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自從秦始皇發明了“皇帝”這個特殊職業之後,皇帝就脫離了“人”的範疇,他們自稱為“天子”,從迷信的角度對百姓進行麻痺,繼而,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自己的統治服務,既理所應當,又富麗堂皇、屢試不爽。

百姓安撫了,那官員又要遵從什麼原則呢?忠君愛國!就是這四個字,成為衡量大臣的唯一標準。於是乎,“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定律就此出現。皇帝可以平庸、可以無能、可以將國家搞的面目全非、民不聊生,甚至還可以亡國,做臣子的也不能有任何抱怨,否則,就可能揹負上“亂臣賊子”的罵名被天下唾罵。

在這樣的世俗環境中,那些篡權奪位的人就顯得十分刺眼,往往都會成為後世帝王自我反省和公開批判的“反面教材”,而王莽,無疑是最具代表的一個人物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取捨兩難歷史書中的王莽已經被定義為大逆不道的篡位之人,但是,王莽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毫無可取之處呢?或者說,沒有王莽的話,當時的政局就一定會更好嗎?客觀地說,王莽除了偶爾手段有些過火外,他的許多措施堪稱典範,具有很強的“先進性”,他的思想,更是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那個古老的年代,王莽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也是王莽被後人譽為“穿越皇帝”的原因,故而就出現了滑稽的一幕:後世皇帝一邊罵著王莽篡位,一邊學習著王莽的改革措施!不可否認,王莽的篡權是成功的,但是,最終還是以一個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點。那究竟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呢?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隨波逐流時的輝煌

翻閱有關王莽的歷史書籍,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極為奇怪的問題,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王莽當做一個城府極深、詭計多端,並且極度假仁假義的小人;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有些人甚至鼓吹他早早就在為篡位做準備了。這都哪跟哪啊?翻翻正統史料,王莽從小就很孝順母親這是真的吧?他還無微不至地照顧寡嫂和侄子,這也是真的吧?但凡能把孝順和仁義集於一身的人,你說他是個壞蛋,這真的很難讓人信服。同樣,在王莽當官以後,他的節儉與廉正有據可查,而關心貧苦百姓的事蹟也不勝枚舉。他若沒有篡位,指不定還真能流芳百世;可篡位之後,這些都被當成為了篡位而刻意為之的假仁假義,為的是籠絡人心……沒轍,只有遺臭萬年了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對王莽所做的一切,如果我們能夠用今天的眼光稍加思考,很容易就會發現,歷史的記載只是當時政治的需要,就算王莽有錯,可他的功績同樣是不可否定的。孝順的表率:王莽出生於公元前45年,父兄皆英年早逝。家中雖然有貴為皇后的姑母,但也未能夠得到皇家的封賞,甚至可以說,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窮苦人家的孩子更為可憐。首先,家中的母親需要照顧,而且寡嫂和侄子也需要照顧。其次,自己的堂兄弟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無疑在心理上有著巨大的落差。他拜當時的名士陳參為師,虛心學習,手不釋卷地苦讀經書,廣交朋友。因此,從小王莽就養成了尊卑有序、謙遜有禮而且勤奮節儉的好習慣。

漢成帝陽朔三年,即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王鳳病休在家,王莽前後幾個月衣不解帶地侍奉左右,為避免藥液燙傷伯父,他甚至親口為伯父嘗藥,孝順程度超過了王鳳的親生兒女,也深深感動了這位獨掌朝政的伯父。王鳳臨死前請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職,不久,王莽做上了黃門郎,隨後又被提升為射聲尉(相當於地方的郡守)。此時,王莽年僅24歲。永始元年,即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請求成帝將自己的戶邑分封給王莽,同時,很多名士也聯名上書,稱讚王莽的學識和品德。在這麼大的輿論下,漢成帝封王莽為新都侯,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等職

這就是王莽的前期履歷......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王莽孝順父母、善待嫂侄,本來可以彰顯他仁孝的一面,可是,由於王莽是被王鳳臨終提拔,所以,王莽的潛意識行為就被披上了“預謀”的外衣。咱們退一步說,即便王莽的孝順是假,那他的清廉也是假的嗎?王莽母親生病,朝中不少大臣前往探望。王莽的妻子因穿著樸素,被誤認為是下人丫鬟;王莽表兄膽大包天調戲徐皇后,王莽勸說無效,當即向成帝舉報,最終表兄被處決;後來他兒子失手打死一名奴婢,王莽責令其自殺謝罪

虎毒尚且不食子,哪一個做父親的會用兒子作為自己“作秀”的代價?

這還沒完,王莽因為是從貧困階層跌摸滾爬出來的,他對民間疾苦比其他人有著更深的體會。他做官之後,總是心繫百姓,儘量降低百姓的賦役。不管任何地方遭到自然災害時,他總是身先士卒籌錢籌糧。公元2年,漢朝全國大旱,王莽不僅自己拒絕吃葷,還懇請太后裁減皇宮開支。

試問,這也是“作秀”嗎?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勵精圖治

再來看看王莽掌權之後的一系列作風。公元1年,太后聽政,王莽被晉升為大司馬,開始正式掌權。在太后的支持下,王莽推行了很多新政,十分注重減輕百姓賦稅、兵役,而對老弱病殘的幫扶也是不遺餘力。在這些措施的推動下,王莽的人氣、威信、號召力都達到了頂峰,這也為他問鼎皇位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王莽登基後,更是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他明其名曰“託古改制”。改制就改制,為什麼要用“託古”呢?因為王莽也知道,自己的改革和已經形成規範的傳統觀念之間有著不小的隔閡,想要邁過這道坎,得給自己找個好名號。“託古”二字的含義就是依託古人、古訓、古典,這麼一來,不管最後能否真正落實,起碼在初始階段可以消除人們心理上的牴觸。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那“託古改制”的核心內容又是什麼呢?

其一:稅制改革

實行“五均六莞”,在長安以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將鹽稅、鐵稅、酒稅、山澤稅等稅收的管理權收歸國家。這相當於把社會物價以及錢莊業務的調控權緊緊攥在國家手中,有利於維護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

這一舉措的受益人群是誰?百姓!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其二:田地改革

歷史上的重大改革都離不開“田地”這個梗,因為在農耕為主的封建社會,田地始終都是貧民階層和地主、貴族階層矛盾的集中點。因此,王莽的改制也將土地改革作為一個重點

他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強調:土地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

王莽之前,土地雖然名義上依然歸屬國家所有,但是,形同虛設。90%的土地都集中在那些貴族和豪紳手裡,百姓沒有土地,只能通過打工或者租賃的方式獲得土地。地主這邊繳納很少的土地使用費,那邊卻把土地高價租給了農戶。農戶苦不堪言,國庫也空空如也,只是肥了這些“中間商”。貧民出身的王莽太瞭解這些操作了,所以,他在聲明“土地歸國家所有”的同時,還下達了“禁止自由買賣”的條令。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土地真正落到百姓手裡

土地改革的受益人群又是誰?百姓!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其三:人權改革

說“人權”有點前衛了,因為整個封建社會都屬於“男權社會”,對女人而言,遵循的原則只有一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沒有“人權”這個概念。尤其是那些有錢人家的丫鬟,被當做商品一樣自由買賣。一丁點社會權力都沒有

王莽對於這個問題的重視由來已久,曾經因為兒子失手打死一個奴婢,王莽就令其自殺謝罪。這說明在王莽心裡,想要的是一個“地位平等”的社會,所以,他的“人權改革”就側重在“丫鬟”這個群體——

改奴婢為“私屬”,禁止自由買賣!這等於承認了丫鬟的合法地位

能去做丫鬟的人,大多都是貧困家庭被生活所迫而做出的無奈選擇,這一改革的受益人群無疑還是百姓

另外,王莽還進行了貨幣改革、對全國區域重新進行了劃分等等,這些措施的影響並不大,咱們姑且一筆帶過

很顯然,王莽的改革對占人口多數的百姓來說是一種利好,得到了百姓的擁護,但是,卻被反對者指責為搜刮民脂民膏。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王莽固然有加強中央集權的考慮,但是,卻始終將百姓的利益放在了首位,還已經有了“平等”和“人權”的萌芽,這在遙遠的西漢,是不敢想象的

失敗的原因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王莽的改革既然對大眾這麼有利,為何最終還是失敗了呢?一句話:環境因素!

在封建社會這個大環境下,任何一個新的改革措施勢必會觸動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即便在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康乾盛世”,雍正老爺子想推行個新政還不是受到百般阻撓?更何況在漢朝?王莽登基時可根本談不上什麼“集權”!

王莽太急了,急於締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盛世,從而忽略了封建勢力可能存在的激變。倘若他能將這些措施分開,一步步推行,沒準,還是另外一番模樣。他錯就錯在多措並舉,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貴族階層、地主階層的承受底線,最後引起了強勁反彈,不但改革無法持續,還動搖了統治的根基,招來殺身之禍

尾話

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該如何客觀評價王莽?

歷史的書寫總屬於那些勝利者,而王莽,雖然成功篡位,卻以失敗者的姿態走向終結,因此,歷史上對王莽的“差評”也就不算意外了。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要屬大詩人白居易的那首詩: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看看,一句話把王莽徹底否認了。在他看來,王莽的“謙恭”也只有在未登基之時,換言之,王莽的孝順、王莽的仁義、王莽的正直都是假的,都是為了“篡權”而做的精心鋪墊;也正因為這首詩,王莽被釘在了道德的恥辱架上,因為他做了最違背“忠君愛國”的事,這與“聖賢們”傳承下來的思想格格不入。這是白居易的看法

然而,如果站在當時百姓的角度去看王莽,又會是怎樣一個結論呢?也許,正如白居易所說“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王莽若是一直以大司馬的身份自居,沒有篡權、沒有改革,可能也就沒那麼多的罵名了。可那樣的話,歷史豈不是索然無味、缺了太多精彩了?

因此,王莽只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改革家,而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