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蝙蝠的存在对人类有益?消灭反而不好?

量子宇宙


你好,蝙蝠它身上是有好多病毒,就像毒蛇,它身上的病毒就是为了生存而存在,无论啥样动物都有它的自身保护装置,包括为了防止外来入侵,包括食物的免疫系统,包括咱人,也有免疫细胞就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如果是因为它身上有毒,或者咋样去灭了它,这是不正确的,生物链上来讲,每个动物的灭绝都可能带来生物链上的平衡,就以蝙蝠来说,它身上的毒,就是它自身的免疫,能吃蚊子,能吃苍蝇,能吃一切有病菌的虫子,如果把它灭了,蚊子,苍蝇,就会失去平衡,每个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谢谢


银杏叶的味道


我们家的瓦房盖了快三十年了,盖好没几年就来了许多蝙蝠,每年的夏天天刚刚黑就在屋前飞来飞去,冬天不知去向,小时候我特别害怕,有时候它们飞进屋里,有一次还被我老爸打死两只,主要是怕它吓到我们。后面慢慢习惯,就不觉得害怕了,现在每年夏天也有,屋前房后都有,我观察它们是躲在瓦里面,有的躲在木头的缝隙,天气转凉就不见了。


川乡小何姐


自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努力阻击疫情。我们每天呆在家里,第一次以“足不出户”这样的方式为我们的祖国做着特殊的贡献。在这期间我们最大的疑问就是,新冠病毒最初从哪里来?中间宿主又是什么?就这样蝙蝠这种神奇的“黑暗”生物又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种以蝙蝠为题的文章层出不穷,导致了很多人在问,这种生物既然是移动的病毒库,为什么我们不把它彻底消灭了?

说明我们现在从心里现在畏惧蝙蝠,可能有人下次见了蝙蝠会主动去伤害这种生物。我想为蝙蝠说句话,因为它们的存在真的很重要,甚至跟你的生活还息息相关。

蝙蝠的活动范围和食性并不会给人类造成困扰

蝙蝠在哺乳动物中是非常大的一类生物,仅次于啮齿目,它们分布广泛,除了南北极以及一些比较与世隔绝的岛屿外,全世界都能找到蝙蝠的踪迹,而蝙蝠这种生物根据体型又可分为: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食果蝠和食虫蝠)。

从它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体型较大的蝙蝠喜欢食用各种水果以及植物的果实,而体型较小的蝙蝠则多以昆虫为食,还有一小部分食肉、食血的。其中一只体重只有十来克的蝙蝠在一年中就能吃掉3.6千克的昆虫,这其中当然包括很多对人类来说有害的昆虫。而最近在网上看到的印尼“蝙蝠汤”,那里面躺着就是水果蝙蝠,又被称为金冠飞狐,它就是以水果为食,也是体型最大的蝙蝠,已经基本被干灭绝了。

所以蝙蝠从食性上来说,并不会给我们人类造成任何困扰,你可能会说还又一些食肉和食血的。确实这类蝙蝠具有攻击性,但是蝙蝠一般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坑洞、矿坑中,很少会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圈有交集。并不会给我们造成威胁,还记得我上次见蝙蝠已经是20几年前了,在我们村里就见过那么一次。当然蝙蝠除了吃害虫,水果以外,还干了一件你意想不到的事。

蝙蝠在也是勤劳的授粉者

当我们一提到植物花朵授粉时,通常想到的是鸟类和蜜蜂。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蝙蝠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蝙蝠的授粉过程大规模的发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甚至有些地区的作物更依赖于蝙蝠的授粉。这包括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局部地区。

蝙蝠可以帮助世界上的许多种水果授粉,其中包括香蕉、芒果、桃子、榴莲、番石榴和龙舌兰等。据信,每年约有500多种不同类型的热带植物通过蝙蝠的作用成功授粉。而且蝙蝠在授粉的时候经常会飞很长一段距离,这也有助于保持作物生长区域的高度多样化。

蝙蝠喜欢不散发强烈气味或颜色鲜艳的花朵,这些花朵也含有大量的花蜜,这点与蜜蜂恰恰相反,而且鸟类和蜜蜂上白班,蝙蝠上的是夜班。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白天授粉的一切都发生在夜晚的蝙蝠身上。

还有许多蝙蝠在自然界中经常会远距离的迁徙,因此它们可以完成远距离的授粉过程。甚至会把一些新的植物引进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因此蝙蝠在整个植物界的授粉过程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龙舌兰酒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酒精饮料。它是从龙舌兰属植物中提取的。而墨西哥长舌蝙蝠就负责传播大部分龙舌兰的种子已经为其授粉,所以下次你再喝这种酒的时候一定要感谢蝙蝠。

蝙蝠在保护农作物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蝙蝠为授粉做了这么多,这是它们在许多地区受到保护的部分原因。因为人们意识到,如果蝙蝠在特定地点被消灭,将严重阻碍许多植物、水果和花卉的发展。

此外,蝙蝠也以保护农作物而闻名。他们每年要吃掉大量的破坏农作物的昆虫,包括六月甲虫、蝽象和玉米螟。没有蝙蝠的帮助,有害农药的使用将显著增加,并对人类造成威胁。

总结:

蝙蝠对人类总体来说,益处大于弊。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蝙蝠去破坏农作物的果实,但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以野果为食。还有尽管蝙蝠携带100多种病毒,但它并没有主动去传播给人类。相比之下,蚊子应该比蝙蝠最可憎。

蝙蝠庞大的种群,以及生活的地方,我们也不可能消灭蝙蝠,但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蝙蝠,地球上的生态链肯定会被破坏。


量子科学论



蝙蝠名声不太好,许多人害怕蝙蝠,但事实上,没什么可怕的。蝙蝠身上携带多种疾病,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舒服。蝙蝠携带狂犬病毒,而且每年被它感染的人比狗感染的人还多。吸血蝙蝠可以在人睡觉时咬人,而人甚至感觉不到。 许多人害怕它们,连欧洲吸血鬼的形象也来源于蝙蝠。


由于蝙蝠是夜行动物,它们夜晚会四处活动,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传播埃博拉等病毒。这种病毒的空气传播非常高,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应该注意清理蝙蝠生活的地方。最好让专业人员来清理遗留的尿液和粪便。不适当的清洁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蝙蝠粪便干燥后产生的灰尘释放出有害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体内。

虽然应该把接触到的任何蝙蝠都当作野生动物,但它们本质上是非常温和的。大部分蝙蝠们不会主动咬你或吸你的血,它们其实很怕人,只想逃离你。这就是为什么当蝙蝠受到惊吓时,它们会尽可能快地逃跑,它们不会在人类通过的时候攻击人类。



蝙蝠的存在对人类很有益处。 例如,在一些地区,农民收集蝙蝠粪便给农作物施肥,因为它们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某种蝙蝠粪也是制造火药的关键成分。热带蝙蝠有助于传播水果种子和给花朵授粉。没有它们,我们享受的水果会减少。


蝙蝠也使我们免受各种昆虫如蚊子、苍蝇、蛾子的侵害,一只蝙蝠在一个小时的进食时间里可以吃掉多达1200只昆虫!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都有几亿只蝙蝠外出捕食它们,昆虫很快会成为一场失控的噩梦。人类应该找到与蝙蝠保持平衡的方法,确定这些生物能够与人类和平生存。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一种平时很少看见,基本上是从书本里才知道的神秘的小动物——蝙蝠。

在很多文章中,人们知道了蝙蝠身上携带了近百种病毒,可以生活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在体温高达40度的情况下还能生存近30年,于是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生物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甚至还有人提出了“消灭蝙蝠”的说法。

蝙蝠的存在究竟是不是一种威胁呢?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通称,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飞蛾、蚊子、金龟子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还有部分蝙蝠会以果实、花朵、花蜜来作为食物,而在采食花蜜和果实的过程中,它们也间接完成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植物授粉。

是的,事实上,在热带气候地区,蝙蝠是非常重要的传粉者,据统计每年大概有约528种热带植物通过蝙蝠授粉,比如榴莲授粉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蝙蝠来完成的,而东非大草原上的猴面包树更是几乎完全依赖蝙蝠授粉繁殖。可以说,如果没有蝙蝠授粉的话,那么被誉为“非洲生命之树”的猴面包树就很有可能会面临灭绝的处境,而大草原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将会因此受到严重的破坏。

当然蝙蝠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

它们可以飞行数千公里,在食用那些野生果子的同时也将种子播散到各地,从而扩充了区域物种的多样性。

另外,虽然蝙蝠体内携带了多种病毒,但它们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医药价值,比如蝙蝠的唾液里含有抗凝剂,可以阻止血液凝结,所以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种抗凝剂进行开发,制成可以预防中风的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类无休止地开发自然资源,使得蝙蝠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它们的数量呈现出极速下降的趋势。

很多人不喜欢蝙蝠,是因为它昼伏夜出的神秘,是因为它夸张奇怪的样貌,或许还有它身上带有的那些令人谈之色变的病毒。

但请注意:

你可以拒它于千里之外,但不要伤害它——因为它也是自然之子。


罗Amy姐姐


蝙蝠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类有益,而且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蝙蝠属于哺乳类中的翼手目,是除了啮齿类之外第二大哺乳动物类群,全世界共有1400种蝙蝠,在我国就有约160约种蝙蝠。


蝙蝠是夜行性昆虫(其中许多是农业害虫)的主要捕食者,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还是植物的授粉者、种子传播者等等。


在森林中,蝙蝠更是有着重要的价值,是生态系统的维护者,是食物链和生态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蝙蝠消失了,对于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甚至会影响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

尽管蝙蝠看似数量非常多,但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坏、遭到猎杀、农药毒杀等原因,已经造成了蝙蝠数量和种类的大幅度下降,仅仅是中国蝙蝠的种群数量就比2000年下降了一半以上。蝙蝠的减少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研究显示仅仅是北美地区,因为白鼻综合征及风力发电等导致的蝙蝠数量下降造成的农业损失就超过37亿美元!

在正常环境和条件下,蝙蝠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很少,大部分蝙蝠只在晚上出来活动,白天则躲在远离人类的洞穴中休息。真正将蝙蝠与人类联系起来的是人类的捕杀和食用,许多地方都有吃蝙蝠的习惯,食客们在满足口欲和好奇心的同时却不知道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到底有多么可怕。


我们不应该将蝙蝠妖魔化,它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灵,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古生物探索


蝙蝠在历史上至少存在有5000万年了,远比人类诞生的时间要长。长久以来,蝙蝠进化成深居简出、相貌丑陋、夜间活动、警惕胆小的形为和性情特征,哪管世事多么变迁,我自与世无争。然而,十多年前的SARS,以及今年发生的病毒疫情,都把蝙蝠这种似乎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动物,又重新送上了热点。

通过研究,蝙蝠身上的确携带着1000多种病毒,其中有100多种对人类可能产生致病威胁,但是蝙蝠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进化,它们与人类的直接接触机会非常之少,活动空间又基本上与其它动物很少有紧密的重叠。与此同时,它们自身演化出了异常高效的免疫系统、飞行时体温升高机制、细胞DNA修复能力,让身上那么多病毒也拿它没有办法,始终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蝙蝠属于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奉献者,让那些病毒完全在自己的身上自生自灭,根本不会主动去接触其它动物更何况人类。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蝙蝠,对于人类来说是有益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捕食大量害虫,比如蚊子、蛾子、金龟子等,一个夜晚甚至可以捕食2000只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作物受到害虫蚕食的程度,同时也减少了我们人类自然直接被有些害虫叮咬的困扰。

二是可以传授花粉。有些热带和亚热带的蝙蝠以采集花蜜为食,它们在吸食花蜜的同时,身体会沾到花粉,在飞到另一朵花上的时候,可以起到为花授粉的作用,这与蜜蜂、蝴蝶等传授花粉的机理是一样的。不过,蝙蝠更喜欢在夜间吸食那些颜色不太鲜艳、香味不太浓烈的花的花粉,而且授粉范围更广,对于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具有很多研究价值。人们之前正是从蝙蝠身上学会了定位回声技术发明了雷达等一系列探测设备,除此之外,蝙蝠的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医学和农学研究价值,而蝙蝠对病毒的免疫机理、细胞DNA修复机制我们目前还尚不明确,不过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将会对医学以及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飞跃性的推动作用。

不要因为病毒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而蝙蝠身上携带大量病毒就将蝙蝠妖魔化,毕竟它不会主动去传染人类什么疾病,这些疾病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欲望,在于自己对自然的无限索取,在于对其它生物的侵扰和伤害。在正确处理和战胜此次波及全国的疫情之后,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共处之道,更好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为地球及其所有居住其上的所有生灵们,创造更加和谐的生存环境。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一个注重科学与环保的创作者,期待您的关注和评论,谢谢!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为什么有人说蝙蝠的存在对人类有益,消灭反而不好?蝙蝠携带了一百多种病毒,而其中的60多种都有可能会感染人类,从骇人听闻的埃博拉病毒,到曾经的SARS冠状病毒爆发,这些病毒都指向了一般只在夜晚出没的蝙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简单粗暴地认为,我们就应该将这些病毒“蓄水池”彻底消灭。然而,蝙蝠灭绝是否能彻底隔离病毒,人类的正常生活又能够离开蝙蝠的存在吗?

或许很多人都有所不知,蝙蝠也同其他物种一样拥有不同的种类。尽管蝙蝠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其广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但主要还是集中在陆地生态环境中,像南北极和偏远小岛这样的地形则不见它们的踪影。作为翼手目动物的蝙蝠,又被细分为大、小蝙蝠亚目两个类别,主要以水果为食物的前者,会比主要以虫子、血和肉为食物的后者体型更庞大。

这两种不同的蝙蝠亚目,除了猎食、体型上的区别之外,还呈现出不同的地域分布特征,小蝙蝠亚目主要分布在东西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比如,菊头蝠科和吸血蝠科;而大蝙蝠亚目则整体分布在东半球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只包括了狐蝠科1科。在地球现阶段的自然环境中,已知现存的蝙蝠达到了九百多种,而我国境内大约分布着81种蝙蝠,成为了数量级仅次于啮齿目的哺乳动物类群。

虽然,蝙蝠这个群体的总量较为庞大,但它们也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样,随着气候的变化,已有不少种类的蝙蝠数量急剧减少,甚至趋于灭绝的边缘。但不同之处在于,蝙蝠数量的减少还跟人类活动有很大关联,人们为了保护木材、消灭昆虫,往往错误的观念致使他们将蝙蝠一起捕杀。当可供蝙蝠栖息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少,个别种群现存数量减少便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事实上,虽然蝙蝠携带了多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病毒,但它们的栖息地一般都距离人类的活动区域较远。而且,它们的出没时间也主要集中在夜晚,普通人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直接接触到蝙蝠的。也就是说,蝙蝠的生活习性,其实已经与我们人类互不打扰。况且,也并不是所有蝙蝠都携带了可怕的病毒,它们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人类的正常生活也离不开蝙蝠的存在。

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而地球上大约有三分一的森林都需要蝙蝠来进行“播种”,更有多种植物需要蝙蝠充当传粉者;与此同时,蝙蝠还能消灭大量的害虫,相当于自身质量三分之一体量的昆虫数量,比如蚊子和夜蛾等,数据化可体现为最高3000只以上/每晚。绝大多数的小蝙蝠亚目都会捕食昆虫,那些夜行性昆虫主要就是通过蝙蝠发挥的作用来控制数量的急剧增长。

相信对生物链有所了解的人都有该知道,任何一种现存在地球上的生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总是位于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简而言之,蝙蝠除了会播种、传粉和消灭害虫之外,同时还是其他动物的捕食对象,比如,蛇和猴子等,而有些鸟类在一天内食用的蝙蝠体量可达到每天食物需求的一半左右。人类也处于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不管是害虫数量的失控,地球森林面积的减少,还是其他动物食物来源的匮乏,都会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非常严重影响。


孙远远


蝙蝠(檐老鼠)这种飞行动物,与灰老鼠相比,老实多了,家中有老鼠真叫人人恨。蝙螎是白天倒挂在洞穴或阴暗处,与人类无争,晚上出来觅食害虫,是一种有益的飞行小动物。这次的病毒如果真的来源于蝙蝠,是必灭无憾。如果与病毒无关,保护蝙螎的生存,同样也是保护了生态的平衡。


九九雷


蝙蝠又称天鼠、挂鼠、天蝠、老鼠皮翼、飞鼠、燕别故、蜜符、岩老鼠。它们早在5000万年之前,就已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了,是几乎与恐龙同时代的存在。

可能有的人会说,蝙蝠是这个世界上最毒的东西,很多传染病都是和它们有关。若是消灭了它们,我们不就安全了吗?

首先,这件事情人类是真的做不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从蝙蝠的分类说起,蝙蝠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翼手目。这里还有两个亚目,分别是: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其中大蝙蝠亚目和与灵长目亲缘非常近。而且人类和蝙蝠都属于哺乳动物,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很容易感染上蝙蝠体内病毒的原因之一。

其次,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这也使得它分布及其广泛,除了极地和一些岛屿之外,都能够找到蝙蝠的踪迹。这也使得它们数量众多,目前已知的有19个科,185个属,962个种。客观地说,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消灭蝙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蝙蝠实在太多太多了。澳大利亚政府曾经要想试图消灭入侵的兔子,当时澳大利亚的兔子总数高达100亿只。澳大利亚政府用了各种办法,甚至是使用了病毒,也没有能够把兔子彻底消灭。

这还仅仅是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去消灭一个物种,而蝙蝠分布于世界各地。有很多在人类从未踏足过的深坑当中,加上蝙蝠物种繁多,无论是有物理消灭的办法,还是利用生化武器(比如:病毒)都很难能够把蝙蝠彻底的消灭。

蝙蝠没有错而且话说回来,SARS原本是在蝙蝠体内,但是机缘巧合进入了果子狸的体内,人吃了果子狸才中招。埃博拉病毒原本确实是在蝙蝠体内,但也是后来进入到了各种宿主当中,这些宿主后来被人类吃了,人体才感染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也是人吃了感染了并对骆驼才患病。

换句话说,并不是蝙蝠要让人类感染病毒,而是人类因为猎奇吃了不该吃的,才自食恶果。因为这个原因要去彻底消灭蝙蝠,这真的合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