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銀子怎麼花?

在古裝劇中,

有這麼一個常見的鏡頭。

大俠進了飯館,

土豪般地掏出一個銀錠,說:

“上好的酒菜拿來!”

然後小二就會畢恭畢敬收下銀錠,

馬上端來招牌菜,

和上好的美酒。


古人銀子怎麼花?


但是有一個問題,

經常被忽略:

飯館老闆好像從不找零。


古人銀子怎麼花?


事實上,白銀成為交易貨幣,

是在兩漢時期,

而真正流行於一般交易,

則是明清的事。


古人銀子怎麼花?


白銀不同於銅錢,

價值較大,

不易組合拆分。

使用白銀消費,

找零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過程。


古人銀子怎麼花?


那麼在古代要是某商鋪老闆,

要是真的收到一錠銀子怎麼找零呢?


古人銀子怎麼花?


找不開,就剪開咯。

李然犀《清末天津“錢鬼子”揭秘》:


欲知裡面是否有鉛或銅,勢必用剪銀子的大夾剪斷開,才能得明真象。當年各銀錢號都有這種東西,任憑一個五十兩的“整寶”銀錠,放在夾剪裡,用屁股一坐即能把元寶夾成兩半。


咔嚓幾下,剪出一堆,

幾錢幾分,幾釐幾兩

都不一定,留著慢慢找補。

不止是元寶可以拿來剪,

連銀簪子、銀首飾都能拿出來交易,

不論形狀如何,老百姓是隻認重量的。


古人銀子怎麼花?


不過也不是重量達到就可以的。

古代鑄銀技術不成熟,

無法提取百分百的純銀,

一些黑心私鑄者還會故意摻假,

在裡面混入錫、鉛等普通金屬。


古人銀子怎麼花?


同樣都是銀子,

有的渾身銀光,有的則全是黑斑,

這種情況下即使重量相同,

後者的價值也比不上前者的一半。


古人銀子怎麼花?


在當時的條件下,

白銀是否缺斤短兩很難判斷,

也不好攜帶。

於是,人們用鋼剪把整個銀子剪成小碎塊兒,

以便於和銅錢進行兌換。


古人銀子怎麼花?


然而一塊銀子也很值錢,

買肉買菜還是不夠零碎,

所以還得剪,繼續剪,

剪下一角,謂之“角”。


一角值多少錢呢?


又被稱之“毫”,或者“毛”,是銀能碎到的最小程度了,沒法再小了,在明清時期,通常可換銅錢數十枚。


再稱~


用什麼工具?

民俗館裡的常駐嘉賓

戥(děng)子。

只要常有交易的地方,

必有戥子,精確到一釐。


古人銀子怎麼花?

戥(děng)子


它其實就是一種小稱。除了用於稱重銀子外,

戥子還被用來稱貴重的藥材、香料、顏料等。


古人銀子怎麼花?

作為賬房吃飯的傢伙,戥子一般都有盒子保護


當一個人拿著五兩銀子買了三兩的東西時,

賬房先生會當著買家的面,

用戥子對這五兩銀子稱重,

看看份量是否足夠。


古人銀子怎麼花?


確定沒有缺斤短兩之後,

商家再用鋼剪把這五兩銀子剪開,

但是誰也不可能剛好剪成一塊兒二兩重、一塊兒三兩重的,

如果二兩那塊兒剪成二兩多了,

則必須再剪一次。

如果這次又剪過了,

剪成不到三兩了,

就要用商家之前留有的碎銀子來填補。


古人銀子怎麼花?


如果商家沒有合適份量的碎銀子作為填補,

那這部分就要折算成等價的銅錢。


古人銀子怎麼花?


必須說明的是,

就算你拿著五兩銀子,

也不能直接購買五兩銀子價值的東西就離開,

因為商家還是要稱重並剪開你的銀子,

防止銀子的雜質過多,

不抵價值。


古人銀子怎麼花?


看到這裡,

大家覺得已經夠麻煩了吧。

但別忘了,

剪銀子可不是剪紙,

沒那麼好處理。


古人銀子怎麼花?


用來剪銀子的鋼剪,

夾口很小,夾臂很長,

用這個來剪銀子是需要很大的力氣的。

一般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

一人固定,一人剪,

有時候剪銀子的人,

甚至要用整個身體作為壓力才能成功剪開銀子。

能成功的,

估計都是大力出奇跡。


古人銀子怎麼花?


要想剪下固定的重量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普通人用的銀子,

多是經手多次的碎銀,

多數人不會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銀錠的機會,

就如同今天大多數人不會去銀行辦支票一樣。


所以要是真的有某位大俠,

拿著一錠十兩銀元寶,

要求小二上好菜的話,

老闆可能還不樂意做這筆生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