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当皇帝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后宫佳丽三千,日子好不逍遥快活!然而,这同时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历史上的皇帝能得善终者为数不多,而且即使是得了善终,之后被掘墓盗墓,抛尸荒野的也大有人在。近来,小编再读顾诚老师的《南明史》,扼腕喟叹之余,也深深为南明的数位皇帝的结局而太息,特别是他们悲惨的遭遇,遂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南明的历史在我国历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历史区间是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直至康熙三年(1664年),长达20年的时间。这二十年中发生了诸多大事件,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同时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地区,可以看成是南明的开始。1664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各地反清复 明运动进入一个大低潮,同时这一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从缅甸抓回用弓弦勒死,可以看成是南明的灭亡。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段历史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同时也是清初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朝廷已覆亡,这二十年的战斗主要是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展开的。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等四位皇帝,他们分别统帅、指挥着当时明朝的残余军事力量与清军展开斗争。然而,随着清军势如破竹的南下进军,明军节节败退,这些皇帝的命运也随之起伏波动。那么他们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在国家面临危亡之时,展现出了什么样的一面呢?今天铜豌豆就从血性以及最后的结局角度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南明皇帝们的命运。


一、崇祯皇帝(公元1628—1644)


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分别被杀,包括当时的太子朱慈烺。这也是后来南明朝纷争不断、内讧不断的主要原因。由于这段历史在电视剧中已经非常详细,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崇祯皇帝


二、弘光皇帝朱由崧(1644-1645年在位)


大顺军攻克北京和崇祯皇帝的自尽,标志着明王朝的覆亡。但是淮河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明政府的管辖之下。1644年3月29日,即在北京失守10天之后后,消息传到南京。作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的成为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随后南京六部的官员得到消息后拥立福王朱由崧,4月29日福王朱由崧在史可法等陪同下,乘舟抵达南京城外燕子矶。次日拜谒孝陵然后从朝阳门进程。随后福王朱由崧正式即位为皇帝,是为弘光帝。然而,弘光朝徒拥虚名,文武交讧,将领纷争,内耗既烈,无暇他顾,根本谈不上恢复进取。再加上朱由崧酗酒好色,追欢逐乐,不以国事为念,把军国重事交给马士英,自己则同一班佞臣干着昏天黑地的勾当。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弘光帝朱由崧


随后清军攻陷南京,弘光帝朱由崧同马士英仓惶出逃。不料在途径溧水县时遭到当地士兵的抢劫,混乱之中,马士英的儿子马銮带领亲兵簇拥着弘光帝奔往太平府,而太平府官不知怎么回事,不开城门,于是又转入芜湖投靠大将黄得功。


清军得知弘光帝出逃,自然不会放过,派兵全力追逃。面对明军,清军将领多铎采用了一面诱降一面打击的手法。最终,黄得功部下田雄、马得功决定降清。叛军衬黄得功不备,暗中猝发一箭,射中喉咙,黄得功自刎而死。弘光皇帝被叛将田雄活捉献给了清军将领。据说,当时叛将田雄要亲自活捉弘光以邀功,于是强行将弘光皇帝背在背上,另一名叛将马得功双手抓着弘光的两个脚,二人一前一后去清军大营献俘。弘光帝大哭,苦苦哀求二人放过自己,并许以高官厚禄,二人却说:我们的功名富贵在此一举,不能放了你。弘光心中愤恨不已,趴在田雄脖子上狠咬一口,血流满身


不久,朱由崧的嫡母邹太后也被俘,押解途中,邹太后跳入淮河自尽。其余宫眷嫔妃更均被抢掠。弘光帝朱由崧被俘虏后,被押解京城,次年(1646年)在北京被杀,随之一起被杀的还有朱常淓等其他明朝投降藩王。清廷宣布的罪状是这些藩王“图谋不轨”企图造反。实际上,清廷统治者一方面对明朝有号召力的人物处处提防,力图斩尽杀绝;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政府过程中的阻力,把明朝的亲王、郡王起送北京,所费不多又便于看管,然后再伺机捕杀。


三、鲁王监国朱以海(1645-1645)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浙东各地反清运动兴起后,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时在浙江的明朝亲王、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十八日,张国维等人奉笺迎朱以海出任监国,二十八日又再次上表劝迎。朱以海到达绍兴后,于七月十八日就任监国。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妃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这意味着朱以海为首的监国政权在乙酉年七月到十二月仍沿用弘光元年年号。史籍中有“监国鲁某年”和“鲁监国某年”的不同用法,从现存鲁监国颁发的印信来看,两种纪年方法都曾使用过。隆武政权是以当年七月改元,鲁监国则是次年(1646年)改元,在1645年下半年仍沿用弘光元年。


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鲁监国元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

之后,鲁王还一度遣使前往日本寻求国际援助,后无果,退居金门。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朱以海在金门病逝,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鲁王监国朱以海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鲁王监国朱以海之墓


四、隆武帝朱聿键(1645-1646)


在封建时代帝位的继承,血统的亲疏是个重要条件。唐王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桱的八代孙,在谱系上同崇祯皇帝相距很远,按常规是轮不到他的。而且朱聿键和其他藩王人生经历有很大的不同,虽说贵为王孙,在出生以后的四十三年里除了七年奉藩之外,其余岁月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灾多难的经历使得他受到了其他范围所没有的磨练,增加了许多人生阅历,也塑造了他坚强不屈有勇有谋的性格。他是位胸有大志的人,在国家处于危难时期正是振臂一呼、聚拢人才担当最高统治者的不二人选。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隆武帝朱聿键


1645年6月11日,唐王朱聿键见潞王朱常淓等已决定投降,不胜愤慨,在一批文官武将的支持下,离开杭州前往福州筹办监国,随后以明朝藩属即皇帝位。尽管他颇想有一番大作为,重建明朝江山,重整朝纲,可是他毕竟出身草莽,而且一年以前还是高墙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没有足够的名分,这一天生的弱点,使得他在朝廷中处处掣肘,不得不依赖倡先拥立他的福建实权派任务郑芝龙、郑芝豹兄弟。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朱聿键是位有恢复大志的君主,他所采取的政策大体上也都是正确的。特别是针对崇祯、弘光朝的弊端,隆武帝即位之初就推行几项政策,成效显著。可实际上真正效忠于他的人并不多。1646年8月21日,隆武帝从延平行在起程前往江西赣州。他并没有意识到噩运已经临头。在没有多少军队护送的情况下,还带了大批书籍和宗室、随驾人员,根本没有轻装前进。而清军追兵则悄悄跟进,追至汀州隆武帝朱聿键被擒,一同被擒的还有曾皇后以及妃嫔数人

,大学士周之藩、熊伟等被杀。隆武帝大约在被俘之日即遇害于长汀。当然,也有一说隆武帝是被押往福州然后斩首的。一代英明帝王就这样殒命,真是可惜可叹!


五. 永历帝朱由榔(1646-1683)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孙。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永历帝朱由榔


而此时唐王弟朱聿粤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朱由榔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颠沛流离,处境极为险恶。


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8—1650年,金声恒、李成栋等反正明军先后被清军剿灭,何腾蛟、瞿式耜等明朝重臣相继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永历政权,独立抗清。


公元1658年,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于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他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吴三桂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发兵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他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哭着相随。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此后,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


南明皇帝的悲惨结局


据记载,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满洲将领不赞成,爱星阿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安南将军卓罗也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于是,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维恭子抬到门首小庙内,用弓弦勒死。随即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次日,清兵至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云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烟消云散。


值得注意的是:1. 永历帝逃亡缅甸达十五年之久,是当时的流亡政府,据说还曾写信给罗马教皇,请求派兵援助;2. 永历帝也是汉人中的最后一任皇帝,此后的皇帝中再也无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