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面临的困难,主要问题是科学原理不完善,还是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

lemoncai


如我所知,可控核聚变需要

温度(其实观测太阳发现表面温度和反应温度都不高,那是因为太阳质量大半径大,导致引力大压力大,造成环境温度不需要那么高,简称能垒低)想,现在地球上中国的大概是核心1亿度;

磁场约束,这个问题不大,但是也许以后能发现或发明更简便的仪器或方法也不一定,现在用磁场把高温粒子流控制在真空环境,然后加速,仿制温度下降,目前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

燃料,就是原料,这个现在用氘氚(氢2和氢3)聚变氦4,会释放一个中子,逸散中子因为没有电质量小很难去用磁场或电场约束,所以,必然导致中子逸散时带走大量动能,如果能利用起来,也许就是解决核聚变不可控(指长时间运转或一直运转)的一个解决方向。而燃料其实铁原子以前都是反应放热(铁以后也可以核聚变,但是是吸热反应),但是,目前并没有更好或更适应的物质,原子核越大,需要能量越高,简称能垒越高。

除了这些,可控核聚变的可控还需要配套能量回收装置,等等,各项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是必然的。


赵世杰1984


热核反应的本质是金属态氢离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时释放电磁波。

链式反应是冲击波层流里金属态氢离子聚合的新元素再次裂解为金属态氢离子形成连续的爆炸。

磁场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为金属态氢离子,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反应新元素的同时释放电磁波——能量;热核反应质量守恒,物质不能转化为能量。

“可控核聚变”就是防止“链式反应”的形成,这是错误的物理结论导致的错误实验装置!

可见:托卡马克就是一个大型“用电器”。




金童希瑞


核聚变瞬间施放能量具大,即使小当量核聚变的核能量也难以控制能量也是很大的,辐射释放的能量方向很难受控。愚民认为应先从可控核聚变的方式方法去突破,特别从引爆核聚变方式方法去努力,达到即能引爆核聚变又可以控制,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密封环境下,就像咱们放鞭炮一样得先有火,而这个火人为可控大小,也能使之产生核聚变,每个鞭炮串连鞭炮之间有距离且相连,每个鞭炮且独立可控随时连通下一个逐个释放核聚变,每个独立小鞭炮就是个独立的可控核聚变装置,释放的辐射能量大小与方向均可以控制。如果能找到可以控制核聚变的引爆方式方法,就是能引爆核聚变,引爆后这个"火″的死命就完成了(熄火)。找到新颖的引爆方式方法很重要,也就可以逐个引爆核聚变,这个"火″最好能多次使用。


努力的小乌鸟


在4维空间中可控核聚变只有恒星规模能够实现,否则是不可能,或许将来真有所谓高维空间而且人类能够进入高维空间对4维空间的物体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哈哈,这个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人类如果做手术,不需要打开人体,能够通过高维空间进入人体把病灶除去,技术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日常可控核聚变才能实现!


血山飞虫


是人类还没有找到太阳真正燃烧的方式这是重点!目前托克马克装置有几个致命问题存在磁约束太弱(益增率太低)等离子温度太高 辐射轰击炉子壁破坏速率太高 质能转换率太低


j烟嘴


已知条件。有裂变热循环电站,氢弹的聚变投放,故而,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炉之炊也。有氢弹,但没有配套的热交换器。


aging74755260


可控核聚变原理早就解决了,就是在技术上做不到


金竹铭


还有人说核聚变,外壳材料不太行。


天高云淡10769


受控聚变的技术问题有三类:1. 点火:如何实现高温、高压? 中科大的高频电磁波加热到1亿℃实际上是加热电子,对于聚变物质,该方法根本无效。 2. 磁约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如何稳定住。由于等离子体带电,自身运动也产生电磁场,等离子体磁约束结果就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根本无法进行模拟计算,也就是说根本无法科学地设计磁约束容器。太阳表面观测表明:磁场会被扭曲、撕裂、最后形成耀斑爆发。 合肥的磁约束装置目标只是维持百秒,避开了理论上不可能长期稳定的尴尬。 3. 聚变物质:地球上能产生聚变的材料只有氘氚,这种聚变产生大量中子,会破坏容器,带走聚变能量,世界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抵抗这种中子的破坏和加热。 有人提出去月亮开采氦3作为受控聚变材料,但是氦3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又对于点火和磁约束提出了不可能实现的挑战。


手机用户3503570243


本民科认为,热核聚变从上世纪初一直折腾到现在难有突破,症结在于物理大咖们的习惯思维,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如果采用逆向思维,那么解决之道将会简单得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