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位於李自成故里榆林橫山石窯溝鄉茅麓界的臥龍寺。

八、再次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一)黑木頭川五龍山是陝北洪門都城、朝拜聖地

榆林市橫山城南20公里處,有一條無定河的支流,名曰黑木頭河,也叫黑木頭川。在黑木頭河下游東側岸邊,有一座酷似烏龜的小山峰就是五龍山,山下是五龍山村。五龍山有法雲寺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的宗教聖地五龍山地處萬崗之中,山形突兀,猶如一條飛龍盤旋而來,龍頭直衝黑木頭川。

考察認為五龍山是陝北洪門都城、朝聖之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位於榆林橫山無定河邊黨岔鎮清涼寺的洪門標誌白塔。

1、法雲寺有一亭閣和一大殿,屋脊中央標有醒目的日月漢字和圖形,這是洪門日月王的秘密標誌符號。2、寺內現存有清康熙初年、乾隆年間、嘉慶年間三個敏感時期重修寺廟的石碑。3、魁星樓也叫青雲臺,正面有匾額石刻青雲二字,與李自成洪門二代明王、李自成第九世孫尹君開(李京開),在張家界九龍洞的手跡“洞放青雲”的青雲二字同出一轍。4、修繕中被拆除的木雕構件中,發現有與廣西恭城洪門都城、王府之地蕉山村一樣的魚龍木雕。5、法雲寺廟宇屋脊瓦當為洪門天地會統一蓮花圖案標誌,與河南荊紫關、丹鳳明王宮、富縣太平村顯身廟、米脂楊家溝馬氏莊園、橫山張存有地隱龍寺、橫山石窯溝王府大院、橫山寄閣寺、橫山青峰寺、華州蘊空山禪院等洪門建築的屋脊瓦當如出一轍。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榆林橫山青雲寺一角。

6、法雲寺後邊有一座大院,設有隱蔽的暗道和前後左右出口,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其建築佈局和格式符合李自成以及秘密反清組織集聚地的基本功能。7、五龍山是一座天然山城,而山下五龍山村則是由料石砌成的石窯洞城牆。8、法雲寺有五座佛塔,其中4座現存完好,佛塔始建何年不詳,但從其風雨滄桑,歲月痕跡的程度來看,塔體建築完整無缺不像是唐代建築。

奇怪的是,佛塔口兩邊,有竹節形狀的磚雕,與寄閣寺會窯的神壇的底邊裝飾石雕一樣。這樣的造型在陝北非常少見,竹節在此寓意南方。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標有洪門圖案和月王標誌的橫山石窯溝鄉劉家大院門樓。

由此可見,黑木頭川一帶是李自成由鴻門變為洪門後,二次潛入故里組建的陝北洪門基地。除五龍山寺外,寄閣寺、青峰寺、臥龍寺、永興寺、石窯溝、拓家畔等地,在建築格式和裝飾材料上,使用的均是洪門天地會標誌性的裝飾材料。

(二)李自成故里有日月王府邸和日月標誌的廟宇

石窯溝是李自成故里長峁墕的政府所在地,距離長峁山只有5公里多。位於石窯溝南頭有一個狹窄的溝口,在這溝口處坐落著一排排古老的石窯洞,看的來這些石窯洞足有300多年的歷史。雖然石窯洞歷經了風雨滄桑,歲月侵蝕,但依然能看出昔日那雄偉豪華輝煌大氣之勢,石窯溝因此而得名。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榆林橫山黑木頭川標有洪門圖案和日月標誌的鴻門寺。

在石窯溝溝口處坐落一座古院落,門樓和恭城蕉山村的門樓一樣,外牆上有磚雕圖案,雕刻有日月圖案標誌、駿馬圖案,還有洪門銅錢標誌。外牆兩側也有磚雕的龍馬圖形,屋脊上有洪門蓮花圖形瓦雕,大門頭有洪門蓮花八角形標誌,旁邊的窯洞門頭上也有洪門天地會蓮花標誌。龍馬圖形標誌不僅寓意馬進門為闖字,即闖王之意,而且有寓意皇帝的日月和龍馬圖形。這些微小的洪門標誌圖案,充分證明這座石窯大院,是李自成洪門日月王府。可以證實此大院是李自成二次回陝北故里隱居的地方。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榆林橫山標有卍字符號的洪門秘密會窯。

洪門天地會在繼續沿用寺院廟宇為反清活動集聚點的同時,妥善巧妙地利用原有寺廟,以擴建維修重建為名,蓄意改換為與之相關的洪門文化名稱。為不引起清政府懷疑,誇大或提前始建和重修年代,編纂一些子虛烏有的歷史典故為背景,利用清政府地方官員為其樹碑立傳,以其合法合理達到隱蔽之目的。這些洪門天地會寺院廟宇建築具有一定的建築規模,每座寺院廟宇均為道佛不分,道佛合一的敬奉原則。一般供奉佛教主神是釋迦牟尼佛,道教主神則是真武祖師爺(鴻門始祖爺)。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榆林橫山清涼寺所在地——黨岔鎮胡興村。

洪門會的標識標誌不像鴻門會那樣,以鴻門寺為統一地標,而是以大殿屋脊日月為標誌,以蓮花瑞芝圖案形狀的建築裝飾材料為標識,作為全國統一的洪門天地會標識標誌。日月合為明字,寓意洪門天地會《會簿》裡的日月王及明王。還有鯉魚龍、門頭、蓮花、屋脊、龍馬、竹節、馬進門等洪門標識標誌,這些都是研究洪門天地會秘密集聚地的重要依據。闖王故里這些發現,證明了李自成自鴻門會後,又在故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洪門根據地。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神秘莫測的榆林橫山寄閣寺。

(三)在寄閣寺隱身的皇帝不是建文帝而是永昌帝

在黑木頭川殿市鎮有一個十分奇特的村子,名曰寄閣寺村。在該村山頂上有一座神秘的寺廟叫寄閣寺,寄閣寺村是因寄閣寺而得名。寄閣寺村形成於明末清初,原住村民為谷姓,祖祖輩輩為寄閣寺護廟者。 

在李自成故里橫山一帶,全縣有420多座廟宇中,大部分寺廟興盛於明末清初,寄閣寺顯得更為神秘。從寄閣寺之名稱以及寺內的鑄鐘銘文來看,寄閣寺即是一座皇帝在此隱身之廟宇。在寄閣寺廟會院落牆上,鑲嵌有巨大的石雕神壇,雕刻著巨幅龍、鳳石刻,皇家帝王氣派與風格十分明顯,傳說建文帝來陝北避難在此隱居。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充滿洪門天地會秘密標誌的寄閣寺會窯神龕。

寄閣寺面積不大,一座典型的陝北窯洞式兩進四合院,在寄閣寺院內的鐘樓裡,吊掛一口高約1.2米,直徑約0.8米的鑄鐵大鐘,鑄鐘為“正德六年”鑄造。根據鑄鐘銘文和廟內石碑記載,寄閣寺由明正德六年始建,在清道光十年、光緒九年有大的維修和新建。寄閣寺唯一鐵證是鑄鐘,大鐘正面有一副陽文鑄造的帝王牌位,上面銘文“皇帝萬嵗”,可證實此廟曾經有皇帝在此隱身。然而在鑄鐘上的圖案中,卻發現有明末清初洪門天地會日月圖形和蓮花圖案。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榆林橫山石窯溝鄉長峁焉李自成衣冠冢。

尤其是鑄鐘上“皇帝萬嵗”的牌位圖形,竟然和《天地會》洪門資料圖圖畫“大明天子皇帝歷代萬歲萬萬歲位”的語言一樣,而且牌位形狀也一樣。由此斷定寄閣寺的這口鑄鐘年代“正德六年”是虛誇不實,真正鑄鐘時間應在明末清初。因為標註正德年間的鑄鐘,在橫山一帶的廟宇裡比較普遍,其造型、字體、內容、圖案、標識也基本相同,所以此鑄鐘鑄造年代與歷史背景不相符,有套用明正德年號之嫌。

李自成潛回陝北故里建立黑木頭川洪門根據地

作者在榆林橫山石窯溝鄉拓家畔村進行田野調研。

這種聲東擊西,瞞天過海,張冠李戴,似是而非的隱蔽隱諱手法,在李自成洪門天地會建築以及李自成家族、大順軍後裔中十分普遍。幾乎成了李自成造假的唯一途徑和出路,否則就會像鴻門寺那樣被全部燒燬。更何況明正德年間也不是建文帝的時代,兩者相差100多年。換句話說即是同一年代,建文帝是江南人,也不可能逃到陝北黃土高原這窮山僻壤之地隱居。故認為在此隱居者不是建文帝,而是永昌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