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之恶是对上帝的背叛

约瑟之恶是对上帝的背叛

—— 兼答网友问

文 | 张舒杰

约瑟之恶是对上帝的背叛

拙文发出后,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抬爱。不少热心网友,包括基督徒兄弟姐妹在文章下留言,在给予我热情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整部圣经只有一条主线,即神掌管一切,约瑟的人生轨迹是上帝一手的安排。约瑟始终是敬畏上帝、遵从主道的。

第二、《创世记》的主角是上帝不是人,是上帝拣选呼召应许了亚伯拉罕。读《创世记》不能离开这个框架,这是上帝提供的视角。你的视角不是上帝视角,而是约瑟的视角。

下面我将就着这两个问题,尝试给出我自己的解答,希望各位朋友满意。


约瑟之恶与上帝权威并不矛盾


有一位网友(可能是基督徒)对我提出质疑:

整部圣经有一条主线,即神掌管一切。神是全能全知的,任何事件的结果都是神的旨意和作为。否则,用世俗的眼光看,过红海、过约旦河都成了神话和迷信。

毋庸置疑,“神掌管一切,神是存在的”,是整部圣经的终极命题,是主线中的主线。但是承认上帝权威存在与指出约瑟在具体情境、具体场合之下所犯的错误并不矛盾,上帝权威和约瑟之恶在《创世记》中是典型的普遍前提与具体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的关系,这是我们一切逻辑推理的出发点,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前提,拿着诸如上帝权威、上帝视角的教条去检视那些具体的世故人情,就很有可能陷入到荒腔走板的逻辑谬误之中,得出错误的结论,试问这难道不是对上帝权威的最大伤害吗?

如果我们把上帝权威挂在嘴边,拿诸如“犯罪——惩罚——救赎”的理论模型去套约瑟故事,我们很有可能会得出:约瑟兄长将约瑟卖至埃及导致他被打入法老的天牢是犯罪,约瑟将下至埃及的兄长打成迦南间谍是惩罚、约瑟搭救父兄至埃及躲避饥荒是救赎 —— 诸如此类的结论。可是如果我们回到《创世记》中的具体情境之下,我们会发现这个模型根本不足以解决具体的问题,还原不了当日复杂的情形。那是因为所谓约瑟从阶下囚成为法老家宰,成为帮助埃及人民度过“七年自然灾害”的“大救星”的叙述根本就是一个精心捏造的谎言,这一点我已经在 一文中进行了具体分析。非但如此,

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约瑟为法老量身定制埃及特色 “余粮征收制” + “统购统销” 制度,帮助法老在埃及横征暴敛,征收田赋产出的20%,建立大型国企垄断埃及的粮食贸易,近东世界的“七年自然灾害”根本不可能发生,至多只是一定程度的粮食减产而已,恰恰是约瑟为法老设计的“余粮征收”、“统购统销”、“人民公社”这三位一体式的国家经济路线,让原本就专横的公权力更加肆无忌惮,不断戕害社会组织原本就脆弱的埃及社会。结果埃及从一个自耕农社会直接退化成农奴社会,整个埃及就此沦为法老的后花园。在法老为埃及人带来的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浩劫之中,约瑟并没有选择置身事外,而是深度介入了“约瑟变法”的全过程,他既是法老经济路线的总设计师,更是这条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之一。

约瑟当日在埃及所做的一切,根本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恶,是一种极致之恶。其后经由这种恶所衍生出来的一切行为 —— 比如惩罚把自己卖作奴隶的兄弟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将父亲一家七十人迎奉入埃及,被法老恩准在农业大国的膏腴之地 Goshen 自由地放牧 —— 都不应被视为惩罚和救赎的一种。它们要么是犯罪之行,要么是犯罪之果。

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约瑟故事中,约瑟兄弟相残,将约瑟卖为埃及奴隶是恶;约瑟成为埃及囚徒,向法老献粮食均输之法恶;后来,光设计总路线还不够,竟然亲自下场充当法老的敛财白手套,更是罪孽深重。在整个约瑟故事中贯穿始终的就是恶,就是恶本身,包括因恶而生的一系列恶的衍生品。

这其中何来惩罚和救赎一说呢?


创世记的主角是上帝还是人


《创世记》包括整部圣经的主角理应都是上帝,但至少在《创世记》中犹太人总喜欢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角,他们总是试图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理解世界,继而解释上帝的意旨。也就是说不是我不从上帝的视角出发,而是犹太人压根没打算从上帝的视角出发,他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把那个呼召应许的上帝搬出来,来强化个人意志。这样的结果就是,不是上帝在呼召应许亚伯拉罕,而是亚伯拉罕在呼召应许上帝。神学也许可以对旧约给一个圆满的解答,也确实给出了一个圆满的解答,但是这中解释在具体情境下是不够的,它只能成为了我们立论的基础,而不应该成为我们寻求真理,探寻真相的束缚和教条。

还是从约瑟故事出发。约瑟被卖至埃及是一件事,成为法老的阶下囚是一件事,最后成为法老的家宰是一件事。造成他们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约瑟在埃及所犯下的滔天巨恶,他就必须为自己事后的一切言行找到合理的出发点,这就迫使他把这些中间全然没有关系的事情串联在一切,操弄“因祸得福”的伪逻辑,捏造一个关于神的恩典的叙事,来强化自我言说的合法性,这才有了约瑟在与兄弟对话中那段关于上帝的言论:

现在,你们不要因为你们把我卖到这里来而自怨自艾。上帝差我来这里,是为了保住大家的性命。...... 上帝差我先来,是要为你们保留后代,保住你们的性命。不是你们,是上帝派我的;他让我成为法老的宰相,他的管家和埃及所有土地的统治者。

约瑟其实是在对他们的兄长说,你们把我送来做法老的囚徒是祸,我成为法老的宰相是福。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祸得福,上帝则是我因祸得福的终极原因。这究竟是怎样一种荒谬绝伦的理论啊?上帝并没有让约瑟被他的弟兄卖到埃及作奴隶,上帝更没有让约瑟去做法老的门下走狗,这一切都是约瑟个人意志的产物,是他在为自己的恶行开脱:因为我从奴隶变成了宰相,又宰相权力无边,所以这是上帝在赐我恩典,这是典型的用结论证明结论。

上帝根本不可能认同他在埃及所做的一切,他所谓的对上帝的敬畏只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敬畏,是约瑟自己对自己的敬畏,进一步说是他对法老手中那无边权力的敬畏。他不过就是自己造出了一种人为的敬畏,然后指着这个敬畏说,这就是对上帝的敬畏。

这实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是圣保罗最深恶痛觉的首恶:“知道神,却不荣耀神。”

约瑟对自己的悲剧、以色列人的悲剧、埃及人的悲剧皆视而不见,选择性失明,完全沉浸在法老为他预设的权力陷阱之中,将埃及宰相的虚幻荣誉,把当大人、做大官这种最庸俗的妄念视作上帝的恩典,这是一种典型的阿Q 式的精神胜利法:明明就是法老治下的埃及囚徒,偏要把自己意淫成个体的大救星、犹太人的大救星、埃及人的大救星,把明明不是上帝意旨的东西硬套到上帝头上,说成是上帝的恩典。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就会发现犹太人这种把苦难当成辉煌,把多难说成兴邦,继而把自己想象成上帝独一无二的选民,是天子贵胄的把戏,在整个《创世记》中并非孤例,其实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民族习惯。

约瑟的口里在称颂上帝,其实他的心里、他的眼里除了自己以外还装得下他物吗?与其说是我不把上帝放在《创世记》的中心,倒不如说是约瑟和他的犹太兄弟把他们自己放在了整个故事的中心,让自己成为了故事的主角。成为主角的结果是,约瑟为了给自己所犯下的罪开脱,就试图用一个罪来掩盖另一个罪,再栽赃到上帝的头上,直到最后把上帝说成是这些罪的终极原因,“是上帝派我来的”。

这样,上帝就不但成了恶的恩典,更成了恶的帮凶、恶的原因。上帝是恶中之恶!

上帝恩典的确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有些人就是忙不迭地想把上帝恩典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实上犹太人就是这么干的。为了掩盖约瑟在埃及所犯下的弥天大罪,犹太知识分子们刻意制造了一个兄弟和好,父子相认,从此幸福地在埃及土地上放牧的犹太人大团圆结局。为了刻画这种血浓于水兄弟亲情、父子亲情,一贯微言大义的旧约甚至不惜用大量篇幅来描写约瑟遇亲拭泪的场景,试图用这种丧事喜办的手法把旧约中的各种极致之恶紧紧包裹在骨肉团聚的文学作品中,以消解于无形。

可是他们似乎忘记数以万计的死于约瑟之手的迦南人、埃及人,天下人的冤魂在泉下的冲天怨气,这怨气是这七十个犹太人的“幸福生活”可以化解得了得吗?犹太人的荣华富贵可以凌驾于他人的宝贵生命之上吗?

这些问题,至少在《创世记》中,我并没有看到约瑟们有一星半点的忏悔和救赎之行,但其后的《出埃及记》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充当白手套和包租人的犹太人在埃及为法老所抛弃,从原先的流亡迦南集团彻底沦为了埃及囚徒,一度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最后只能出走埃及,重新踏上民族重生的救赎之旅。那已经是约瑟死后四百年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