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位於天津薊縣境內的恆敬郡王永晧之墓,因早年多次被盜,隨葬物品被洗劫一空,地面建築無存,只剩地下石制地宮的輪廓,沒有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後被村民廢物利用,當作灌溉用的儲水井。

對此,專家徐廣源先生親探陵墓,並在紫禁城雜誌《恆敬郡王永晧園寢地宮親探記》一文中做了記錄。

我了卻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心願:探永晧園寢地宮。永晧是何許人也?許多人不知道。但他的祖父可能有一些人知道。永晧的祖父叫允祺,是康熙帝的第五子。允祺的生母就是康熙帝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

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清代王爺 網絡圖片

允祺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日。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御駕親征準噶爾時,他隨駕出征,率正黃旗大營。允祺19歲時被封為貝勒,30歲時被晉封為恆親王。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日卒,享年54歲,諡曰“溫”。允祺死後葬在今天津市薊縣縣城東北逯莊子鄉東營房村。

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恆敬郡王園寢地宮口已砌成了井  2009年8月第一次探訪時拍攝

永晧的父親弘晊是允祺第二子,弘晊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二十六日,他一生政績平平,初封輔國公,後晉鎮國公。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後,弘晊襲封恆親王,在乾隆年間曾任過都統和覺羅學總管。乾隆帝即位後,弘晊曾被派到清西陵負責雍正帝的泰陵的後段工程。在雍正帝入葬泰陵地宮之前,弘晊曾向乾隆皇帝奏請在泰陵地宮內是否為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預留份位的事。乾隆帝當時也不敢作主,經請皇太后,決定不留份位,孝聖憲皇太后百年之後,為其單建陵寢。弘晊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月初六日薨,終年76歲,諡曰“恪”。

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恆敬郡王園寢的一孔拱橋  2009年8月第一次探訪時拍攝

永晧為恆恪親王弘晊第十子,生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一月二十日,襲封恆郡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年僅32歲,諡曰“敬”。

恆恪親王弘晊死後葬於今天津薊縣穿芳峪鄉果香峪村北,當地人稱他的墓為“北陵”。恆敬郡王永晧園寢位於果香峪村西金陵峪,當地人稱之為“西陵”。允祺、弘晊和永晧的園寢都在薊縣境內,均屬於清東陵的陪葬墓。我們這次探的就是果香峪金陵峪的“西陵”地宮。

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恆敬郡王園寢的朝山及一孔拱橋橋面  2009年8月第一次探訪時拍攝

探恆敬郡王永晧園寢地宮的想法,我已經盤算了很久。2009年8月7日,我曾與唐山的清陵愛好者馮建明開車去那裡一趟。當時滿山坡都是青紗帳,我倆跑了很多冤枉路,在山坡的玉米地裡來回不知跑了多少趟,才找到這座園寢的地宮口。

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被破壞的左扇石門

看到地宮口,我們倆的心立時就涼了。這個地宮口呈長方形,長約2米,寬約1米。從地宮口往下一看,是一口井。原來當地村民為了澆灌山坡上的果樹和莊稼,把這座地宮當成天然儲水井,將山下的水抽到這座地宮裡存起來,然後再從地宮裡把水抽出來澆地。這座地宮能倖存下來,原因也就在這裡。

康熙曾孫永晧,死後陵墓被洗劫一空,地宮還被農民用作儲水井

西月光石與券頂相接處有昔日的盜洞口

這不由讓我想起了福全的地宮。順治帝的第二子裕憲親王福全園寢位於清東陵西側的黃花山西麓,就是因為他的地宮被村民當成了儲水井,才得以保存下來。

永晧園寢地宮井壁是青石加水泥砌上來的,直上直下,黑洞洞的。過了好一會兒,眼睛的瞳孔放大了,才勉強看到了底兒,底下都是磚石泥土和亂柴草,深有7、8米的樣子。我們原以為地宮口是斜坡,沒想到是一個立井式的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