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为什么喜欢买“高估”的招商银行?

投资者为什么喜欢买“高估”的招商银行?

老鱼财经-散户之友,让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分享以下内容:

股民心得、价投分享、热点关注、行业趋势、企业价值、研报精选。


投资者为什么喜欢买“高估”的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是个异类。

A股上市的银行高达36家,除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大家外,还有很多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城商行。其中招商银行非常特殊,看好它、买它的散户特别多。

从PB看银行估值,一大堆银行都破净,只有9家银行未破净,其中PB最高的是宁波银行,1.9倍,其次就是招商银行1.65倍。至2019年三季报,持有招商银行的投资者多达29.5万,而持有宁波银行的投资者仅6万户。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喜欢估值高的招商银行呢?老鱼一直也关注过,除了前很多人说的招商银行服务好之外,更重要的招商银行转型早,有“零售之王”称号,这才是他能维持高估值、而且买的人还很多的主要原因。

投资者为什么喜欢买“高估”的招商银行?

这次老鱼特别推荐申万宏源的研报《招商银行如何成为零售之王》:


投资要点:

一,招行十多年的战略坚守,作为行业的引领者,逐渐确立了“零售之王”的地位。2004 年以前,招行零售业务从无到有,创新多种产品打下良好基础,扮演了零售业务的引领者。

2004 年,第一次战略转型定调“零售银行”为战略重点,从产品、客户、营销三大维度出发,带来其业绩的快速增长,在其他仍以对公业务为主的环境下,抢占先机构筑零售银行负债端的竞争优势。在经历2009-2013 年小微和非标业务两次弥补资产定价短板的尝试后,2014 年招行战略重定位,找准自身的最佳优势,以零售业务为“一体”,公司和同业业务为“两翼”,打造“轻型银行”。在传统零售金融优势的基础上,生发出在资产管理、私人银行及消费金融领域的领先优势,成为“轻资本化”转型的领跑者。


二, 零售转型的背后,战略、体制机制、管理层等是招行成功的关键。战略层面,招行最早确立零售战略形成先发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坚定执行战略主线,而这就需要股东层面的支持与管理层对战略执行的把握与坚持。从股东层面来看,招行背后的招商局使得招行本身能够进行灵活自主的运营,且能获得一定股东资源。从管理层来看,招行三任行长始终坚持

零售战略是助力招行成为“零售之王”的重要原因。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层的坚守与稳定以及股东方的支持与资源,是招行在最终成为“零售之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三,招行的零售创新基因是其立身之本。招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客户体验、产品设计等多个维度上创新零售业务。从2004 年以前的一卡通、信用卡、金葵花等五大亮点产品,到业内首家对客户进行分层、精准营销到现在前瞻性地对APP 生活场景、对客户获取的重视,招行始终领先同业。


四,零售战略的坚守,带来招行卓越的基本面。一方面,负债端基础极强,招行以远低于大行的网点数量,成就与大行相当的存款成本。较低的负债成本使得招行在资产端摆布的余地更大,风险偏好更低因此资产质量更为稳健,这正是招行十几年精耕细作零售业务的结果。另一方面,轻资本化领先同业。招行较其他银行更早重视财富管理业务,这为其带来更高

的非息收入、更低的资本消耗,因此招行得以在2017 年领先同业开启ROE 回升趋势,PPOP/RWA 高于同业。


五,2017 年初招行ROE 领先同业进入回升通道,ROE 同比变动幅度转负为正,是其估值提升的基本面基础。招行的“轻型银行”之路正在不断深化,这种并不完全由表内资产扩张拉动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模式,跳出了“融资-扩张-再融资”的银行传统路径,是决定其率先开启ROE 回升趋势、不断巩固其估值溢价的根源。


六,预测:招行是在服务零售客户、轻资本化运营赛道上领跑的佼佼者。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行业分化格局愈加明显的背景下,招行具备穿越周期的属性,得以脱颖而出。我们预计招行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15.3%/15.4%/15.5%(维持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1.46X 20 年PB,根据相对估值情况,给予招行2X 20 年PB,维持“买入”评级和 A +H 长期组合。


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滑引发不良风险。


投资者为什么喜欢买“高估”的招商银行?


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风险责任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