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含義詳釋解

中國的帝王權謀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礎,從夏商周三代到秦始皇,再到漢唐時期的各朝帝王,逐漸形成了系統而精緻的“帝王學”理論,並經過宋元明清對皇權專制中央集權體制的逐步強化,帝王權謀、帝王威權、帝王御術等變得非常發達,古代很多學術或史學著作,如《韓非子》《資治通鑑》《貞觀政要》《長短經》等,其主要論題就是關於“帝王學”的,所關心的大都是帝王權謀、經國之道和馭人之術等。“帝王學”的內容涵蓋面很廣,從現代學術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帝王學”包括權謀學、領導學、管理學、運籌學、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學和策劃學等,當然,也包括管理原則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內容,其中,中國古代把帝王之位稱為“九五之尊”是很耐人尋味的。

“九五之尊”含義詳釋解

《貞觀政要》

“九五之尊”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相當形象和深刻地闡釋帝王所佔據地位所具有的威勢和權力,那麼,“九五之尊”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首先,帝王之位歷來都是與威權有關的,在政治體制中,有威權才會有尊位,也才會有高高在上的馭人優勢。

那麼,威權主要指的是什麼呢?《管子·法法》曰:“法重於民,威權貴於爵祿。”這表明了威權往往與法制有關,是法律賦予帝王行使施政的權力。在中國古代,帝王是法的最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而且,執法是無情的,殘酷的,嚴厲的,而這些因素決定了帝王擁有了威嚴和權力。所以管子才強調威權比貴族的爵位和官員的俸祿更為貴重。

歷代君王都非常重視威權,宋代著名學者歐陽修於《準詔言事上書》中說:“自古人君,英雄如漢武帝,聰明如唐太宗,皆知用此三術(指‘慎號令、明賞罰、責功實'——引者注),而自執威權之柄。”在君王們眼裡,樹立威嚴,掌控權力對於實行統治是最為重要的,未能執掌好“威權之柄”,必將喪失皇權。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例子,說的是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他被稱為“高貴鄉公”,曹髦也算是有智謀,並想有所作為的皇帝,在司馬師死後,他很想乘機從司馬家族手裡奪回最高權力,因而,他下詔命司馬昭留守許昌,同時,他密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積極籌劃著針對司馬氏的政變,可是,曹髦的秘密計劃被狡黠司馬昭識破了,司馬昭並沒有遵旨行事留守許昌,而是率領大軍回到洛陽,曹髦見計劃落空,只好接受現實,封司馬昭為大將軍。對此,《三國演義》寫道:“髦畏威權,只得從之。”

在這個例子裡,曹髦所畏懼的,正是司馬昭的威勢和權力。
那麼,帝王擁有威勢和權力之位,為何要以“九五之尊”來表示呢?

其實,在中國民間,經常可以聽到關於“九五之尊”的說法,有人認為“九五之尊”指的就是帝王,而實際上,準確地說,所指的是該是帝王的尊位,即帝王佔有威勢和權力之位。

以“九五之尊”來表示帝王的威勢和權力之位,這種說法是與中國古代的術數文化,與河圖洛書,與《易經》的理論等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從古代術數文化的角度看,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在陽數中,“九”為最高,或者說,在單位數的“數字”中,“九”是最大的,所以,中國古人經常以“九”來表示最高、最大、最多等數字現象,於是,有了很多關於“九”的說法。

比如,天下有“九州”,大禹鑄造的鼎稱為“九鼎”,京師置建了“九門”,朝中設有六部“九卿”,官員的品職設有“九品”,紫禁城的房屋有九幹九百九十間半,等等。

據說,“九五之尊”還與“河圖洛書”的傳說是很有關係的。“河圖洛書”是夏文明的重要符號和富有深刻意義的傳說,“河圖洛書”這兩幅神秘的圖案的背後有意味深遠的歷史文化信息。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這便成了《周易》的來源。又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而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大禹又依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易·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說的就是聖人根據河圖、洛書所提供的原則和道理來治理天下。

“九五之尊”含義詳釋解

河圖洛書

理學家朱熹演繹陳摶之說而成河圖洛圖新理論,他在其易學名著《周易本義》中,首次將把“河圖”“洛書”單獨列出,並將其圖放在卷首,強調“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在“洛書”中,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之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九為數之極,俯覽天下,而五居其中,統御四方,“九五”意味著“位居其中,統領天下”之意,最能體現帝王的威權,所以,皇帝稱為“九五之尊”也就很有道理了。

在中國術數文化中,“九”被認為是一個象徵著高、大、多、尊的數字,這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使用的數字,當術數文化被應用至政治文化上時,“九”就成了象徵威勢、象徵皇權的數字。

同樣,“五”也用於政治文化上,“五”是奇數,屬於陽數,但是,“五”在最基本的九個單位數數字中,是居於中間位置的,“五”起著連接、調和的作用,同時也表示“適中”“含蓄”,不張揚,不走極端。

把“九”和“五”聯繫起來看,是很有文化意味的,古代學者在評析“九五”時說:“九五:數有九,五居正中,若峰,在其之巔。具鼎盛之勢,不偏不倚。”

這裡所強調的是,“九五”象徵著有用“鼎盛之勢”,並處於“不偏不倚”的位置。

同時,古代學者還認為:“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謙和之德,是為太和之意對應。”這就是說,“九”意味著居於高位,而“五”意味著不驕不傲,所以,有了“謙和之德”。

其實,這樣的解釋就是《周易》闡釋“九五”的基本觀點。

以“九五之尊”用來表示帝王的尊位可以在《易經》裡得到解釋,而且,其解釋具有很深刻的文化涵義。

眾所周知,《周易》有六十四卦,而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徵著天,而帝王乃是“天子”,是“天之子”,所以,從政治文化方面去解讀《周易》,乾卦便是代表帝王的卦象。

乾卦一共有六爻,第一爻叫“初九”,是陽爻;第二爻叫“九二”,是陰爻,以此類推,第五爻叫“九五”,第六爻叫“上九”。古代有“天地人”三才的說法,在乾卦的六爻中,一、二、三爻象徵人,二、三、四爻象徵地,而四、五、六爻象徵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十四卦中,乾卦是唯一的純陽卦,六爻皆陽,表示極陽、極盛。而且,在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中,乾卦的第五爻,也稱“九五爻”,是非常重要的一爻,一方面,該爻的“九”代表著此爻為陽爻,而且是唯一的純陽爻,是至剛至盛的表現;另一方面,該爻的“五”表示是第五爻,它是前四爻的發展、變化和積累,但它沒有走到第六爻,沒有到達頂點,尚有發展潛力,仍留意餘地。所以,陽氣在此位置既是強盛的,但又沒有達到最強盛的頂端,屬於中正剛健的狀態。

“九五爻”處於乾卦上卦的中間,上有六爻保護,下有四爻輔佐,所以,“九五爻”也被認為是佔據著最受尊崇的位置。因而,就乾卦中最被尊崇的一爻,也是最適宜於表示帝王尊位的。“九五爻”居高位,很強大,但並未過度強勢。

依此而言,若從政治文化上去解釋,便可以說,帝王身居高位,自然該剛健強大,但是,這種剛健必須是“中正剛健”而非過分強勢,帝王處事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事過頭了,不要做絕了。

帝王若過度強勢,那麼,根據超強易折的道理,這是帝王之德所不能容許的。

從乾卦“九五爻”所隱含的道理來看,無論是古代的君王,還是當今世界的各國領導人,若是過度強勢,做事太絕,四處欺凌他國,那麼,這種過度的強勢都是違背了超強易折的原則,其實已經露出衰落的跡象,繼續走向衰敗是已經沒有懸念了。

其實,從乾卦六個爻的變化趨勢來看,也蘊含著政治哲理。

乾卦的卦辭講“元亨利貞”,據《子夏傳》解釋,元為原始之意;亨為開通之意;利為和諧之意;貞為貞固之意。這表明,乾卦意味著一個很通達順利的發展過程。

《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講的就是這種健康順利的發展過程。

“九五之尊”含義詳釋解

乾卦

其實,從初九到上九六爻,便是表示這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而且,經歷這一過程的主角是“龍”,而龍在古代被用來比喻天子,帝王被稱為真龍天子。

龍在乾卦的各爻中是如何表現的呢?

初九,“潛龍勿用”。這比喻正潛伏著的龍,時機不到,不能施展威力,暫時還不能有所作為。在這一狀態下,最適合的方式是“潛”,忍耐潛伏,待機而動。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龍在田野裡出現了,利於表現為大人物。也就是說,龍顯現了,可以表現和展示自己了。在這一狀態下,“現”是其重要特點,大大方方自信地表現自己,該讓世界認識自己了。這裡所強調的是要有所作為,有所展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是真君子,便該白天勤奮努力,而夜裡能戒懼反省,如此,雖處於艱難境地,但終究不會有災難。在這一狀態下,所強調的是“惕”,有要警惕之心,謹慎做事,不可魯莽。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即是說,龍在深淵,可嘗試著跳躍,這是積極的表現,或成功或失敗,都是不必追究,逐漸強大了,是應該嘗試走向成功。在這一狀態下,所強調的是“躍”,敢於進行跳躍、飛躍的嘗試。有一定的實力,試試無妨,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就是說,龍飛上天了,利於表現得像大人物。而飛龍在天正是意味著君子處於尊貴之位。

乾卦的這第五爻是有很吉利的含義,這一爻是陽爻,象徵“龍”的高素質,機遇來了,飛翔於天空,很吉祥。

從爻位上看,第五爻位置是陽位,這一爻是陽爻,陽爻在陽位,正當位,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威力,好好的表現一番。

《象傳》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朱熹曰:“造,猶作也。”所以,“九五爻”所強調貴的就是要大有所為,大有造化,敢作敢為,事業如日中天。

但是,“九五爻”還沒有到達“上九”的階段,不是走到頂點了,積極有為,但並沒有走極端,尚有發展潛力,乃留有餘地

這就該明白為何把帝王的威權稱為是“九五之尊”了吧?

“九五之尊”含義詳釋解

九龍壁

上九,“亢龍有悔”。《象傳》解釋說:“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龍在天上飛得太高了,亢奮高傲,飛到極限了,於是,就會有災禍之困。所以說“盈不可久”,這一狀態下,高傲的龍會有悔恨,這提醒著盈滿必虧的道理,發展中,越是到了高處,越是需要警惕。

帝王尊位被稱為“九五之尊”而不是“上九之尊”,因為到了“上九”之位,龍便是飛得太高了,飛過頭了,很亢奮,而剛過易折,帝王當然不能走極端,所以,“五爻”的位置才是最好的,居中,留有餘地,中正剛健,有發展潛力。

乾卦各爻的變化發展,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陰陽是相互變化,對立而發展的,乾卦從初九累積發展到上九,中間經過有所作用,勇於表現,而到了九五階段,是最好的階段,繼續下去,便到了上九階段,這就到了頂端,若繼續,便會發生質的變化,陽極生陰,乾卦便轉化為坤卦了。所以,“亢龍有悔”之後,便到了用九:“見群龍無首”,新的發展階段(坤)開始了,所以說是“吉”。

帝王尊位稱為“九五之尊”就是看中了乾卦“九五爻”的有利之位,象徵著天的純陽“五爻”既是表示至陽至剛,同時又表示有所收斂,有發展潛力,留有餘地,沒有走極端。所以,《周易》在解釋乾卦的發展變化時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這即是指出了“九五之尊”含義的真諦:“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故宮三大殿稱“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是有深刻的文化根據的,而且,作為表現皇權的建築物,故宮與“九五之尊”是有密切關係的。據說,太和殿在明朝時稱“奉天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後來是由於李自成進京後被毀,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時才改為十一間的,明朝第一大殿,表現著“九五之尊”的文化含義。而天安門城樓設五個門洞,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這樣的築,更是在闡釋這“九五之尊”的政治意蘊。

“九五之尊”含義詳釋解

故宮太和殿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中和,推崇“和為貴”,欣賞乾卦“九五爻”的位置,中正剛健,但留有餘地,保持著發展的潛力,不喜歡太“亢”,不愛張揚,更不喜歡恃強凌弱,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中,剛健過頭了,便會折斷,強勢太過了頭,離衰敗就不遠了。這樣的深刻認識,不是強勢的,瘋狂的政客們所能夠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