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征对」 二十四桥 二分明月当头 玉人无觅处

【联语指数】⭐️⭐️⭐️⭐️⭐️⭐️⭐️

上联:二十四桥,二分明月当头,玉人无觅处;


出句格律: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依平水韵)

对句参考:中中中仄 中仄中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原创·征对」 二十四桥 二分明月当头 玉人无觅处

春风十里扬州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唐朝才子杜牧的诗句。写这首诗的时候,晚唐的风流才子杜牧已经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繁华之地,走过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告别了那个“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绝代佳人。

「原创·征对」 二十四桥 二分明月当头 玉人无觅处

卷上珠帘总不如

关于“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有二十四座桥,另一说是有一座桥名为“二十四桥”。但不论如何,都是说明月之夜的扬州瘦西湖上,有玉人在吹箫。玉人是谁也有争议。在此我们不必去探讨这些争论,只要知道这个深秋的夜晚,明月的银辉披撒在扬州的瘦西湖上,箫声呜咽悠扬,如歌如诉,淡淡的忧愁呼唤着风流才子的美妙回忆。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唐朝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明月若三分,扬州则独占其二。扬州的魅力,也不可能仅仅是月色。有占其二的明月,更有占有其二的萧娘桃叶眉头愁。“明月无赖”装点出扬州无限的风姿,更令人无限怀念萧娘眉上离别愁。此诗一出,后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


「原创·征对」 二十四桥 二分明月当头 玉人无觅处

萧娘眉上离别愁

联语化用唐朝诗人杜牧、徐凝的诗句,将繁华之地的圆月与孤独无助的思念定格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力求将诗人们孤独的回忆推向更远的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