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战绩吗?

倾、我所有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对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用阵地战与敌人对垒,结果损失惨重,完全陷于被动。经过一年苦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退出根据地。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委员会决定:红军24 师和地方武装约1.6万余人留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并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项英任分局书记和军区司令员,陈毅任办事处主任,领导中央根据地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主力红军走后,国民党集结重兵继续向中央根据地腹地进攻。

1934年11月下旬,根据地全部县城和大部分乡村在国民党军重重围剿下相继失陷。次年2月,红24师和地方武装在被迫分散转移中,大部损失殆尽,何叔衡、毛泽覃、贺昌、阮啸仙、李赐凡、李天柱等一批高级将领牺牲。部分转移到赣粤边、闽西等地区,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战斗,逐渐在南方8省内形成了14个游击区。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为条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中国由此走向全面抗战,意义上也是从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后全面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迫于日军已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一致,于1937年10月12日,将南方八省13个地区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一万余人改编为一个军投入抗日战场,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广大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授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但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前线的主力军,北伐名将、曾率领参加广洲起义的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这个新编第四军,就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新四军,建制为整军,下辖四个支队……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

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杜平。



1938年5月中旬,整编后的新四军第第四支队九团一部在安徽省巢县(今巢 湖市)东南蒋家河口设伏,狙击日军第6师团坂进支队巢县守备队,战斗顺利结束后,新四军无一伤亡。日军除溃逃外,死伤20余 人,缴获枪支、弹药及军用品少许。

这次战斗称蒋家河子战役,也是新四军与日军的第一仗。



6月份,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抵进南京与镇江之间,将日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引入预设的伏击圈,激战半小时,击毙日军少佐井及大尉梅泽武四郎,打死打伤日官兵23人。炸毁三辆汽车和一辆日战车,缴获大批军用品和7000余元日钞,长短枪二十余只,新四军阵亡5人。

1938年7月1日半夜11时许,新四军第一支队2团1营对驻新丰车站的日军发动突然攻击,白刃战中,刺杀日军10余人。又用火攻将固定房屋内的日军30余人全部烧死,撤出战斗时烧毁车站。战斗历时近两个小时,缴获步枪6支、刺刀6把,新四军伤亡九人。



1938年7月10日晨,新四军第1支队2团2营在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的新塘镇附近设伏。上午10时许,乘汽车并携带重武器的一百多名日军钻入伏击圈,新四军随即展开猛烈攻击,激战约半小时后未能结束战斗。日军马上从句容县城和汤山镇派出 500步骑兵,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向新四军阵地逼近,新四军迅速转移。此次战斗前后共持续约一个多小时,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敌汽车两辆。新四军零伤亡(当时统计),地方区大队、小队略有损失。



1938年8月11日,新四军第1支队2团为配合国民党第79军打苏南丹阳、武进,决定以主力拿下江苏省句容县城。12日突入城内后与日军展开巷战,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夜。于第二天早晨九点撤出,因日援军赶到。此次战斗新四军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共毙伤日军40余,在城里一座教堂用火攻消灭伪军三十余人。缴获步枪2支、 手榴弹2箱、子弹5000余发。其他军用品、粮食若干个单位。

1938年9月2日夜,新四军第4支队和第7团第3营拂晓进抵安徽省安庆,在安庆至桐城公路的棋盘岭设伏后,击毁日军50余辆汽车,击毙日军70余人,俘虏4人并缴获防毒面具、指南针、照相机、大量食品罐头等战略物资。新四军第四支队特务营指导员、便衣班副班长牺牲,七名战士负伤。



1939年10月13日,鄂中日 伪军300余人对新四军 李先念部驻地发动袭击。新四军另一个加强团赶到,双方在新街展开激战。

战斗执续了几个小时,新四军共杀伤日军100余人,日守备队长被击毙。缴获九二 重机枪1挺、步枪数十支,短枪3支,战马8匹及三车军用品。

自新街战役后,日军开始多次向繁昌、铜陵地区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三支队主力和第一、二支队所属一、三团在军部的直接指挥下,进行了激烈的反扫荡和五次保卫繁昌的战斗。



前后五次繁昌保卫战中,新四军共毙伤日伪军一千余人左右,中佐以下军官大约45人。

(注: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

1942年冬季,日军集结重兵扑向苏北、淮北、淮南。11月13日,新四军四师与日军17师团、13旅团及 伪军共计6000余人在淮北洪泽湖以西地区进行了33天艰苦卓绝的阻击,大小战斗共计30余次。其中朱家岗一战中,四师九旅第26团与1000余日军打了18小时,击毙日军三百余人。到11月底,日军在淮南、苏北的扫荡均被新四军各部粉碎,共计歼灭日军六百多人,伪军二千余人。



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外加以5个团组成3个纵队,发起 车桥 战役。3月5日后半夜1点50分战斗打响至天亮后,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分批出援车桥,新四军打援纵队在韩家庄、芦家滩等地设伏阻击。经过激烈战斗,日军指挥官三泽大佐被击毙,一千多日伪兵破歼俘。车桥方面伪军一个大队、日军一个小队被悉数全歼,日两个大佐被手榴弹炸死。

1944年6月下旬,苏北新四军发动夏季攻势,攻占合德、大兴镇、通洋港、青龙港等地区,毙伤日伪3000余人,开辟了灌河、射阳河地区,粉碎了日伪的“屯垦”计划。

9月上旬,新四军四师一部攻克运河上日军重要据点林公渡,全歼日军1个中队(二百余人),击毙三名中佐以下军官。



下面再补充一下新四军三次消灭日伪比较多的几次战斗、战役——

云岭保卫战 :毙伤日军数百,

反“清乡”斗争:消灭日伪983人。

刘老庄战斗,毙伤日伪军1800人。

黄桥战役:共歼国民党韩德勤部1.1万余人(没有日伪,这是一次针对性的战役)。



以上就是新四军的战绩,全篇依据史料汇总,不是个人所见,不足之处和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骁勇34


受限于宣传方面的影响,很多人以为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就一个皖南事变,是一个被欺负的小媳妇,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

新四军其实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团队,新四军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全军1.03万人,共4个支队,四个支队司令员分别是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这四个支队司令,陈毅成为元帅和张云逸是大将,另外一个大将则是粟裕将军,当时担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中央提出口号“损失九千,扩编九万!”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只有2.5万,被歼灭9000后变成了一万六,而我们扩建为了7个师,9.6万余人。7名师长分别是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高风亮节没有参与军衔评定,彭雪峰战死沙场,其余几名都是大将军衔。

新四军最优秀的将领,莫过于第一师师长粟裕。他的在抗日战争中代表性战役主要有韦岗伏击战、官陡门大捷、七保三仓、五战丰利以及车桥战役。

韦岗伏击战,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当时粟裕将军带了400人就敢孤军升入去江南开辟根据地,可以说是孤胆英雄。江南老百姓都说罗卓英十八军那么牛都被日军打跑了,新四军连炮都没有打什么日军?结果,粟裕将军指挥这400人,在韦岗伏击日军汽车队,首战告捷,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不久后,新四军的江南根据地开辟出来了,老百信踊跃参加新四军,连茅山道士、龙虎山道士都参加了新四军。

粟裕将军在长期的游击战中领悟到了“敌进我进”的游击战理念,官陡门之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当时日军对新四军进行分割包围,用各种据点、交通线把新四军分得四分五裂。粟裕认为,灯下黑,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汤的官陡门据点,远离根据地上百公里,粟裕将军亲自指挥,三天行军,8分钟解决战斗,300名日伪军瞬间崩溃,等日军反应过来,我军已经扛着战利品回了根据地。

与官陡门战役同时期的还有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都有不俗的战绩。

皖南事变后,粟裕将军独领一军,新四军第一师和苏中根据地都是粟裕说了算,粟裕将军的灵活指挥,让第一师和苏中根据地成为华东地区抗日的模范。1941年8月开始,8个月时间,粟裕将军指挥新四军第一师“七保三仓”,“五保丰利”,击毙日军800多人。三仓和丰利都是新四军最后的据点,尤其是三仓,粟裕将军在这里七战七捷,死后部分骨灰安葬在了三仓。

粟裕将军在抗战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应该是车桥战役。车桥据点,处在日军两个师团的结合部,同时也是让苏中根据地连成一片的最主要障碍。

粟裕将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一个纵队打车桥,另两个纵队则是负责阻击和打援。打援的两个纵队,用地雷阵、炮群战术,大量杀伤敌人,后期敌人根本不敢再增援了。

攻克车桥,是战役的核心点,粟裕将军采用了掏心战术,发动总攻的两个小时内,新四军冲进了车桥街心,粟裕将军就在车桥镇街心建立指挥部,负隅顽抗的日军两个分队,在地堡中躲了一天,最终还是被全歼。

从车桥战役开始,粟裕将军就使用了炮群战术,让日军苦不堪言。苏中根据地经济发达,粟裕让军需部门利用缴获的迫击炮自出研发了苏中产的迫击炮,再加上缴获的步兵炮、山炮,虽然威力有限,可是炮声震天的几轮齐射下来,日伪军就早已没有了必胜信念。

就在粟裕将军努力抗击日军,成了苏北日军眼中钉的时候,国军陈泰运部居然公然投敌当了汉奸。粟裕将领当机立断,对军心不稳的陈泰运部进行打击,日军山本旅团长率2000余人前来支援,被打退,这一战,歼灭敌人1000余人,俘1300余人。

最有趣的是,陈泰运当汉奸,部下们都不理解,粟裕将军兵行险着,准备也不充分。有个侦察兵骑着自行车不小心就闯进了陈泰运部的一个院子,可他当机立断,举枪示警,一个院子里的130多名国军,还没来得及投靠日寇,就成了俘虏。这就是新四军一个人俘虏130多人辉煌战绩。

粟裕将军的最高辉煌在解放战争期间,但解放战争中的华东野战军都是从抗日战争中磨练出来的。


历史知事


国民党军队做为抗日战争主力军,在东北战场不发一枪望风而逃,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寇。在华中,华北,华南战场丢城失地一溃千里,被日寇驱赶大半个中国,历次会战均为被迫应战而几乎全部惨败,最后躲进重庆隔空喊话,当然,为国捐躯的国军将士也值得敬仰。国民党副总裁以下数百万国军整建制的投靠日寇充当帮凶,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侵华日军总数,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挥之不去的最可耻的记彔,最难堪的笑柄。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武装力量虽然武器简陋缺衣少食,不仅没有后退一步,而是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以血肉之躯抗击武装到牙齿的凶残日寇。狼牙山舍身跳崖五壮士,乌斯河毅然投江八烈女,杀身成仁杨靖宇,宁死不屈赵一曼,感天动地名垂青史。居不完全统计,八路军,新四军仅团级以上将领就牺牲3988人,加上东北抗联部队,殉国将领超过4000人以上,普通士兵伤亡更是不计其数。

共产党军队不但坚持在陕北,而且迎着日寇的炮火进军东北,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及全国各地坚持艰苦卓绝的持久抗战,歼灭大量日寇有生力量,给予日寇沉重打击,减轻了国军战场压力,迟滞了日寇侵华脚步,并且发动百姓全民抗战,不断驱逐日寇,扩大解放区,至二战结束之前,已经解放一亿人口,从日寇手中夺回一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相反,国民党军队从东撤到西,从北逃到南,没有一寸解放区,日寇投降后是谁抢先摘桃子,不言自明。战后蒋介石不顾国人的强烈反对,公然释放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华日军总司令,重要战犯冈村宁次,并且任用其为军事顾问,发动全面内战,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勾结日寇消极抗战积极内战的虚假本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击日寇的战火中越战实力越强盛,越战规模越壮大,直至日寇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无可辩驳的表明,舍生忘死抵御外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不愧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实乃永恒的真理!


用户56226736358


没有铁的新四军,哪来的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的华东野战军?“刘老庄82烈士”血搏数千日军的壮举,新四军六师16旅千余人恶战日伪4000余人、旅长政委双双牺牲的“血战塘马”,哪一战不是震撼敌胆?对于新四军的抗日功绩,许多军史爱好者认知的并不准确,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在战略上意义非常重大,借这个问题,我们说点大家未必清楚的抗日史实。



新四军有力牵制了日寇第13军

我们比较熟悉的侵华日军部队,是与第五、第六和第九战区对峙数年的日寇驻武汉第11军,它牵制着重庆政府正规军接近100万人,发动了十几次大型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日军主力。然而它的东边还有一支日军战斗力不弱的战役兵团,那就是司令部设在上海的第13军。

第13军成立于1939年9月,最初编下辖第15、第17、第22和第116四个精锐师团和三个混成旅团,司令官由西尾寿造大将兼任。后期又调来四个警备师团,总兵力一度逼近20万人,而它所应对的顾祝同第三战区基本是消级抗战。正是新四军在苏浙皖地区的坚持斗争,使日寇第13军无法抽出有力部队增援第11军。



新四军傅秋涛部一度攻击了上海虹桥机场,南京周边的新四军游击队也活动频繁,为了保证华东后方的稳定,迫使日寇必须留驻相当的警备力量。前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之所以被动,兵力不足是个重要原因,如果第13军傾力西援,薛岳的仗可难打多了。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原驻安庆的第13军第116师团,在“皖南事变”之前它根本不敢离开华东,因为该师团是第13军唯一的机动部队。而一旦新四军被同室操戈,1942年第116师团便加入了华中战场,是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的绝对主力,重庆政府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新四军抗击着绝大部分汪伪军

汪精卫投敌后,于1940年组建汪伪政府的军队“和平建国军”,初始兵力88000人,随着不少杂牌军叛变,到1945年膨胀到40多万人,成为日本鬼子在华东和华中地区统治、掠夺的重要帮凶,而这帮家伙是基本不打重庆军的。

华东地区人口茂密物产丰富,是中国的富庶之地,也是侵华日军维持“以战养战”的重要基地,正是新四军的不断出击,重创了汪伪军的清乡、征粮、抓丁等恶行。比如粟裕将军新四军一师在苏北,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得日伪疲于奔命,车桥战役一战消灭日军近500人,迫使许多伪军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一师7团甚至创造了全歼姜偃伪军一个团(700余人)而无一伤亡的优秀战例。



新四军队伍里有善战的“老八路”

新四军建军时只有万余人,并且南方红军游击队的装备也比较低劣,更由于前期的战略失误,队伍发展缓慢,到“皖南事变”前不过25000人,而同一时期的八路军已经发展到40余万人,差距非常明显。

新四军军部重建后,部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而华北八路军也给予了强力支援,八路军南下支队黄克诚所部(后来的三师主力)、八路军第四支队彭雪枫所部(后来的四师主力)、八路军李先念所部(后来的五师主力)纷纷加入新四军作战序列,极大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抗战胜利时新四军已经发展到30余万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八年时间里,新四军在江淮河汉之间的八个战略区先后抗击日军13个番号的师团以及汪伪军23万余人,历经大小战斗近3万次,毙伤俘日伪军429000余人。以新四军为主体组建的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最终在1947年初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之一。

而新四军的番号也一直沿用到华东野战军成立的1947年1月才撤销,原新四军主力部队除第3师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所有部队都加入华东野战军作战序列,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度度狼gg


新四军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武装,在抗战8年的时间里面,一直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牵制了大批的日伪军,有利的支援了抗战。
1945年朱德在七大上做《论解放区报告》,将八路军、新四军、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我们今天一说起来,八路军实际上被提到的最多,而另外三支队伍提到十分少,实际上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被提到少,主要是因为他们作战地域的特殊性,但无论如何新四军在敌后的战绩,是绝对不应该被抹杀的。
新四军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皖南事变之前。
新四军是红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组建成的,组建之初全军只有10300人,下属四个支队,由于前期国共合作的关系,蒋介石曾对这支部队给予一定的优厚待遇,在装备以及军饷上比较充足。
1938年2月到1940年10月19日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一直活跃在敌后战场,其中最知名的一战应该是新塘战斗。
1938年7月10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缺第5连),在南京到句容的路上埋伏,伏击日军运输车队,激战中遭到日军顽强抵抗,后来先后在多个方向,日军500多人支援,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助下。
历经一小时激战,我军击毙日军40多人,在战斗不利的情况下,我军主动撤出战斗,而新四军无伤,地方武装伤亡一人。
三宫殿伏击战
1940年5月中旬,日伪军300多人气势汹汹的扑向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桥地区,大桥地区是新四军挺进纵队,是1938年7月新四军第一支队下辖的一支游击队,共约3000多人。
同时日伪军一支运输队开来,进入挺进纵队下属江都县抗日自卫总团1中队的伏击圈,一番激战,日伪军死伤惨重,狼狈后撤,这一战缴获敌人大批物资,前后装了60多卡车,是抗战初期敌后战场缴获最多的一次战役。
第二阶段皖南事变以后。
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重新整编,加上八路军南下支队,新四军人数由2.5万人,扩大到9万多人,7个师的规模,在江南及其广大的作战区域内,牵制了大规模的日军,使得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捉襟见肘,更值得一提的是以粟裕为首的新四军第一师,为反抗日伪军报复性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
持续8个月的“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更是成为经典战例,抗战末期,以粟裕为首的新四军各部发起了春季攻势,从日军手中抢回近3000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在高邮一战中,歼灭日伪顽军2万多人。

漫步史书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绩只能说一般,比不上兄弟部队八路军。

1、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得困境基础上,开辟和建设了苏中、浙东(派部下直辖管理)、苏浙皖、苏南四个抗日根据地,以及太湖、浦东等游击区;



2、缔造和培养训练了新四军一师,新四军八师(华野四纵),华中一纵(华野一纵),华中六纵(华野六纵),华中七纵华野七纵)五支共产党的王牌主力部队;

3、新四军创造了我党在日伪顽占领区开拓壮大和在我军江南富裕地区开展和的发展模式。

4、苏中抗日根据地(四个军分区包括江南无锡常州在内的6个地委机构类一级军区)是我党在最前敌日伪势力的根据地。在如此情况下,能开辟、保存、壮大,为我党树立了胜利信心,开通了上海,南京,宁波等地敌伪物质进入供给新四军占领区的通道;



5、为后来的国共和谈嬴得了真正的筹码。比如西安事变中、周恩来对蒋介石说:我们全部退过江南,把苏南区,苏浙皖区和浙东区包括东江和琼崖两个小区让给你们,而将蒋军势力范围的东北或平津让给我党。

6、新四军抗战期间共歼敌6.6万,其中包括日军0,7万,伪军2.6万,顽军3.3万;



7、新四军人数也从皖南出发时的不足2000人,到40年江南指挥部过江北时7000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正规主力3.1万人,地方武装0.8万人。


历史伶俜者


新四军从成立起就一直在同日伪军进行坚决的斗争,虽然由于装备低劣、实力有限,有时组织的战斗规模很小,但新四军绝对是一只不容小觑的中华民族抗日武装。

1937年10月,由南方8省坚持游击战的红军和地方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北伐名将叶挺出任军长,下辖4个支队,兵力1万余人,成为我军的一只重要武装力量。

部队集结整训后,已是193 8年5月,经主席指示,决定由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先遣支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抗日战场。

此时,新四军面临诸多困难,装备差到极点,战士们用的武器五花八门,陈旧不堪,对战斗力影响很大。

6月16日,粟裕指挥部队在韦岗伏击战中,歼灭20多名日军,打响了新四军挺进江南对日作战的第1枪。

韦岗伏击战虽然规模极小,但在江南国军一溃千里的情况下,其影响却很大,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战热情。

从此新四军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一面与国军斗智斗勇,一面与日军顽强战斗,下面是新四军的一些战斗历程。

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部远途奔袭发动官陡门战斗,新四军以轻伤两人的代价,歼灭伪军300余人,此战8分钟结束战斗,20分钟打扫完战场,敌援军未到已安全处理撤离。

1支队6团团长叶飞率部夜袭浒墅关火车站和上海虹桥机场,炸火车、铁路、飞机,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支队2团团长王必成指挥部队火烧新丰火车站、攻占句容县城、攻下东湾据点、设伏陈巷桥,歼灭日军数百人,屡战屡胜,威震一时。

3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指挥部队与日军血战繁昌,歼灭日伪军1千余人。

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带领实力最强的4支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日伪军作战90余次,共毙伤日军1700余人,歼灭伪
军1千余人。后来刚接任4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也在指挥的周家岗的战斗中歼灭日军160余人。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指挥的南繁地区反“扫荡”战斗,歼灭日军900余人。

新四军军长叶挺指挥的皖南反“扫荡”战斗,歼灭日军1千余人。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组建,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所部整编为7个师。

新四军1师师长粟裕率部攻克泰州、姜堰,俘虏日伪汉奸李长江部5千余人。

2师副师长罗炳辉指挥的金牛山战斗歼灭日军200余人,伪军300余人。

在惨烈的塘马战斗中,为掩护大部队突围,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罗忠毅、16旅政委廖海涛亲自指挥两个营,抗击日伪军3千余人的进攻,毙伤敌500多人,但罗忠毅和廖海涛及270官兵也壮烈牺牲。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旅一级的军政主官在同一次战斗中牺牲,这是唯一的一次。

在1941年的苏中冬季反“扫荡”战斗中,1师师长粟裕指挥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避实就需,声东击西,对日军进行坚决的反击,歼灭日伪军1千多人,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5师师长李先念指挥的侏儒山战役,历时两个月,共歼灭伪军5千余人,毙伤日军200余人。

3师副师长兼8旅旅长张爱萍率部进行的盐阜区反“扫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1千余人,俘虏780余人。这其中在刘老庄战斗中,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为掩护总部转移,与3千多名日伪军血战一天,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以豪迈的英雄气概,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粟裕指挥部队在苏中反“清乡”战斗中,歼灭日伪军2400余人,争取1700余名伪军投诚反正。

粟裕指挥的车桥战役,摧毁日伪军碉堡50余座,歼灭日军460余人,伪军480余人。

3师师长黄克诚指挥的富宁战役,歼灭伪军300多人,俘虏2200人,这也是新四军在苏北战场上的第1次攻坚战。

粟裕指挥的高邮战役歼灭日军1100余人,其中俘虏931人,歼灭伪军5千余人,其中俘虏3942人,此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也是新四军对日最后一战,新四军对日军作战由粟裕打响,也由粟裕结束。

新四军在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同时,还不时被动的与国军大动干戈,半塔集保卫战、郭村保卫战、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天目山战役等许多战斗,让新四军倍受考验,但也让这支顽强不屈的部队迅速成长起来。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绩虽然谈不上有多么辉煌,但他们依靠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一面在夹缝中求生存,一面为抵抗侵略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是我军历史上一支饱受磨难而又英勇壮烈、英雄辈出的光荣的部队。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题主提如此问题,或是对新四军不了解,或是另有想法?但无论如何,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功绩不容抹杀!

如果单纯从新四军发起的战斗来说,确实不如果军“XX会战“来的震撼,也不如八路军的战绩大,但这是有原因的。

一、新四军实力弱小。其建军时的部队,总兵为才一万多人,是以红军长征后留下来的南方原苏区红军游击队改编,在红军主力长征后对抗果军围剿己力不从心,只能在险恶地区打游击,生存都很困难。陈毅写有梅岭三章诗,他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啥时候啊!

二、内耗。新四军组成前期,叶挺、项英不和,叶挺几次出走,后竟听从果党挑拨以欺骗手段擅杀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项英坚毅,颇得部下拥戴,但缺乏战略眼光,听王明不听从中共中央指示,始终舍不得离开皖南东进,致使新四军发展缓慢战绩不大。

三、初期新四军将领中,能打大仗的将领少,彭雪枫是后来从八路军调入,粟裕这时一则手中实力太小,二则还没有锻炼出后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四、所处位置太复杂,周围尽是果党传统统治精华地区,又濒临日冠。而八路军正相反,入晋时周恩来直接跟阎西山说,日寇己至,你不让八路军进入,八路军打跑日寇拿下地盘你也管不了,还不如早做个人情,所以前期阎西山是欢迎八路军入晋的。而新四军则不具备,一方面中共中央要求项英叶挺不要理会顾祝同,尽快东进抗日,一方面项英又听王明的,一方面新四军又是编入顾祝同手下的部队,部队调动,叶、项稍动都得报顾祝同批准,手脚被束缚得死死的!

五、新四军缺粮少弹,装备不足。想想看,以八路军的实力,也只能一次集结优势最多打两三千左右的日寇,平型关之战日寇一千多,长乐村多点,也只消灭了两千多日寇,但别忘了新四军组建时全军实力不足八路军一个师!

但新四军也没有因实力弱而像果党宣扬的那样“游而不击"。

新四军战绩大影响大的有彭雪枫部和陈毅粟裕部,前面有回答的,我说说我家乡的新五师。

我的家乡是新四军五师发起的地方,果军跑路时,新四军挺进队竖起抗战旗帜招兵,一个多月招了八千多,不敢再招了,为什么?没有武器,没有粮食,没有衣被……,果党不可能给发的,但不能不抗战吧?后来新五师全靠自己,发展出豫鄂边根据地,抗战胜利时发展成十万大军!牵制着华中十几万日寇!

但依新五师那样的装备,打的起正规战、阵地战么?更不可能像果军那样搞什么“会战“。只能坚持毛主席说的游击战,发动群众,坚持抗战,打击敌伪,积小胜为大胜。但即使是游击战,可豫鄂边根据地几十个县,在抗战中哪个县没有牺牲成百上千的抗战烈士?

无论是怎么打,只要是坚决抗战的先烈们,都应该得到后人的敬仰!


余笑宁


粟裕大将:车桥战役对日伪“猛虎掏心”

1944年3月,为打破日伪之“清乡”“屯垦”计划,使苏中抗日形势得到全面改观,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策划发起车桥战役,于3月5日凌晨以5个团兵力神不知鬼不觉绕过外围日伪据点,直接向车桥日寇发起猛烈进攻。


车桥位于日寇占领区的核心,日寇做梦也想不到,粟裕竟然这么大胆,敢直接打到自己老窝来,当下600多日伪军被歼灭大半,剩下的日寇负隅顽抗。

车桥被新四军“猛虎掏心”,宝应,淮阴,淮安等其余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动救援,却不料进入粟裕事先布置好的伏击圈,遭到新四军猛烈打击。车桥残存的几十个日寇见救援无望,趁夜色逃之夭夭。


车桥之战,消灭日伪军近千人,收复了宝应以东纵横百余公里的大片区域,并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士气。日寇认为新四军自此已掌握了苏中战争的主动权,3月10日,驻守江苏东台的日军因对侵华战争感到绝望,竟有12人集体上吊自杀了!

车桥战役的24名日俘则自愿成了反战先锋,并由衷称赞:根本没想到你们采用这样的战法,完全小看了新四军,你们的粟裕了不起!车桥战役更是创下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一次俘虏日军人数最多的记录。

新四军缴获的日军装备


每日一段历史


  • 庐无战役

1938年10月下旬,新四军第4支队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动庐无战役,攻克安徽省庐江县、无为县地区,造成“伪”军保安团伤亡3000余。

  • 黄桥战役

1940年10月4日,新四军陈毅、粟裕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以不到1000人的代价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国军在此战中共损失1万1千余人,3800人被俘虏。此后,新四军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占领了海安、东台等四个县,并缴获大量装备。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

1940年,曾参加南昌暴动的新四军干部在皖南合影。前排左起分别为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
  •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中正发电令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遭顾祝同包围和袭击。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阵亡。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副官刘厚总杀害。全军约9000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

  • 讨伐李长江战役

1941年2月15日,苏鲁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率第1至第7纵队在江苏省泰州城公开投降日军。新四军发起讨伐李长江战役,攻克泰州城,守军5000余人除李长江残部数百人撤离,余部被全歼。

  • 盐阜苏中战役

194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新四军第1师主力、第3师第7旅及第8旅一部发起盐阜苏中战役,击毁汽艇50余艘,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第17师团一部及“伪”军李长江残部3800余人。

  • 苏中反“清乡”斗争

1943年4月1日至1944年9月,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部队及地方民兵、游击队发动苏中反“清乡”斗争,摧毁碉堡200余座,攻克据点49处。

  • 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

1943年4月至7月,新四军第3师、苏北区淮海军分区主力发动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作战223次,攻克据点40余处。

  • 新四军1944年攻势作战

1944年,新四军在苏北发起一系列针对日军的攻势战役,以车桥战役为开端至12月结束,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收复国土7400余平方公里、光复人口160余万,攻克日伪军据点570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浙江、河南发展、迎接战略反攻的部署,新四军第1师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新四军第4师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第5师派出河南挺进兵团北上,开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5师还与南下的八路军第359旅会师,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

  • 豫南战役

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新四军第5师豫南游击兵团与日、“伪”一部以及国民革命军豫南挺进军、正阳县保安团之间发生豫南战役,造成日、“伪”伤亡2800,国民革命军被俘600余人,另外歼灭土匪500余人。

  • 华中1945年春季作战

1945年1月至8月,新四军第2、3、4、5、7师,苏中军区、苏浙军区部队等发动华中1945年春季作战,攻克重要据点100余处。

  • 华中1945年夏季战役

1945年8月14日,新四军向日、“伪”军发起华中1945年夏季战役,攻占县城30余座、据点40余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