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深汽車美容從業者的心聲

我是霍建偉,做過洗車工,做過店長、做過技術培訓工程師、做過市場大區經理。

現在自己做老闆,踏入這個行業 實屬無奈,為了謀份手藝,為了自己以後能開家店。

這是曾經的想法。

因為門檻很低,剛踏入這個行業,在這個行業只要啟動資金,有決心那個時候汽車美容店開起來就能賺到錢。。


踏入這個行業轉眼已經10年,現在的市場波動,汽美市場不再是低門檻。不行你可以開,單盈利成了大問題。


那麼現在很多人諮詢我,問我這個行業還有市場嗎?還能賺錢嗎?

這個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談談我的看法吧。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告別了快洗、快美、來錢快的時代。

正如你今天有興趣踏入這個行業,以為投資個20萬,就能賺到錢。

我想問一下,有多少老闆真正對汽車美容有深入的認知呢?

開起來店,招幾個洗車學徒,找幾個師傅真的就能實現開店盈利嗎?

汽車美容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工藝還是服務?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盈利點在哪裡了,定位、模式又怎麼定義呢?

前些年是市場需求,現在在競爭激烈的年代。。

很多人一朝踏入行業,全家老小都變成了汽美人。實際汽美人是誰都可以做嗎?

下面我想問下大家;汽車美容的精髓在哪裡?

汽車美容的優勢在哪裡?和其他行業去比,和餐飲行業比也好。

不要動不動就說現在車子越來越多,私家車越來越多。這樣的市場你想問調查過嗎?

私家車多和市場趨勢有一定關係。

但是我想問一下;那麼在正常汽車美容店,車主消費的能力有多少?

車主不願意消費的原因又在哪裡呢?

汽車美容店為什麼漸漸變成了洗車店?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開餐飲店;定位好消費群體,口味好、服務好基本就可以實現盈利。

而汽車美容店呢?

口味真的好嗎?

漆面矯正技術,漆面切削、拋光拉皮等等又有多少汽美人士真正做到。

汽車美容如果是靠糊弄來解決問題,那麼一定是砸行業招牌。

漆面拋光很多人做不了無劃痕無炫紋、也不願意花時間、花精力、花成本去研究這個問題。

很多汽車美容店老闆沒有制定標準,做出來什麼效果任由師傅決定。老闆又不懂師傅的水平如何?師傅能給車主交滿意答卷嗎?

很多汽車美容店 在美容項目上以為是行情問題,一個月就3臺車漆拋光做項目,其他的就都是洗車,以為這是理所當然,所以最好汽美專業化問題擱置。提高洗車量來實現盈利。


這要是在美國 韓國日本 臺灣香港估計這家汽車美容店會被餓死,因為在國外車主自己都會洗車,自己都會拋光,而且拋光技術高於中國大陸,如果是這樣的技術工藝,國外的汽車美容工作室沒有嚴謹精湛的工藝,估計就可以整天喝冷水了。。

而國內不一樣,國內沒有了項目可以洗車盈利,可以補胎盈利,漸漸走入了誤區。。

汽車美容店漸漸變成了洗車店。。

很多汽車美容店老闆一開始店面很大,到後面自己成本都拉不回來。最終決定把自己店面分割出去外包,還有的在材料省節省成本,有的在人員上節省成本。。這大大降低了店面的客戶體驗感。。

前段時間一個吉林延邊的朋友在韓國汽美界多年,他回到國內去洗車,他說16、17歲的都能成為師傅,他們的工藝有多少呢?怎麼讓客戶放心呢?還是傳統的拋光設備,太落伍了。。

如果是餐飲行業,廚師的手藝不行,那麼這家店還有生意嗎?答案一定是沒有的。

但是汽車美容店不一樣,他們喜歡了被別人定義成洗車店,所以洗車也可以盈利嗎?大不了多洗10輛車。把洗車量提升上來。。


所以工藝一定是嚴謹的、用心的、專注的。德國人的嚴謹、日本的精湛工藝。。


中國私家車的市場很大,單車主消費為什麼是在減少呢?

很多人會說;越高端的車子越容易產生消費。我覺得這句話是有問題的。。

我認為在今天的傳統汽車美容市場;20-70萬的車子佔主要消費群體。。好多人會說。中國人也就這個價格段的車子最多啊。。

要是這麼說我覺得是20-50的車子最有消費能力,這是傳統市場。。

20萬車子是白領一幫80後剛買來車喜歡倒騰下車子。。

50萬的一般為私企小老闆,有了生活基礎剛富裕起來喜歡花這樣的錢,感受生活。

那麼超過一百萬的車子,消費能力如何呢?

我想說這部分人消費能力很大,國內的工藝目前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他們基本是企業的老闆見過世面,去國外國內對比很正常,國內的行情在他們眼裡,他們也很難看得上。。

所以同國外一樣的是,國外百萬以上的汽車基本去工作室施工。。中國的工作室風潮慢慢到來了。。

專注的工藝,如果你沒有,那麼你就是洗車店,新的客戶你可以去開發做項目,但是一旦變成老客戶就再次失去了對客戶挖掘產生消費能力。。因為國內的工藝真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這是他們的心理話。。

未來絕對是專業的汽美工作室技術,無論是洗車還是美容項目絕對是一體化,透明化、不可模仿操作的。現在的 車主自己買拋光設備自己學拋光,我很難理解他們。

但他們的回答是,隔壁的洗車店水平也就那樣,還不如自己學著拋光施工呢?

並不是客戶沒有消費能力。。

是已經符合不了他們的胃口。。

中國屬於人口大國,如果不是高樓大廈人群幾種,如果像美國一樣可以自己在外面有別墅的這種生活基礎,國內人也會選擇自己洗車美容。。但是中國缺乏這樣的場地。。

中國人習慣了花錢辦事,動手能力還在停留,但也開進步了。。

未來的汽美市場,體驗感一定要高;什麼叫體驗感;你開業免費洗車也好,一天開業洗70天車。但在後面回來的客戶只有3個平均。 還有的就是有點店開業一天洗30臺車回來的再次洗車的車子有7個,相對第二個體驗要高很多,第一個開了頭一天哪怕可以洗車到100輛又怎樣?前面3個月加起來洗不到兩百輛。。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中國屬於客情的社會,人情社會。

很多汽車美容店的老闆店長負責人對待車主 的客情關係是相當不到位。

很多車主很店老闆都不熟悉,不交流,過來洗車沒有地方坐著,過來洗車洗完車就走,要麼鑰匙仍在這裡就走。。這樣沒有交流何來交談,何來成交呢?


服務的標準化要不要提升呢?

客情度要不要增加呢?汽車美容店作為服務行業看不到什麼服務,沒有服務何來訂單,何來成交。

汽車美容店要做的是把人情送出去,把體驗感提高出來。。

讓人家體驗了這個項目,滿意了 關係到位了 成交不遠了。。

先舍後得。。

很多汽車美容店不忙的時候員工坐在那裡玩手機,車主自己在旁邊擦車,都沒有人願意搭理幫助一下。。

很好的交流交談空間。。

讓別人舒服了,別人才會認可你。。

李嘉誠先生說過一句話;建立自我 追求無我。

這句話是;在事業上要做越做越強大,在自己與人相處的時候,要達到無我的狀態讓別人舒服。。不要把自己擺的太高。。

別人滿意了,別人舒服了生意自己就來了。。

汽車美容如果繼續走老路,靠著把隔壁老王耗死自己能當大王的想法汽車美容店這樣去操作基本就完了。。

汽美人就要專業對待。不要砸行業招牌。。

————汽美研究人霍建偉

一位資深汽車美容從業者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