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用这2个方法教孩子写作文,孩子一学就会,经常拿满分

很多上小学的孩子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的孩子绞尽脑汁半天也蹦不出一个字;也有的左凑右凑就是凑不够字数;有的孩子虽然能顺利完成习作,写出来却是流水账作文。

其实写作文并没有那么难,孩子觉得难,是因为对作文有恐惧和抵触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协助孩子把这个“难”消除。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有很多字不会写,文字表达能力也不够强,所以有惧怕情绪也是正常的。

父母可以通过调动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帮助孩子写出自己真实想法的作文。于小学生来说,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妈妈用这2个方法教孩子写作文,孩子一学就会,经常拿满分

第一种方法,孩子写不下去的时候,家长帮孩子“补充”完成。

作家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分享过陪女儿写日记曾用过这种方法:因为上二年级的女儿,书面表达能力有限,每当女儿写不下去的时候,这位妈妈便会自告奋勇地帮她完成日记。

在妈妈多年陪伴下,女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出来,作文越写越好,并最终“青出于蓝”,女儿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早超越了妈妈,而且考试的时候作文经常性拿到满分。

刘称莲认为:“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文,就好比教练教孩子学游泳一样,如果只在岸上给孩子讲动作要领的话,孩子不见得能学会,而教练到水里把动作展示给孩子,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游泳。”

儿子三年级之前,我也是经常这样帮他“补充”作文的。因为词汇量不足,儿子有时会被词汇卡住,明明有很多说话想表过出来的,但一到动笔,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写出来的不足想的十分之一。

妈妈用这2个方法教孩子写作文,孩子一学就会,经常拿满分

这个时候,我就会通过引导,把孩子想表达的话引出来。例如,有一次,老师要求孩子们写一篇游记,儿子当时的选题是《我的家乡》。

他印象最深的是家乡小河,他写道:我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每次回到家乡,我都要到小河边上玩一会。

然后他不知该怎样把文写下去,我就建议他把小河的美丽具体写出来。我是这样引导他的:

我问:“河水是什么颜色的?”他说:“河水是清清的,可以看见里面有小鱼在游来游去。”

我又问:“还有吗?阳光照在河水上会怎么样?”他说:“阳光照在河面上,金光闪闪的。”

“一阵风吹过来......”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儿子马上接了下去:“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波纹,漂亮极了。”

然后,他把我们刚刚的语句整理了成段,就变成以下的文字:我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那里的河水特别清,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次回到家乡,我都喜欢和表弟两个人跑到河边去捉鱼。早上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金光闪闪的,像小鱼的眼睛在看着我们笑,我们也跟着笑了。忽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河面上泛起了层层波纹,漂亮极了。

孩子写不下去的时候,他会寻求我的帮助,我也很乐意引导他发挥想象力,协助他把想要表达的场景写出来。这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通常能得到老师大大的“优”评,这也给了孩子很大的鼓舞,孩子的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浓。

妈妈用这2个方法教孩子写作文,孩子一学就会,经常拿满分

第二种方法,通过“孩子讲,家长写”,来共同完成习作。

除了补充式引导,我也会通过“孩子讲,我写”的方式协作孩子完成习作。有一次,儿子需要完成一篇游记,但是写下来却是一篇流水版的游记。

我说:“要不,你和我说说你们那天在游乐场都玩什么了。”

“我们玩了松林飞鼠、摩天轮、还有海盗船......."儿子讲得眉飞色舞,不仅讲了他们几个小伙伴怎样排队玩,还把他们各人的神情语言都记下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天他们玩耍时的情景。

我为儿子鼓掌,我说:“你讲得很好,作文这样写就对了。”儿子却说:“但是我不会写。”我明白这是因为儿子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就建议他:“这样吧,你来说,我来写。”

妈妈用这2个方法教孩子写作文,孩子一学就会,经常拿满分

我把儿子刚刚说的话用文字写了下来,然后让他再朗读一遍,看和他说的和想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我再按他说的重新修改。

儿子看到他所说的话变成文字后,也十分高兴,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很有成就感。我之所以要帮他写下来,是因为当时儿子的还有很多字不会写,而且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我不想他由此却步,所以借我的手把他的真情实感写下来。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力,孩子也渐渐在这样的“说写”组合中学会了写作文

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是写作能手,正如儿童文学家叶圣陶所说:“我们要相信,无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

只要家长引导得当,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写出属于自己风采的文章。所以,当孩子写不下去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补充创作”或“孩子读,家长写”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打开思维,写出属于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

妈妈用这2个方法教孩子写作文,孩子一学就会,经常拿满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