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珍惜眼前,注重當下,往往是經歷了痛,才會真的有所領悟的真理。

當下,區別於過去,相異於未來。既重視當下生活、眼前處境,那麼那些源於過去的悔、恨、痛、傷讓它靜靜流淌在“曾經擁有”的時光裡就好,而對於未來“閃閃發光的夢”,如果沒有那麼多深思和規劃,且勿由著思路“遊行。”

把每一步都盡力走好,那麼當今天變成明天,未來變成現在時,人生的步子都會“整齊劃一。”

當下,本也是世人無法改變的現實,相對於過去和未來,不用去回憶,不用去深思,一切就已是現在時。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某一方面說,當下是無可奈何必須經歷的坎,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只有對當下足夠的重視,當未來變成當下時,才不會都成了淚水。

魏無羨的當下,是不得不走上的邪魔外道,是無法不修習的詭道術法,是奮不顧身拯救溫寧等人的情義所在,是珍惜知己、鋤奸扶弱的初心所向,是再世重生、活在當下的純粹心性。

前世當下是流不盡的淚,是無休止的爭鬥,是沒有時限的痛,是圓不了的夢,是看不到希望的明天。

重生後的當下,是重系知己情,是再見前世“鬼”,是彌補心中愧,是圓曾經夢。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身在此間回憶過去的當下,那時走的路修的道,成為不夜天群起攻之的“因”。而那些對溫寧等人的付出、選擇的迷茫、初心路上的阻截和無形中的苦澀和痛苦,成為了二次生命中的悔與愧、澀與晦。

這些對於重生後的魏無羨來說,悔在,愧也在,然而相對於來自不易的現在來說,他把心思更多的放在了當前。過去沒全得了的心、圓不了的夢,現在來全,當下再戰。

如果僅僅是沉浸於曾經的悔,那麼對於當下的損失誰來擔?以及隨之造成的錯誤誰來負?

眼前和當下永遠是最重要的事兒,那些悔不也是出在過去的當下嗎?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既然過去就沒有給自己留下餘地,那麼現在也不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讓悔控制生活,不要讓愧充滿當前,不要讓悵惘做不好當下的選擇。

像過去那樣,沒有餘地的選擇恩情,選擇幫助溫情他們,忽略即將面臨的危險,被眾人討伐,被他人覬覦陰虎符。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粘上溫寧事情,就是將“藉口”送上了名門仙家們手上。這塊名為陰虎符的“璧,”成為了後來悔恨、希望破滅、情義了斷……各種各樣傷痛的來源之一。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前生已過,當下已到眼前。不管曾經是如何悔,現在是如何愧,都是過去了。記憶中的那場是非對錯,誰也無法將之改變。不珍惜當下,難道要將現在變成以後繼續延伸的悔嗎?

早已塵埃落定的結局,早已凝結於心的傷痛,在這場命運的絞殺裡,已成為了記憶。

雖說輸得蒼白,顯得那麼無力、無助又無言,但分開來看、長遠來看,至少這是生命裡少有的煙火,裝飾了我們獨特的人生,饋贈了我們珍貴的人生財富。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曾經那麼堅持能將陰虎符變邪為正的魏無羨,在經歷了前世滄桑後,收穫的財富正好成就了他的當下。重生後的他,理解了別人的拳拳之心,懂得了分享負擔,明白了人性的劣根性,收穫了與藍湛的知己情,攜手揭秘,走上鋤奸扶弱的路。

重生後的當下,見到了原本已經挫骨揚灰的鬼將軍,這番重見故人,所想所思拉扯著漸漸平靜的過往。然而一切都應朝前看,就像他自己一樣,找尋他自己的重生意義。

溫寧他也要撇開世人對鬼將軍的誤解,過自己的生活。即便有一層鬼將軍的外衣,他依然是那個單純的溫寧,不依附於任何人而活,包括他魏無羨。他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意義。曾經他被束縛,當下他已經自由了!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在當下的人生裡,對生活多一份簡單和隨意,對自己多一份灑脫和善意。將過去放下,不要總是放在心裡折磨自己,將當下的自己綁架給過去,是最不可的生活方式。

第二世人生的魏無羨,也不曾對自己“行惡。”曾經他的悔恨傷痛,似乎還在眼前。然而面對重獲的生命時,他選擇了抓住。人生那麼多的苦要吃,那麼痛要受,前生已經嚐了那麼多,甚至沒能負擔得起,今生何以選擇繼續?

原因是他選擇了當下,人生還需朝前看,他的“前”近在當前。當前顧好了,才能為以後的每一個“當前”打下基礎。

《陳情令》後悔比損失更重,比錯誤更大,吾願求得眼前所視當下


人生每一個經歷,有命運的安排,也有自我的選擇。人生那麼苦,如果有選擇,何不活在當下了?

魏無羨在自己的人生裡掙扎,為那些情義恩情努力對抗著,然終顯得無能為力,16年後成為了歲月的匆匆過客。已然這樣,何不如痛快地選擇當下,成全對自己最大的善意。

既然時間無法倒流,何必糾結,何必跟自己過不去了?何不如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時日。在每一個黎明開始的時候,在每一個黃昏結束的時候,做好眼前的事,不讓今天成為明天的遺憾和悔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