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张飞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猛将之一。长坂坡上,他一声怒吼吓退曹兵上万人,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大英雄。然而如此的虎将,史书记载,最后竟然被帐下的部将张达、范强所杀害,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是否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张飞催促他们制作白盔白甲,因为他们没法完成任务,所以起了杀心?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我们先从史书上简单的了解一下张飞之死,《三国志.张飞传》是这么记载的: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从史书的记载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张飞是在关羽被害,刘备称帝以后,去伐东吴的路上被杀的。当时,刘备一心要伐东吴,报失荆州和关羽之仇,所以与张飞约定,从阆中出发,在江州会面。但是,史书对张飞被杀的具体经过并没有记载。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是张飞醉酒,又鞭笞部将,下达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被刺杀。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那么,张飞之死是否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样?为什么史书只是说明结果?一个猛将又为何轻而易举被人杀害,身边就没有贴身侍卫吗?这些疑点,我们来一一分析。

疑点一、猛将张飞真的是醉酒睡觉被杀害了吗?为什么没有亲兵守门?

关于张飞醉酒睡觉,然后被范强、张达所杀,只是罗贯中在小说中为了故事的需要,虚构的情节。实际上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可能详细的过程只有张达、范强知道。不过,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细细推敲,就有点靠不住了。张飞也是军队的最高将领,睡觉应该有自己的军帐,亲兵应该功夫也不错,怎么可能在睡觉时被轻易杀害了?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在古代,亲兵一般是不听从其他人指挥的,所以在睡觉时被范强、张达故意支开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那么,范强和张达又能如何下手呢?从《三国志》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两个人是部将,不是一般的士兵,所以他们应该有和张飞单独相处的机会,或者说机会很多。所以,他们可能在杀张飞时,并不是在张飞睡觉时,因为,越是这个时候,亲兵的警惕性最强。

他们最可能下手的时间,应该是亲兵和张飞都觉得安全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忽悠张飞喝酒时,在酒中动手脚,同时,可以利用拿酒等方式支开亲兵,因为这时,张飞和亲兵都不会有防范的心理。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疑点二、范强、张达是否是吴国的间谍?他们是否是早有预谋,伺机而动?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就是范强、张达为何要杀张飞,是否真的像《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样,张飞下达军令,让他们制作白盔白甲,又鞭笞他们呢?其实,史书中只有记载张飞确实有对下人不友好,经常刑罚过重的性格缺点。但是,在出征东吴前是否真的鞭笞这两个部将也并无记载。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这样一来,那么,如果并没有鞭笞范强、张达,他们又为何要杀张飞投孙权呢?可能性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张飞虽然在出征前没有鞭笞他们,但是以前可能对他们特别的严厉,甚至拷打过,他们记仇在心。如今,关羽死了,眼看要攻打东吴,他们在离东吴最近的地方,并且最关键的时刻报仇——这时东吴和刘备已经翻脸,他们就可以有容身场所,投靠东吴。

如果是以前,他们杀了张飞,恐怕东吴也不敢收他们,他们岂不是成了丧家之犬?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第二点,他们刺杀的时刻如此蹊跷,是不是东吴早期安排的卧底,以备不时之需?因为范强、张达在之前并没有他们的什么军功记载,可以说是完全靠杀张飞出了名。这种可能也是有的,蜀汉荆州等地,与东吴离得很近,东吴混进去两个卧底也是可能的。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并且能够顺利达成结果,顺利逃到东吴,确实看上去像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谋杀。

疑点三、刘备收到都督上表,未拆信便叹:张飞死矣。他是如何未卜先知的?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这个疑点,让有些人觉得是不是刘备和张飞的死有关,是不是要为刘禅清除当皇帝的障碍。笔者认为,绝不可能。刘备之所以这么说,《三国志》中是有记载的,说的是张飞这个人向来只对名士比较礼貌,对待下人极其不好。刘备就劝他说,你这样对下人不好,经常惩罚他们,但是又把他们留在身边做事,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张飞不听,以后还是老样子。

张飞之死的疑点,为何大将军睡觉无人守门,刘备又觉得意料之中

可以说刘备看问题看人还是比较准的,所以才有了后来,都督来报,他便猜到张飞死了。因为如果不是紧急军情,都督不会亲自来,而且是在和张飞约定好在江州会面的情况下,结合张飞平常的所作所为,刘备猜到张飞的下场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