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學成了“難經”,到底是誰的錯?學著難是因為沒開啟這條門道

如今之社會,不缺乏有才的人,卻缺乏有德之人。

不缺乏聰明的人,卻缺乏智慧的人。

許多人學易,始終沒有入門。對於這些人而言,易經不是“易經”了,而應該叫“”經。(二聲)

易經學成了“難經”,到底是誰的錯?學著難是因為沒開啟這條門道

道德經有言,“天下大事,必作與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先輩聖賢們幾千年前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學任何一門學問,都要從最簡單,最容易的開始。

學易經的學問也是如此,從簡單的開始,那麼在易經之中,什麼最簡單呢?答案就是陰陽和八卦。

1、陰陽

易經學問最簡單的法則就是講究,陰陽平衡,什麼叫平衡?就是陰被陽所伏,陽被陰所制,你動不了我,我動不了你,陽既是陰的保護傘,同時也管控者陰。陰陽平衡就是最好的狀態。平衡關係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構成一個太極。不能東家的陽和西家的陰一起來看

所以我們在劃分陰陽和取象的時候,一定先要看太極,定太極。太極確立之後具體怎麼劃分,要看實際狀況,就算分錯了陰陽,只要記住簡易的法則

,也不會錯到哪裡去

易經學成了“難經”,到底是誰的錯?學著難是因為沒開啟這條門道

陰陽的定義很廣,筆者簡易,看一看,《黃帝內經》中的陰陽應象大論,那裡面介紹了很多具體事物,有機會好好讀一讀,以求更能理解陰陽的屬性,要做到很快就能劃出某事某物的陰陽。

例如;地水師卦,本意是講,征戰打仗,那麼在運用師道教育方面,老師什麼樣的行為是陽?老師什麼行為是陰?學生和老師放到一起看的時候,何者為陽,何者為陰?

如果熟練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當下事物陰陽的分佈狀態建立某件事物的模型,用卦與之對應,反推亦可,用卦來分析當下事物的模型,看它如何變化,從而就能掌握變化。例如天地否,下卦初爻一變,就是履卦,意為,從自己最細,最下面的事改起。所以履能解否,諸位多去動腦筋想想,拿手練一練,看一看,相信諸位能明白的。

易經學成了“難經”,到底是誰的錯?學著難是因為沒開啟這條門道

2、64卦

易經64個卦講了很多事情,講了很多什麼情形下,會發生什麼事,應該怎麼做,說白了就是講得各種各樣的變化,而處於這種變化之中,哪些是我們不能改變的,哪些是要改變的

看起來,實際上萬變不離其宗,易經64個重卦不過是在8個經卦上面發展而來的,8個經卦分別兩兩相重,就是易經的64個卦,一個重卦6個爻,上面的三個爻叫外卦或者上卦;下面的三個爻叫內卦或者下卦。

易經學成了“難經”,到底是誰的錯?學著難是因為沒開啟這條門道

所以只要我們把8個基礎卦,弄懂了,也就可以看懂64個卦了,外卦就當作外部狀態和屬性、客觀來看;內卦則代表內部狀態和屬性來看。

乾卦的卦性是“健”、“剛”;坤卦是“承載”、“寬厚”;巽卦是“順”、“入”;兌卦是“悅”、“柔”,其他的不再說,諸位看圖即可。

這八個卦的基礎含義,也就是卦性,一定得記得清清楚楚,但關鍵的是理解,學易經最忌死。

八個基礎卦引申詳解如下圖:

易經學成了“難經”,到底是誰的錯?學著難是因為沒開啟這條門道

例如,天水訟卦,主旨就是外健內險,從而生訟;澤水困卦,外悅內憂,一定是處於困境之中,求上不得,也下不去。

而我們在看64個重卦的時候,還要看根據爻和爻的位置;相對應爻的陰陽屬性來作比較,放到一起看,其中,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六爻常常放在一起看,也有時候看一個爻,需要拿其他兩個爻一起來作比較,一個距離目標爻近一點的,一個遠一點的。這種情況一般是在看一個重卦的君位,也就是五爻時,會用到。

疫情當前,祝願諸位大吉大利,身心安康,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