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此时的秦昭襄王已是残血回头赌红了眼,根本听不进白起的逆耳忠言。

他下令王龁替下王陵,再调集重兵40万再扑邯郸。

王龁是长平之战的前期指挥官,有着较为丰富的对赵作战经验。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但这次换将增兵亦如水泼沙,邯郸城还是那座邯郸城。

局势的发展正如白起所料,秦军远离后方,越境攻都,深入腹地,腹地也是险地!

灾难已悄然降临到这支疲惫之师的头上。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应赵相平原君之邀,他的大舅哥魏国大少信陵君窃兵符,杀晋鄙,联合楚国春申君率兵数十万来救妹夫,与邯郸守军里应外合,大破秦军。

战况急转直下,秦军面临灭顶之灾!

不甘寂寞的白起这时在下面说了句很没政治头脑和政治水平的话,这句话给自已挖了个大坑。"君上不听吾言,今又如何?"

功劳永远是老板的,过错永远是自已的。这都不懂,白起离死也就不远了。

果然,大老板秦昭襄王本来就急火攻心,白起这幸灾乐祸的话不啻是火上浇油。

你白起再本事通天,不是我给你搭个台子,你是个啥?

秦相范睢奉秦王之命腆着脸来劝驾。

白起一看他那副嘴脸就恶心,一句话,病重。

老范碰了一鼻子灰。

一个败报接着一个败报从前线传来,看来没有白起这个屠夫,还真得吃连毛猪。

秦王气疯了。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他对白起撂下了狠话,你就是死也要给老子死到前线去!

王命难违,白起只得上路,相比上一次隐蔽但高规格的奔赴长平前线,这次则更象是押送。

他心里是极度抵触的。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 倒不是君上对他的态度和规格,而是他纯从军事专业角度出发看到,此次攻赵已和上次形势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他可以断死,此战秦军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必败无疑!如再硬扛下去,只会是无谓的牺牲,局面将会愈加的被动和不可收拾。大势已去,非他白起一已之力所能为之。

他现在担心的不是自已的胜败荣辱,而是整个秦国的前途。

忧愤之余,他又发表了些不当言论。

而这些言论都被在他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范睢添枝加叶的递到秦昭襄王耳朵里。(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这是要把白起往死里整的节奏。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秦昭襄王完全气昏了头。

他把邯郸失利的愤怒全部撒在了白起的头上。

杜邮。(今陕西咸阳东)

当白起捧着昭襄王赐给他自尽的宝剑时,脑子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 壮岁从戍,气吞万里,九死一生,秦国的天下一大半是他打下来的,没想到今天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他不服,他要面君,他要申诉。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但他目光遇见和手中宝剑一样冰冷的使者的面孔和目光时,他心里也变得冰冷。

他要给自已这种欲哭无泪的死法找个说法。

"长平一战,我坑杀四十万降卒,得罪于天。得罪于天,无可祷也,我罪当死!"

说罢,伏剑自刎……。

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11月)

他的被赐自尽,成了帝王功高薄赏,鸟尽弓藏的最好诠释 白起这柄屠杀战国战死人口将近一半(据梁启超考证,战国战死兵卒200多万,白起屠近一半)的屠刀最终斩下了自已的头颅……。

原创中篇历史小说《长平悲歌》到此完篇,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