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參選秀女的年齡一般是13歲到17歲,最大不超過18歲,然而,順治和康熙年間的大清後宮卻存在一種特殊現象,名為宮中待年。所謂宮中待年,即未到冊封年紀的女子被暫時撫養於宮中,等到了年齡再進行冊封,今天要講的這位便屬於宮中待年,她便是清朝官方史料《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中,位列康熙妃位之首的慧妃。
慧妃姓博爾濟吉特氏,來自於蒙古科爾沁部,父親是科爾沁部的臺吉,名叫阿鬱錫。其實,從慧妃的出處來看,想必大家會猜到,這名女子肯定與孝莊太后有關係,因為孝莊太后便來自科爾沁部,同姓博爾濟吉特氏。
據資料顯示,慧妃的父親阿鬱錫是孝莊太后堂叔額德的兒子,也就是說,慧妃是孝莊太后的孃家侄女,即康熙的遠房表姑。
然而,在滿蒙早期社會以及清朝初年,像這種隔輩間的婚姻非常流行,他們更加看重的是聯姻的效果,有人傳言,孝莊太后之所以將孃家侄女慧妃接入宮中,是要她做未來大清國的皇后。
然而,康熙繼位後,政治局勢卻發生了變化,原本四大臣輔政的局面演變成鰲拜一家獨大,為了拉攏索尼與遏必隆兩大家族,孝莊只好放棄大清皇后必出自蒙古科爾沁的慣例,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和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選入了後宮。最終,赫舍里氏脫穎而出,成為康熙第一任皇后,即孝誠仁皇后。
其實,以慧妃的高貴出身,即便不能成為大清皇后,要封個貴妃也是很容易的,但是,上天似乎不太眷顧這名年輕的女孩,康熙九年四月,宮中便傳出慧妃病逝的消息,當時慧妃仍然待年宮中,尚未冊封,年齡估計在十歲左右。
如是,還未進入花季年華的慧妃就這樣匆匆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康熙也給了這位表姑兼準妃嬪很大的體面,將其追封為慧妃,並下令輟朝三日。
康熙二十年,康熙在孝陵附近修建的陵寢(景陵)完工,這一年,康熙的兩位皇后孝誠仁皇后與孝昭皇后入葬景陵地宮,慧妃則被葬入了景陵妃園寢中,由此,慧妃便成為第一位葬入景陵妃園寢的康熙妃嬪。
慧妃早逝後,孝莊太后又從蒙古科爾沁部選定了一名女子,她便是達爾汗親王和塔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這名女子是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孝惠章皇后的妹妹,按照輩分,算是康熙的姨母了,她就是後來的宣妃。
參考資料:《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清聖祖實錄》《清史稿》
閱讀更多 清宮史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