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疗模式现在怎么样?

用户4164580277486508


中国医疗模式其实是模仿日本的医保和医疗体系,但是关键问题是要普及小诊所,均衡医疗资源,分流大医院的病患。

美国模式。

一般私人医疗机构为主,大家购买医疗保险,医院和保险公司结算。保险付钱多你的医疗机构就好一点,政府帮一部分没钱买医保的人出钱。保险公司医保收费标准受政府监控。不要误会美国模式,其实美国人都是自费养老医疗。政府原则上只管公务员的养老医疗。不过,不是有个《奥巴马医保法案》嘛,政府也出钱买医保了。

美国医疗模式是医疗机构分层,也有很多家庭医生签约,这些家庭医生可以解决一般的病痛,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建议。专科医院效率比较高,有专门做一种手术的医院。高端医疗机构如梅奥诊所等顶级诊所也会提供一些没有住院服务的贫民医疗,保持医疗技术。所以美国是分层医疗体系,但是病人救治情况比较理想。药费被医保抬高,没有医保会非常凄惨。

欧洲模式。

公共医疗和私立医疗齐头并进。公立医疗完全免费,所以异常拥挤,有时候要漫长排队。医生和病人的接触时间较充分,但容易因为排队延误。有钱人去私立医疗机构,可以不排队看病。优点是公平,再穷也能看病。缺点是效率太低。

日本模式。

公共医保覆盖私立医疗模式。医院是民营的,医保全民覆盖,月缴费200元人民币,低收入者大约70元,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报销70%,全日本统一医药价格,超过8万日元(也就是5000多人民币)之后的费用个人不用继续负担。日本体系有点类似我们现在在发展的医保体系。但日本是小诊所看病比较普遍,很好的分流了大医院压力,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小医疗机构都可以报销同样的医药费,也有基本的医疗器械。而且小医疗机构更加深入日本的社区,更了解辖区内病人的身体状况。

中国的医疗模式存在的问题

其实主要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小诊所和大医院之间存在很多壁垒。小诊所治病也不规范,基础药物配备如今也有限制。医保控费之后,各种类型的医保人口需要用不同的标准计算报销比例。都过于复杂。不过真要按照日本的路数走,政府财政是需要向医保负担有较大的倾斜。在我国药物研发薄弱的情况下,现阶段医保药物涵盖面很窄,好药不多。而大病治疗的进口药则过于昂贵。

而在医生看病方面,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很多医生需要快速做出病情判断,亚历山大,医疗检查重复严重(看一次病,验一次血),尤其是有辐射的造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