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鄒平水杏是山東省優良杏樹品種,具有個大、早熟、味甜香濃、色澤橘紅美觀、早實豐產等特點。露天栽培6月初即可成熟上市,平均單果重98g,最大果重135g。鄒平水杏原名“張高水杏”(因其原產區張高村而命名),在當地已有400餘年的栽培歷史,久負盛名,因1987年在山東省杏鑑評會上被評為早熟優質水杏第一名,並自此正式命名為“鄒平水杏”至今。目前,鄒平水杏在山東省鄒平縣南部山區發展規模已達到1760h㎡,年總產2.3萬t,年總銷售收入1.38億元,水杏產業已成為當地山區農民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但多年來由於早春氣候變化無常,常有晚霜來襲引起氣溫驟降,對早花的鄒平水杏造成凍害,導致杏大幅減產。

針對這個情況,我們於2013年春開始進行了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試驗,獲得了豐產、穩產、高效的良好效果。現將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1 試驗園情況

在鄒平縣黃山街道辦事處賀家村建立試驗園,建設冬暖式大棚4個,面積2400㎡。試驗園位於鄒平縣南部山區,屬丘陵砂石山區,海拔30~80m,年日照時數2619.3 h,年平均氣溫13.1 ℃,≥10℃的年活動積溫4285.4℃,無霜期193d,初霜日平均在10月23日,終霜日平均在4月9日。土壤為褐土,pH值7.2,有機質含量0.65%。平均年降水量633.5mm,而杏果發育的4-6月份平均降水只有10mm餘,容易造成乾旱、落果嚴重,品質下降。通過水杏保護地栽培試驗,避免了晚霜危害,改善了生長髮育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杏果4月中旬提前成熟上市,建園第3年開始每年冬季扣棚,連續扣棚第2年每棚產杏果683kg,折算平均每667㎡產量760kg、產值4.56萬元(按市場價60元/ kg計算),比露天栽培提前成熟上市40d左右,效益是露天栽培同齡園的9倍以上。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 保護地栽培技術

2.1 溫室建造與建園

按棚內東西長度75m、南北跨度9m建棚,矢高3.5m,每棚淨栽培用地面積600㎡,棚體為磚石結構,棚架為水泥柱與鍍鋅鋼管連接。選擇鄒平水杏為主栽品種,選用二花槽為授粉品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比例為81,點狀配置,株行距2m×3 m,南北行向栽植。前期進行養根壯樹擴冠、促花栽培管理,第3年冬季開始,於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扣棚,進行促成栽培管理。

2.2 溫、溼度及光照調控管理

在杏樹樹體滿足低溫累積時數(休眠期氣溫達0~7 ℃下)800~900h後進行扣棚管理,薄膜採用防滴水透光膜。扣棚覆膜後,關鍵要抓好棚內溫、溼度及光照的管理。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2.1 溫度管理

前期採取棚內逐步升溫的方式,以保證樹體逐漸適應小環境條件,具體操作要求:白天拉起部分草苫,第1階段維持時間4d左右,只拉起草苫的2/5左右,棚內溫度保持在8~12 ℃。第2階段維持時間5d左右,只拉起草苫的2/3左右,棚內溫度保持在10~15 ℃,第3階段維持時間6d左右,拉起草苫的4/5左右,棚內溫度保持在10~18 ℃,經15d左右前期處理後再將草苫全部拉起,促使棚內快速升溫,整個過程夜晚要全部蓋好草苫進行保溫。花前,棚內白天溫度要控制在20~25 ℃,夜間溫度控制在7~10 ℃為宜。注意嚴格掌握好花期溫度,要求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 ℃,夜間溫度控制在10 ℃左右;花後4周,白天溫度保持在25~26 ℃,夜間溫度保持在10~20 ℃。杏果採收前,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6~29℃,夜間溫度15 ℃左右,晝夜溫差大可以促使杏果內成分轉化,有利於提高果實品質,但此階段白天溫度不應超過32 ℃,否則容易引起落果,造成果實品質下降。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2.2 溼度管理

溼度管理要注意區分棚內空氣溼度和土壤溼度的要求。一般要求空氣相對溼度花前控制在80%左右,花期保持在50%~60%,其他栽培管理階段可控制在60%左右。土壤溼度一般在灌足防凍水、澆透花前水措施下即可滿足樹體要求。如需地面灌水,水要利用預先建設的預溫水池經過預溫後在早晨灌入,傍晚灌水易引起裂果。避免大水漫灌,可採用滴灌、揭膜通風、行內覆蓋地膜來降低土壤溼度,從而達到控制空氣相對溼度的目的。

2.2.3 光照管理

鄒平水杏是喜光性樹種,栽培中注意強化光照管理。在溫度允許範圍內,儘量早揭草苫,晚蓋草苫,適當延長光照時間,陰天如無雨雪也可揭苫充分利用散射光。夜間可進行人工補光,每棚間距3m在棚脊上安裝60W白熾燈泡1個,高度2m,照射時間從日落蓋草苫後至夜間22點。要及時清掃棚膜,以利於光照充分。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3 肥水管理

加強肥水管理是增加樹體營養積累,提高花芽質量,保障杏樹坐果率的有效措施。秋季9月下旬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廄肥、堆肥、人糞尿為主,一般每667㎡以有機肥3000 kg混合磷酸二銨50 kg、硫酸鉀複合肥50kg施入

扣棚後至硬核前要避免施用尿素,以防枝葉徒長。花期儘量少澆水,如因乾旱確需澆水以滴灌為好。在果實著色後控制用水,以促進上色和成熟。為及時補充杏樹樹體的營養消耗需進行根外追肥:花前用0.5%的尿素液噴乾枝,盛花期噴0.3%的硼砂+0.3%尿素液,以提高坐果率,謝花後噴0.3%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果實成熟前15d噴0.3%的磷酸二氫鉀液,促進果實著色。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4 整形修剪

幼樹期疏剪過密的枝條和徒長枝,多保留小枝、輔養枝,以加速成形,促進早果豐產。盛果期隨樹齡增大,結果漸多,適當疏剪細密枝和過密的花束狀果枝,合理疏花疏果,減少因結果枝衰弱而使花器退化的現象。要注意控制棚室南部的杏樹高度,保持樹體低於棚膜20~40cm為宜。

2.5 花果管理

保護地條件下形成的小環境不利於授粉受精,因此要採用人工授粉、花期放蜂等方法提高坐果率人工輔助授粉以點授法為最好。盛花期採用能抗低溫的壁蜂授粉,一般每667㎡釋放壁蜂50~100頭即可。在蕾期疏去弱花及發育不良的晚開花蕾。疏果要根據“留優去劣”的原則,疏除畸形果、小果、病蟲果,長果枝留4~6個果,中果枝留3~4個果,短果枝留1~2個果。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6 病蟲害防治

杏樹保護地栽培的主要病蟲害為褐腐病、瘡痂病、蚜蟲、蟎類等。要堅持以預防為主,不用或少用農藥,配合應用生物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扣棚後用5°Be的石硫合劑噴灑全棚1次,落花後每隔10~15d噴1次80%大生M-45藥液600~800倍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連噴3~5次。發生蚜蟲和蟎類時,可分別選用10%吡蟲啉4000倍液、15%達蟎酮17500倍液噴霧防治。要注意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在杏果上市前安全用藥。

鄒平水杏保護地栽培技術,掌握好以下幾點,輕鬆提高產量

2.7 採收及揭膜後管理

4月中下旬進入杏果採收期。採收完畢要經過8 d左右的晝夜放風鍛鍊後,使樹體抗逆性得到提高,當外界日平均氣溫達到15 ℃以上時方可揭膜。揭膜後要加強對杏樹的夏季管理,對結果枝和棚內梢以疏剪長放為主,不宜多短截,以利於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狀枝,疏除結果後的過細衰弱枝,中度回縮骨幹枝,疏除過密枝、交叉枝、下垂枝,以摘心為主控制棚外梢旺長,促發短枝。對過高過大的樹體進行限高疏枝處理,解決光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