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女性特別適合艾灸養生,在中醫文化中男性屬陽,女性屬陰。"陰",體質多陰冷。而"艾灸"為純陽之性的療法,和女性"陰性"體質相配。同時艾灸法本身的"促氣血運行"的作用機理又特別突出,應合女性主"血"的生理特性。由此得出,女性施灸效果更為顯著。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艾灸養生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

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從中醫來說,特別對風寒溼痺、脾胃虛證、氣滯積聚、上盛下虛、厥逆脫證、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療效。

艾灸調理手腳冰涼

很多人怕冷,手腳冰涼,在中醫體質學上稱為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陽氣不夠,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於男性,年輕人更多一些。當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體寒冷怕冷的症狀,那麼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

艾灸屬陽,配合灸火。 灸法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治療手腳冰涼可以灸以下穴位:

足三里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艾灸足三里是以溫和灸為主,儘量不要發生灸瘡。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時間在10-20分鐘。

大椎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熱病,癲癇,頸椎病,治療取穴大椎也是首選,都是在治療寒涼疾病,那麼大椎在上焦,治療寒涼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選穴位。

施灸方法: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雙眼艾灸盒艾灸,插兩根艾條;瘦人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鐘。以自己適應為度,可以逐漸延長施灸時間。

神闕穴

肚臍、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主要用於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洩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艾灸美容施灸哪些穴位?

艾灸美容是採用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後再在身體上的穴位(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施灸的辦法,對症調理女性的身體狀況,可以說是給女性整個身體"做美容"。

很多女性朋友在40歲至50歲之間,經常容易產生心慌、氣短、出虛汗等不適症狀。在醫院檢查時,各項指標又基本正常,醫院也查不出是什麼病,只能籠統說是更年期綜合徵,或者亞健康,沒有什麼特效藥和好的治療方法。

實際上按照古人的說法,女人一到這個年齡段,基本上身體就到了衰退的階段。

《黃帝內經》裡記載說:

"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黃,發枯委,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形壞而無子耳。"

女子的衰老首先從陽明經開始,慢慢地導致三條陽經氣血逐漸衰退。頭為諸陽之會,氣血不能上達於面部,皺紋和斑點就產生了。

人的美實際上與氣血息息相關。心主神,其華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氣血來充盈,氣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臉上。所以女人養顏首先要養心。如何養心呢,只要按按一個穴位就可以,這個穴位也被喻為美人穴,因此開啟這個"美人穴",每天按一按,年輕10歲很容易!

美人穴、養心穴就是內關穴!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內關穴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它所屬的這條經絡叫心包經,通於任脈,會於陰維,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內關穴的真正妙用,在於能打開人體內在機關,有補益氣血、安神養顏之功。

按揉內關穴,打開內心的結。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週圍的人,越是心情抑鬱、煩躁、愛發脾氣的人衰老的跡象越明顯。女人在生活工作裡最容易受情緒左右,有些女性朋友過早出現衰老跡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關。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點揉幾分鐘內關穴。

那些愛美的人,或者處於更年期的朋友,更要多按摩內關穴。調心養心、氣血充盈才是真正的養顏之秘,用再名貴的化妝品也比不上自身氣血足啊。

最適合婦科疾病的艾灸穴位

婦科疾病艾灸穴位基本是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承山這幾個穴位。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艾灸後這裡以後,年輕10歲很容易

比如:不孕不育,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經少,經量太多,閉經、宮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積液及包塊,附件炎,陰道炎,外陰癢、宮頸息肉,宮頸糜爛;

輸卵管不通或通而不暢,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腫;子宮脫垂,子宮後屈或左屈,子宮內膜異位、肌腺症,肌瘤等;

乳腺增生,小葉增生,乳房脹痛,乳房硬結,纖維瘤,乳腺癌;產後風等;

艾灸方法:如果您是艾灸愛好者,經常自己在家艾灸,想要用艾灸調理自己的身體和美容,您只要把握一個宗旨就行,後背腧穴,腹部募穴可以灸30分,四肢地方灸15分左右;施灸順序:先後背後前面,先上後下;如果易上火多施灸下肢穴位;注意防燙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