劇目。

讓這帝王之家本無情的怪圈顯得有點子和諧,不是很好嗎?所以當乾隆當了皇帝之後,就把雍正留下來的瓶瓶罐罐都給了弘晝,自己一毛錢都沒有留下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弘晝就弄了一出活人出殯,就讓所有人的猜忌消失了嗎?”

那當然不是這一出了,有很多。俺給大傢伙再舉個例子,為了避嫌弘晝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跋扈。

當年因為一件小事,他和軍機大臣,而且有著一等公銜的納親打起來了。您要說這倆人是街上打起來的,這還成。問題是這倆人是在上朝的時候,你一拳頭,我一腳丫子的互毆,帽子也飛了,衣服也扯了。

這事整個過程,乾隆就蹲在一邊瞅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他也不出聲阻止,這事弄的,大傢伙也知道了弘晝在乾隆心裡的地位。

基本上弘晝這人安安穩穩的當自己個王爺,乾隆讓跑個腿啥的,那也乾的利利索索的,倆人關係不錯。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乾隆兄弟十人,登基之時,大部分已經早逝,只剩下小自己三個月的弘晝和年僅兩歲的弘瞻這兩個弟弟。

與乾隆少年老成,早早即有英主氣象不同,弘晝、弘瞻屬於典型的皇家公子哥那一類,傲慢任性,肆意妄為,一旦遇到挫折打擊立馬便會露出不堪的一面。

給乾隆這位史上極刻薄、極虛偽的霸道帝王當弟弟,弘晝、弘瞻其實挺遭罪的,尤其對同齡的弘晝而言。

乾隆之前的幾朝,無一例外都發生過皇族爭權的惡鬥。在關外時,有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褚英兄弟父子間的火併,有皇太極和四大貝勒的衝突;入關後,有順治和多爾袞的權爭,雍正和兄弟間的相互殘殺。

乾隆登基後,這些惡鬥遠沒有徹底封塵的地步,加之乾隆在維護皇權上又屬於眼裡絕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主兒,因此,自乾隆新朝始,弘晝其實就處於極其微妙、甚至有些兇險的境地。

悲催的是,弘晝在起初的一段時間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來他尚未警醒,二來乾隆太迷惑人。

為什麼說乾隆是極刻薄、極虛偽的主兒呢?此人不僅好標榜仁義道德、千古盛世,而且十分善於標榜這些。

就拿他對弘晝來說吧。因為打小他和弘晝的關係比較親密,登基後,每當說起這段兄弟情時,他總是說他們以前如何同吃同住,同師同讀,那感覺別提多手足情深了。

這就給弘晝形成了一個錯誤的印象,乾隆還是他那位仁愛的好哥哥,尤其看到乾隆在金錢、爵位上對他毫不吝嗇的時候,更是如此。

可實際上,乾隆此時標榜出的仁愛是有嚴格前提的,那就是君臣界限要格外清晰,在這一點上弘晝只要有任何一點差錯,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乾隆都不可能放過,一定會就此興師問罪。

被好哥哥的假象迷惑著,性格又驕亢,弘晝一開始哪能看透這一點。正因為如此,當乾隆突然向他翻臉時,他才會感受到不寒而慄。

而這種突然感受到的不寒而慄足以讓他這樣的公子哥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下面不妨來看看乾隆是怎麼廢掉他這個弟弟的。

有一次,乾隆令弘晝在宮中給八旗子弟監考。考試開始後,乾隆坐在那裡遲遲沒有退席。眼見馬上就到中午飯點了,弘晝便大大咧咧地衝乾隆說了這麼一句,這裡有我就行了。言下之意,好哥哥你趕緊去吃飯吧。

但乾隆怕弘晝監考不嚴,生性頑劣的八旗子弟鑽空子,打小抄,並沒有立即走掉。

見到這情景,弘晝的性子就起來了,他很有脾氣地對乾隆說,怎麼著,你難道連我也不相信,怕我被他們收買了不成?

如果在過去,兄弟間這麼說話很正常,但在已經登基的乾隆那裡,這就是大逆不道。

乾隆沒有當場發火,而是一言不發地拂袖而去,給弘晝留下了一個驚愕的冷場。

這時候,弘晝猛然間才回過味來,於是第二天趕緊找乾隆謝罪。

這時候,乾隆說話了,昨天,如果我回你一句,你頂撞起來,眼下你就該粉身碎骨了。你的話雖不好聽,但因知你沒有惡意,故而原諒了你,今後要謹慎,再不可如此造次。

自這以後,弘晝發現乾隆時常借小事敲打他。

又一次,弘晝和弘瞻到宮中給太后請安,母子閒聊的高興,一不小心,兩人便跪在了太后寶座旁的藤席上。藤席是乾隆平日跪坐的地方,抓住這個過失,乾隆勃然大怒,嚴厲斥責兩人“禮節僭妄”,“於皇太后前跪坐無狀”。

結果是怎麼處罰的呢?

弘晝罰俸三年。

弘瞻諸過並罰,革去親王,降為貝勒,並解去一切差事,永遠停俸。(弘瞻經此挫辱,心生抑鬱,不久便身患重病,很快就死掉了。)

對弘晝的處罰雖沒有弘瞻的重,但其中透露出來的殘酷味道卻是一聞便知的。

弘晝知道,再有一次,乾隆恐怕就沒這麼便宜放過他了。

弘晝被嚇怕了,從此變成了另一個人,整日荒誕不經,醉生夢死。

龜縮在府邸,他常年玩著一個遊戲——高坐在院中假扮死人,由王府的護衛侍從等陳設好各種冥器,供上祭品哭奠,而他自己則一邊吃著供品,一邊觀賞家人侍從的哭相,樂此不疲。

古往今來,以自汙求自保的戲碼很多,但常年玩活死人的把戲也算是奇觀了。

還好,乾隆最終放過了他這個“活死人”弟弟,讓弘晝活到了六十多歲,算是給了個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