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老子的故事,從孔子到尹喜再到徐甲

“伯陽立教,清淨無為。道尊東魯,跡竄西垂。”

據《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春秋時期人,周王朝的守藏室史。在司馬遷的筆下,老子在西出函關,留下千古名篇《道德經》後,便莫知其所終。這種極具神秘色彩的結尾,給後人以無限遐想······

道家老子的故事,從孔子到尹喜再到徐甲

孔子問禮

老子曾經做過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因此,老子對周代的典章制度、禮樂儀式很是熟悉。孔子入周問禮,拜訪的主要對象就是老子。這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孔子問禮。

這次會面,大概發生在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至二十年(公元前522年)之間,也是正史文獻留下來的,關於老子事蹟的少數記載之一。

然而,滿腔熱情的孔子,卻被澆了一瓢冷水。他想請教的問題,老子連回答的興趣都沒有,只是淡淡地告訴他:“你所談到的那些人,早已成了冢中朽骨,只剩下他們的片言隻語,還在好事者中流傳。我能告訴你的就是,君子機遇好就居官從政,不得志則隨遇而安。聰明的商人奇貨不外露,有道的君子往往看起來笨拙。丟掉你那些驕氣和林林總總的想法吧,更不要說你那些為迎合而裝出的笑臉和空頭志向,這些都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道家老子的故事,從孔子到尹喜再到徐甲

孔子聽了,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卻不能不為老子的見解所折服,回去對弟子喟然長嘆,把他與老子的這場會晤,作了個生動的比喻:“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走。在地上走的,可以捕之以網;在水裡遊的,可以釣之以鉤;在天上飛的,可以射之以弓。至於龍,我就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乘著風雲遨遊天上。我今天拜會了老子,他就像那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啊!”

函關留書

除了這次會面外,正史所記載的老子的事蹟,就剩下西出函谷關而隱居了。

老子在周王朝長期擔任守藏室史,見周王朝日益沒落,以周王朝禮樂所維繫的秩序日益崩潰,天下將陷入大亂,看不到太平的希望。而已經衰落到二等諸侯國地位的周王朝內部,卻紛爭不已,忙著爭權奪利,演出一幕幕鬧劇。

於是,他決定離開這是非之地,騎上青牛飄然西去。當他來到函谷關時,守函谷關的官員尹喜遠遠地望見老子,便知道他非凡人。當尹喜聽說老子將西去隱居時,便請求他著書,將自己的學說澤被後世,於是就有了玄妙幽深的《道德經》五千言。

道家老子的故事,從孔子到尹喜再到徐甲

白骨徐甲

除了《史記》外,《神仙傳》裡,還記載了一則傳說。

老子身邊有一個叫徐甲的書童兼雜役,老子答應每天給他一百錢。兩百年過去了,老子一共欠了徐甲七百二十萬錢的工錢。

徐甲見老子出關遠行,想盡快討回自己的工錢,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寫了狀子告到關令尹喜那裡。替徐甲寫狀紙的人,並不知道徐甲已跟隨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錢,就會成為富翁,便許諾將自己女兒嫁給徐甲。

徐甲見那女子美貌,更加高興,就把告老子的狀子,遞交給關令尹喜。關令尹喜看了狀紙大吃一驚,就去告訴了老子。

道家老子的故事,從孔子到尹喜再到徐甲

老子對徐甲說:“你早就該死了。我當初因為官小家窮,連個替我打雜的人都沒有,就僱了你,同時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給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為什麼要告我呢?我當初曾答應你,如果你將來進入了‘安息國’,那時,我會用黃金計算你的工錢,全數還給你。你怎麼竟這樣急得等不了呢?”

說罷,就讓徐甲面向地下張開嘴,只見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來,符上的硃砂字跡還像剛寫時一樣,而徐甲則頓時變成了一具枯骨了。

關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頭為徐甲求情,並自願替老子還欠債。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給徐甲,徐甲立刻復活了。關令尹喜就給了徐甲二百萬錢打發他去了。

道家老子的故事,從孔子到尹喜再到徐甲

尹喜向老子恭敬地執弟子之禮,老子就把長生之道的秘方授給了尹喜。尹喜又向老子懇求更進一步的教導訓誡,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尹喜回去後記了下來,這就是老子著名的經典《道德經》。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導去修行,後來果然也成了仙。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講究物極必反之理,追求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唐朝時,甚至被追認為李姓的始祖。

《雲笈七籤》曰:“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道教認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因其傳下《道德經》,故又稱老君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道祖。並將《道德經》,作為道教的主要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