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當皇帝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後宮佳麗三千,日子好不逍遙快活!然而,這同時也是一個高危職業,歷史上的皇帝能得善終者為數不多,而且即使是得了善終,之後被掘墓盜墓,拋屍荒野的也大有人在。近來,小編再讀顧誠老師的《南明史》,扼腕喟嘆之餘,也深深為南明的數位皇帝的結局而太息,特別是他們悲慘的遭遇,遂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南明的歷史在我國曆史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歷史區間是崇禎末年(公元1644年)直至康熙三年(1664年),長達20年的時間。這二十年中發生了諸多大事件,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同時清兵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地區,可以看成是南明的開始。1664年夔東抗清基地覆滅各地反清復 明運動進入一個大低潮,同時這一年永曆皇帝被吳三桂從緬甸抓回用弓弦勒死,可以看成是南明的滅亡。


從不同的角度看,這段歷史是群雄爭霸,又是明朝的延續,同時也是清初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所以稱之為南明,是因為以崇禎皇帝朱由檢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朝廷已覆亡,這二十年的戰鬥主要是在南方展開,又是在復興明朝的旗幟下展開的。這一時期先後出現了弘光、隆武、魯監國、永曆等四位皇帝,他們分別統帥、指揮著當時明朝的殘餘軍事力量與清軍展開鬥爭。然而,隨著清軍勢如破竹的南下進軍,明軍節節敗退,這些皇帝的命運也隨之起伏波動。那麼他們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在國家面臨危亡之時,展現出了什麼樣的一面呢?今天銅豌豆就從血性以及最後的結局角度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南明皇帝們的命運。


一、崇禎皇帝(公元1628—1644)


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隨後他的三個兒子也分別被殺,包括當時的太子朱慈烺。這也是後來南明朝紛爭不斷、內訌不斷的主要原因。由於這段歷史在電視劇中已經非常詳細,這裡我們不再贅述。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崇禎皇帝


二、弘光皇帝朱由崧(1644-1645年在位)


大順軍攻克北京和崇禎皇帝的自盡,標誌著明王朝的覆亡。但是淮河以南的絕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明政府的管轄之下。1644年3月29日,即在北京失守10天之後後,消息傳到南京。作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的成為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隨後南京六部的官員得到消息後擁立福王朱由崧,4月29日福王朱由崧在史可法等陪同下,乘舟抵達南京城外燕子磯。次日拜謁孝陵然後從朝陽門進程。隨後福王朱由崧正式即位為皇帝,是為弘光帝。然而,弘光朝徒擁虛名,文武交訌,將領紛爭,內耗既烈,無暇他顧,根本談不上恢復進取。再加上朱由崧酗酒好色,追歡逐樂,不以國事為念,把軍國重事交給馬士英,自己則同一班佞臣幹著昏天黑地的勾當。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弘光帝朱由崧


隨後清軍攻陷南京,弘光帝朱由崧同馬士英倉惶出逃。不料在途徑溧水縣時遭到當地士兵的搶劫,混亂之中,馬士英的兒子馬鑾帶領親兵簇擁著弘光帝奔往太平府,而太平府官不知怎麼回事,不開城門,於是又轉入蕪湖投靠大將黃得功。


清軍得知弘光帝出逃,自然不會放過,派兵全力追逃。面對明軍,清軍將領多鐸採用了一面誘降一面打擊的手法。最終,黃得功部下田雄、馬得功決定降清。叛軍襯黃得功不備,暗中猝發一箭,射中喉嚨,黃得功自刎而死。弘光皇帝被叛將田雄活捉獻給了清軍將領。據說,當時叛將田雄要親自活捉弘光以邀功,於是強行將弘光皇帝背在背上,另一名叛將馬得功雙手抓著弘光的兩個腳,二人一前一後去清軍大營獻俘。弘光帝大哭,苦苦哀求二人放過自己,並許以高官厚祿,二人卻說:我們的功名富貴在此一舉,不能放了你。弘光心中憤恨不已,趴在田雄脖子上狠咬一口,血流滿身


不久,朱由崧的嫡母鄒太后也被俘,押解途中,鄒太后跳入淮河自盡。其餘宮眷嬪妃更均被搶掠。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虜後,被押解京城,次年(1646年)在北京被殺,隨之一起被殺的還有朱常淓等其他明朝投降藩王。清廷宣佈的罪狀是這些藩王“圖謀不軌”企圖造反。實際上,清廷統治者一方面對明朝有號召力的人物處處提防,力圖斬盡殺絕;另一方面為了減少政府過程中的阻力,把明朝的親王、郡王起送北京,所費不多又便於看管,然後再伺機捕殺。


三、魯王監國朱以海(1645-1645)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浙東各地反清運動興起後,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書張國維和在籍官僚陳函輝、宋之普、柯夏卿商議,認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監國,而當時在浙江的明朝親王、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魯王朱以海沒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復明勢力擁立的惟一人選。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十八日,張國維等人奉箋迎朱以海出任監國,二十八日又再次上表勸迎。朱以海到達紹興後,於七月十八日就任監國。以分守臺紹道公署為行在,立妃張氏為元妃,改明年為監國元年。這意味著朱以海為首的監國政權在乙酉年七月到十二月仍沿用弘光元年年號。史籍中有“監國魯某年”和“魯監國某年”的不同用法,從現存魯監國頒發的印信來看,兩種紀年方法都曾使用過。隆武政權是以當年七月改元,魯監國則是次年(1646年)改元,在1645年下半年仍沿用弘光元年。


魯王政權建立後,控制浙東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地,擁有浙中義師及原明總兵方國安、王之仁部,且憑藉錢塘江天險,曾匯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權腐敗,熱衷於與隆武朝爭奪皇統,勢同水火。魯監國元年六月不戰而潰,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軍迅速平定浙東,魯王大臣張國維、朱大典、孫嘉績、王之仁等先後死,方國安、阮大鋮等降清。

之後,魯王還一度遣使前往日本尋求國際援助,後無果,退居金門。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朱以海在金門病逝,結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魯王監國朱以海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魯王監國朱以海之墓


四、隆武帝朱聿鍵(1645-1646)


在封建時代帝位的繼承,血統的親疏是個重要條件。唐王朱聿鍵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桱的八代孫,在譜系上同崇禎皇帝相距很遠,按常規是輪不到他的。而且朱聿鍵和其他藩王人生經歷有很大的不同,雖說貴為王孫,在出生以後的四十三年裡除了七年奉藩之外,其餘歲月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多災多難的經歷使得他受到了其他範圍所沒有的磨練,增加了許多人生閱歷,也塑造了他堅強不屈有勇有謀的性格。他是位胸有大志的人,在國家處於危難時期正是振臂一呼、聚攏人才擔當最高統治者的不二人選。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隆武帝朱聿鍵


1645年6月11日,唐王朱聿鍵見潞王朱常淓等已決定投降,不勝憤慨,在一批文官武將的支持下,離開杭州前往福州籌辦監國,隨後以明朝藩屬即皇帝位。儘管他頗想有一番大作為,重建明朝江山,重整朝綱,可是他畢竟出身草莽,而且一年以前還是高牆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沒有足夠的名分,這一天生的弱點,使得他在朝廷中處處掣肘,不得不依賴倡先擁立他的福建實權派任務鄭芝龍、鄭芝豹兄弟。也為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朱聿鍵是位有恢復大志的君主,他所採取的政策大體上也都是正確的。特別是針對崇禎、弘光朝的弊端,隆武帝即位之初就推行幾項政策,成效顯著。可實際上真正效忠於他的人並不多。1646年8月21日,隆武帝從延平行在起程前往江西贛州。他並沒有意識到噩運已經臨頭。在沒有多少軍隊護送的情況下,還帶了大批書籍和宗室、隨駕人員,根本沒有輕裝前進。而清軍追兵則悄悄跟進,追至汀州隆武帝朱聿鍵被擒,一同被擒的還有曾皇后以及妃嬪數人

,大學士周之藩、熊偉等被殺。隆武帝大約在被俘之日即遇害於長汀。當然,也有一說隆武帝是被押往福州然後斬首的。一代英明帝王就這樣殞命,真是可惜可嘆!


五. 永曆帝朱由榔(1646-1683)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鈞孫。桂王朱常瀛子,襲封桂王,崇禎年間受封永明王。清兵入關後,他流徙廣西,居於梧州。公元1646年11月,受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擁為監國,接著稱帝於廣東肇慶,建年號為永曆。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永曆帝朱由榔


而此時唐王弟朱聿粵稱帝於廣州,建元紹武。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在關鍵時刻卻不能團結一致,為爭所謂的正統地位而大動干戈,互相攻伐。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朱由榔也在清軍進逼下逃往廣西,顛沛流離,處境極為險惡。


永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8—1650年,金聲恆、李成棟等反正明軍先後被清軍剿滅,何騰蛟、瞿式耜等明朝重臣相繼被俘犧牲,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不久,李過病亡,其子李來亨同其他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永曆政權,獨立抗清。


公元1658年,貴州、廣西均為清軍進佔,使朱由榔失盡了地盤。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無奈,於12月逃入緬甸境內,被緬甸人解除武裝後安置於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欲迎他回雲南,均為緬甸國王拒絕。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吳三桂


公元1662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索取朱由榔,緬甸國王哇達姆摩剛弒兄自立,內部不穩,無力與吳三桂對抗,只得答應吳三桂的請求,發兵圍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稱要與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隨從出屋飲咒水。他的隨從次第而出,一個個被殺。朱由榔自知難以脫身,哭著寫信給吳三桂,斥責了吳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負義。最後他卻又說,我如今兵衰力弱,命運懸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條活命,我什麼東西都願意給你。吳三桂不允,仍加緊向緬甸國王催索。緬甸國王派兵士把朱由榔連人帶座地抬到吳三桂軍營,眷屬哭著相隨。吳三桂將他押回雲南,拘禁於昆明。吳三桂擔心如將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於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押到昆明篦子坡絞死。此後,篦子坡改名為迫死坡。


南明皇帝的悲慘結局


據記載,行刑前吳三掛主張拖出去砍頭,滿洲將領不贊成,愛星阿說:“永曆嘗為中國之君,今若斬首,未免太慘,仍當賜以自盡,始為得體”;安南將軍卓羅也說:“一死而已,彼亦曾為君,全其首領可也。”於是,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維恭子抬到門首小廟內,用弓弦勒死。隨即命昆明知縣聶聯甲帶領員役搬運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於北門外。次日,清兵至火化處拾取大骨攜回作證。雲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墳為藉口,尋得未燼小骨葬於太華山。南明最後一帝至此煙消雲散。


值得注意的是:1. 永曆帝逃亡緬甸達十五年之久,是當時的流亡政府,據說還曾寫信給羅馬教皇,請求派兵援助;2. 永曆帝也是漢人中的最後一任皇帝,此後的皇帝中再也無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