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一段圍牆,600年來無人拆除,如今仍需定期維修和保護

在今天的陝西西安明城區的一處街道上我們可以看得見一堵破敗不堪的圍牆,從這堵圍牆的表面看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圍牆是上世紀的。

其實並非如此,如果是上世紀的,當地政府也就不會每年撥款修繕了,而且這堵圍城還成為了西安名勝古蹟之一,被當地政府當做文物保護起來。

說這堵圍牆是文物,確實是真的,因為它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所建。朱元璋的幾個兒子當中有一個名為朱樉的,在朱元璋登基之後被封為秦王。

西安的一段圍牆,600年來無人拆除,如今仍需定期維修和保護

洪武三年,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孫依次分封到全國各地就藩,當時朱元璋十分看重西安這塊風水寶地,所以將西安分封給了自己的兒子朱樉。

從洪武三年開始,秦王府城就已經開始興建,到了洪武十一年初才落成,可以說期間是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

秦王府是根據當時朱元璋的要求所建,當時的佔地面積為1.5平方公里,按照當時的西安城佈局設計,秦王府所在的位置正是西安的市中心。

西安的一段圍牆,600年來無人拆除,如今仍需定期維修和保護

朱樉就藩之後,秦王府又不斷的被修建擴大,一直延伸到西安城東西面,在洪武十一年末才形成了今天的城垣規模。在之後秦王府成為了中央在西安的都城,而且當時秦王屬於西安的最高長官。

根據史料記載,秦王府不僅設有署官機構,還有不少兵馬,與當時的燕王朱棣和大同代王統稱為“三塞王”,到明末秦王后世已經在西安世襲了13代,歷經260多年。

根據史料記載,秦王府城垣外牆長達9.3裡,內牆長達5裡,而實際上秦王府大城周長為13.9公里,因此當時在西安,民間也將秦王府稱為“周十四里”,秦王府城在西安是當時最大的建築群,不僅如此,與其他藩王的王府相比,秦王府的規模也是最大的。

根據史料記載,秦王在明朝是北方藩王之首,是明朝地位較高的藩王之一,而且當時的西安十分富庶。在明朝末期,國家戰亂不斷,所以秦王府多次遭到破壞,到了清朝時期,秦王府基本上被破壞的差不多了,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了一堵圍牆。因此這堵圍牆在今天也算是珍貴的文物了。

西安的一段圍牆,600年來無人拆除,如今仍需定期維修和保護

今天的秦王府遺蹟不僅對考古界研究明朝藩王相關史料有極大的作用,也為今後在建築方面的研究有著極大的價值。秦王府並不像其他藩王的王府一樣,而是擁有祭祀、園林,生活起居四大場所,規模宏偉,朱元璋當時還要求在王府建設前殿、中殿和偏殿,前殿為承運殿,中殿為圓殿,後面的為存心殿。可見在朱元璋時期,秦王的位置是比較特殊的。

從秦王朱樉開始之後的歷代秦王都在朱元璋時期王府的基礎上加以擴建和修繕。成為西安當時的地理座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