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公司選擇讓員工加班而不是招聘更多的員工?分享2點

85後,前央企物流總監,深耕物流13年,天津大學MBA,馬拉松跑者,物流培訓師,專注物流和職場。

全文總計1544字,建議閱讀4分鐘。


前幾天,一位做物流的小夥伴,找我諮詢,他的疑惑是:

為什麼大多數公司是選擇讓員工加班而不是招聘更多員工呢(如果加班有加班工資的話)?對於國家來說,如果普遍不加班,改為增加招聘員工人數,不就是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嗎?對於現在應屆生的就業環境也好很多,但為什麼好像當前並沒有強硬的治理公司加班行為呢?

以下內容是我基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困惑,不妨一起來了解以下。

對於國家而言,控制企業的加班行為,確實是可以讓企業釋放出來一些就業機會,但同時可能會相應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如果企業的經營效果不好,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後果,比如,稅收減少、在職員工的福利待遇下降、人員不穩定,甚至是企業倒閉。

所以,是選擇加班還是招聘新的員工?絕對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需要企業的人力資源的人員做好評估的。

接下來,簡單展開下我的想法,供參考:

為什麼大多數公司選擇讓員工加班而不是招聘更多的員工?分享2點

01 加班是一種不確定行為

1.1不知道哪個崗位會涉及加班

加班這種情況,是一種不確定性的行為。企業在設置崗位編制的時候,通常是結合每個崗位的工作量,確定的崗位人數,正常情況下,這些工作完全在上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無需加班。加班,通常情況下是一種臨時的、突發的,並非常態。

哪個崗位會遇到臨時有事兒,這是提前無法預估的,而我們招聘新人時,通常是指定崗位招聘的,這就是個矛盾。

最主要的是,企業也不可能隨時備著一個人,就是為了應對臨時增加工作量的情況發生。

1.2也可能是多個崗位都要加班

前面說的第一種情況是,我們不確定哪個崗位會涉及加班,而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有時候,加班可能是多個崗位同時都會有,比如,項目組的成員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遇到客戶的臨時需求或者說時間上加急的需求,可能項目組的成員都要加班。

假設項目組有5個人,每人增加1個小時就能完成,你總不能招聘5個新人,就為了等待某個時間段大家臨時增加工作任務時,讓他們頂上吧?

如果你說,我可以培養一個萬能型的人才,這個說實話,也不現實,對吧?

為什麼大多數公司選擇讓員工加班而不是招聘更多的員工?分享2點

02 企業經營者要考量成本

2.1加班費的構成

國家勞動部門對於加班費是統一標準的,平時加班是時薪的1.5倍,週末是2倍,節假日是3倍。我們日常工作中,最常見的加班就是“平時加班”了,這種加班的量級——時薪,其基數比較小,就是加出花兒來,相比較招聘一個新人,也是“毛毛雨”。

2.2招新人的成本

招聘新人的成本,並非只是我們平時所瞭解的工資部分,企業平均花在每一個員工身上的人工成本(包含工資),基本上是工資的1.3至1.5倍,比如,你月薪5000元,企業把你的工資和各種福利以及保險算上,基本上需要花6500元至7500元。

除了人工成本之外,招聘新人需要成本,培訓和培養員工也需要成本,如果因為工作量不飽和或者臨時的工作沒有了,辭退員工還需要成本。

2.3投入和產出比

企業在用工過程中,一定是會考慮投入產出比的,也就是說,加班帶來的收益是要大於為此增加的成本的,當然,你可能會說,企業為了保證某個業務正常運行,即時沒有收入也可能會付出一些成本。我不否認,對於一些戰略合作的客戶確實會如此,但是,你要知道,企業虧也儘量會選擇那個費用少的,比如加班費的支出就遠比招聘新人要少得多。

為什麼大多數公司選擇讓員工加班而不是招聘更多的員工?分享2點

小結:

大多數公司選擇讓員工加班,不是招聘更多的員工,自有企業的考量。選擇加班還是招聘,對於企業而言,是需要基於當時的情況進行評估和衡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你的觀點,你也可以,收藏此文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祝近安!

物流者說,實戰物流人的聚集地。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