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

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01 家庭教育,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那小子做事情總是不自覺,什麼事情都要監督他。”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自覺”,是因為他身上的“惰性”,而這種“惰性”直接來源於父母本身。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想培養出一個熊孩子很簡單,由疼愛到溺愛,孩子被嬌慣放縱久了,就會變成熊孩子。

而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很簡單,那就要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02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有點狠心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

在《嚮往的生活》中,劉憲華同樣自爆了自己被父母逼著學拉小提琴的經歷。

小時候的他根本不願意去學,直到十一、二歲時,參加了一個比賽才開始喜歡拉小提琴。

在一旁的Angelababy看到劉憲華能把小提琴彈奏得那麼棒,問劉憲華:“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劉憲華說了一句,“非常非常感謝。”

最後,Angelababy嘆了口氣說:“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那些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難免會帶點狠。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如果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能再重來,錯過了再悔恨當初也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主動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嚴厲督促孩子,這樣才能讓他成才!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03 孩子的自覺性越早培養越好

今年的高考成績一出爐,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馬上“火”了。

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總分730分的高分,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

談到兒子以高分奪得理科狀元的頭銜,楊晨煜的媽媽直言:“我覺得他會考好,但沒想到他考得這麼好。”

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楊晨煜媽媽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

說到底,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時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有一個這麼會教育孩子的媽媽,難怪楊晨煜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高考狀元。

孩子的自覺性培養,越早越好,因為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沒有任何強制的環境中,他將永遠也長不大,也經受不住任何挫折。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

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覺、自律,父母還是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謹以此文,與家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