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初三了,数学110分以上,但是他喜欢做题复杂化,绕弯。请问有什么方法改变?

冰雪1687738


不同的学生在做同一道数学题目时也许会有不同的解法,但只要解答思路和过程合理和正确,那么最终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只不过所花费的时间会略有不同。这体现除了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和水平之间的差异。

如果是120分的满分,能在110分以上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基础是比较扎实的,知识结构方面没有多大的问题。到了初三,数学上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考试题目的最后一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做不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练习和考试中,把题目做对是第一要务,也许我们的方法和思路不是很简便,但是只要是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可以的,题目的解法和思路往往不局限于一种。也许对照答案来看,孩子解题的方法不够简洁,可是比较简便的方法孩子不一定能想得到,也不一定能理解,所以只要能解答出来就值得表扬和鼓励。


把题目解对是第一步,然后再引导孩子多去继续思考,看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和思路,引导孩子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所给的参考答案也许是多位老师花了很多的心思才做出来的,其中蕴含着很多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这是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经验共同影响下决定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肯定还是跟老师有些差异的,也需要承认这种差异。


做题绕弯,复杂化体现的就是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思维不够本灵活,对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也许在其中某一步孩子没有意识到,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题后多花时间去思考和总结,对照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与比较简洁的方法和思路之间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然后再找一些相类似的题目来分析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新方法和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于这种情况,也没必要过份去苛责和要求,很多时候最基本的原式的方法看起来是最笨拙的,但往往是最基础的,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对基本思路和方法完全掌握之后,再进行的改善和优化。做题绕弯和复杂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做题的速度会慢一些,花费的时间更长一些。


要想得到改善和提升,就需要在做题后多花些时间去总结和思考,但在自己独立完成的时候还是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来做。有空余的时间时可以尝试把一道题目用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着重去理解不同方法和优点和缺点,然后再来不断地的优化和改善。


胡老师数学教育


我不是数学老师,但我儿子小学1-2年级时做数学也爱绕弯。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他要想半天。看着他耗了很多时间,想提醒下他,他就说我把他的思路打断了,还冲我发脾气。

有一阵子他不喜欢数学课,数学老师也说他反应慢。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还是无意中才发现他的计算方法有问题的 。

有一次我让他把解题过程说一下,才发现他绕了弯子。

比如说8+7=?。他会把8拆成5+3,再把7拆成5+2。也就是只需用一次凑10法,他要用两步去凑5。这就多了两步。脑子里步骤多,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容易混乱。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习惯用那个简洁的凑10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旦一个人习惯了某种思维方式,纠正就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你一提醒他他就马上用新的方法。有时候他会不由自主的用那个老办法。

另外我也观察到,他在某些类型的问题上思维很快,他的解题可能比正常解题步骤还要简洁。

所以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家长可以从下面两点去帮助孩子。

1、做题喜欢复杂化可能只是对某些知识点,而不是对这个学科就喜欢复杂化,帮他找出这些点很关键,一旦他尝到在这些点上用简化的方法做的好处,他才会更自觉的改善别的点。

2、纠正思维是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同类型题目的强化训练。帮他找他容易绕弯子的知识点的数学题,强化训练他用简洁的办法去做,达到一定量时,他的思维就扭转过来了。

当然,小学的数学比较简单,我们家长自己就可以一对一帮孩子纠正。初三数学更难了,还要面临中考,如果家长没有这方面专业背景,可以考虑请个专业的老师来辅导。


乐芝全脑教养


我遇到过一些类似题主所说的孩子。但是他们每个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尽相同。我分开说,希望对题主有用。

一,基础知识不熟悉

这个基础知识,主要说的就是数学上的基础公式。我遇到过一个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解决的,他的计算和证明过程异常复杂繁琐,我发现他是在计算和证明过程中,先去导出一些基础公式,然后再套用计算。于是就显得很绕弯。解决方式就是让孩子把之前的所有基础公式重新复习,记得滚瓜烂熟,之后也就没有答题绕弯的现象了。

二,解题思维上缺乏自信心或者是自信心爆棚

这一类学生,他对于每道题的逻辑理解,与旁人不同,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就是有个学生做一道面积的题目,标准答案是算出大面减去多余面积就行。但是这个学生却选择画辅助线,然后证明所求的图形面积和辅助线形成的面积相等,最后求出辅助线形成的面积,就得出答案。的确很啰嗦复杂,但是答案肯定是对的。我觉得如果是这样,倒也不用强行让他改正,因为这一类学生往往思维很活跃,尤其是作文写得极为精彩,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不拘一格。

三,接触的题量题型较少

这一类学生平时基本上除了课本和练习册之外,很少做其他题目,所以习惯了用固定的思维方式解题。因此遇到一些题型有不同变化的情况是,他只能先按照既定的习惯,把题目分解为之前自己习惯的问题,最后整合出所要求的答案,这样也会出现做题复杂化和绕弯的现象。解决方法就是题海战术,做的题多了,遇到的不同解题方法也就越多,慢慢形成新的思路,也就没这个问题了。

孩子做题是个锻炼其思维逻辑的过程,家长也不必过度强行改变什么,这里面只有不同,没有对错。强制迅速的改变其一贯的思维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闲人渡舟


跟我们家综合一下,我们家从不绕弯,看两眼看不明白就说不会


都他嘛神人啊


请个1对1,让老师用更简单的方法,觉得好自然会用。


永免奥数天天学


哈哈,这个问题在我心里好几年了。俺闺女也是这种情况,目前也是初三。为了这个事我初一就咨询她的老师,咨询了好几个老师,老师说不用特意给她改这个习惯,这个习惯也有好处,就是答题认真仔细,轻易不会粗心出错。老师说以后到了高中知识越来越难这还是个优点。缺点当然就是答题费时间,但最后答案肯定是正确的。不知道你小孩其它课成绩怎么样,俺闺女反正目前没有弱科,数学每次基本都是满分,我也就不纠结这个事了。如果小孩学习好这都不是个事,我想咱还是顺其自然吧。


你的名字已存在


如果基础打好了,说明一般题型难以满足他的兴趣,可以做一些开放思维的题


秋樱


不用改变。顺其自然,保护好他的兴趣,开发新的兴趣。快乐成长比什么都好!


征骑


你家孩子喜欢做题复杂化,绕弯子,我以为是件好事儿。他是不是一道题至少用两种方法以上的做法?他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但有的题没必要去刨根问底,比如计算一个容器的体积,没必要知道这容器是啥材质的,计算出结果即可。个人观点,不必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