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用這2個方法教孩子寫作文,孩子一學就會,經常拿滿分

很多上小學的孩子覺得寫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有的孩子絞盡腦汁半天也蹦不出一個字;也有的左湊右湊就是湊不夠字數;有的孩子雖然能順利完成習作,寫出來卻是流水賬作文。

其實寫作文並沒有那麼難,孩子覺得難,是因為對作文有恐懼和牴觸情緒。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協助孩子把這個“難”消除。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還有很多字不會寫,文字表達能力也不夠強,所以有懼怕情緒也是正常的。

父母可以通過調動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方法,幫助孩子寫出自己真實想法的作文。於小學生來說,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媽媽用這2個方法教孩子寫作文,孩子一學就會,經常拿滿分

第一種方法,孩子寫不下去的時候,家長幫孩子“補充”完成。

作家劉稱蓮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中分享過陪女兒寫日記曾用過這種方法:因為上二年級的女兒,書面表達能力有限,每當女兒寫不下去的時候,這位媽媽便會自告奮勇地幫她完成日記。

在媽媽多年陪伴下,女兒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了出來,作文越寫越好,並最終“青出於藍”,女兒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早超越了媽媽,而且考試的時候作文經常性拿到滿分。

劉稱蓮認為:“家長指導孩子寫作文,就好比教練教孩子學游泳一樣,如果只在岸上給孩子講動作要領的話,孩子不見得能學會,而教練到水裡把動作展示給孩子,孩子很快就能學會游泳。”

兒子三年級之前,我也是經常這樣幫他“補充”作文的。因為詞彙量不足,兒子有時會被詞彙卡住,明明有很多說話想表過出來的,但一到動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寫出來的不足想的十分之一。

媽媽用這2個方法教孩子寫作文,孩子一學就會,經常拿滿分

這個時候,我就會通過引導,把孩子想表達的話引出來。例如,有一次,老師要求孩子們寫一篇遊記,兒子當時的選題是《我的家鄉》。

他印象最深的是家鄉小河,他寫道:我家鄉有一條美麗的小河,每次回到家鄉,我都要到小河邊上玩一會。

然後他不知該怎樣把文寫下去,我就建議他把小河的美麗具體寫出來。我是這樣引導他的:

我問:“河水是什麼顏色的?”他說:“河水是清清的,可以看見裡面有小魚在游來游去。”

我又問:“還有嗎?陽光照在河水上會怎麼樣?”他說:“陽光照在河面上,金光閃閃的。”

“一陣風吹過來......”我故意停頓了一下。兒子馬上接了下去:“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波紋,漂亮極了。”

然後,他把我們剛剛的語句整理了成段,就變成以下的文字:我家鄉有一條美麗的小河,那裡的河水特別清,可以看見水裡的小魚在游來游去。每次回到家鄉,我都喜歡和表弟兩個人跑到河邊去捉魚。早上的陽光照在河面上,金光閃閃的,像小魚的眼睛在看著我們笑,我們也跟著笑了。忽然,一陣風吹了過來,河面上泛起了層層波紋,漂亮極了。

孩子寫不下去的時候,他會尋求我的幫助,我也很樂意引導他發揮想象力,協助他把想要表達的場景寫出來。這樣有真情實感的習作通常能得到老師大大的“優”評,這也給了孩子很大的鼓舞,孩子的寫作興趣也越來越濃。

媽媽用這2個方法教孩子寫作文,孩子一學就會,經常拿滿分

第二種方法,通過“孩子講,家長寫”,來共同完成習作。

除了補充式引導,我也會通過“孩子講,我寫”的方式協作孩子完成習作。有一次,兒子需要完成一篇遊記,但是寫下來卻是一篇流水版的遊記。

我說:“要不,你和我說說你們那天在遊樂場都玩什麼了。”

“我們玩了松林飛鼠、摩天輪、還有海盜船......."兒子講得眉飛色舞,不僅講了他們幾個小夥伴怎樣排隊玩,還把他們各人的神情語言都記下來,彷彿又回到了當天他們玩耍時的情景。

我為兒子鼓掌,我說:“你講得很好,作文這樣寫就對了。”兒子卻說:“但是我不會寫。”我明白這是因為兒子的文字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我就建議他:“這樣吧,你來說,我來寫。”

媽媽用這2個方法教孩子寫作文,孩子一學就會,經常拿滿分

我把兒子剛剛說的話用文字寫了下來,然後讓他再朗讀一遍,看和他說的和想的是不是一樣,如果不是,我再按他說的重新修改。

兒子看到他所說的話變成文字後,也十分高興,一遍又一遍地朗讀,很有成就感。我之所以要幫他寫下來,是因為當時兒子的還有很多字不會寫,而且文字表達能力有限,我不想他由此卻步,所以借我的手把他的真情實感寫下來。這樣不僅調動了孩子的思維力、想象力和語言組織力,孩子也漸漸在這樣的“說寫”組合中學會了寫作文

其實每個孩子都可以是寫作能手,正如兒童文學家葉聖陶所說:“我們要相信,無論什麼人都能寫文章”。

只要家長引導得當,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寫出屬於自己風采的文章。所以,當孩子寫不下去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補充創作”或“孩子讀,家長寫”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打開思維,寫出屬於自己真情實感的作文。

媽媽用這2個方法教孩子寫作文,孩子一學就會,經常拿滿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