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祥子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他是《駱駝祥子》這部作品裡的主角。然而主角光環下的他,卻只有灰暗的基調。難得的幾縷陽光,終究還是被烏雲掩蓋,再無光亮。

老舍先生寫的這部作品,是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故事的背景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

祥子終其一生,依然改變不了他的階層。他為了生計而奔波著,他只是想有一輛自己的車子。這樣就可以不用租別人的車了,然而卻是那麼難。他那麼拼命,那麼努力,結局卻非他所願。祥子就像飛蛾一下,撲向那象徵著希望的火。幻滅後,又重新燃起希望,卻又幻滅。

《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祥子想擺脫他的生活

祥子拉車。北平的洋車伕卻有許多派。祥子呢?屬於年輕力壯這一派的。這一派的車伕,不滿足於目前的處境,他們的希望大概有兩個:或是拉包車,或是自己買上輛車,有了自己押一,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沒多大關係了,反正車是自己的。他想擺脫自己的窘況,為他人拉車是僕,而為自己拉車則是主。他嚮往的是自己的地盤自己作主的境界。

不得不說,祥子還是有些想法的。放眼現在,很多的人困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並且樂此不疲著。祥子生於窮人家,長於窮人家,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是一種眼界。嚮往外面的世界,這本身就是一種超越的能力,也是生活的動力。當然,他也是極具行動力的。從這點上來看,一個又有想法又有行動的人,就足已甩開當下跟年輕人幾條街的距離了。

  • 1、給自己做好規劃,按規劃去做

他竭盡所能地去賺錢,賺100元錢。這100元錢,對於拉車的祥子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既然選擇前行,何懼風雨?祥子也是如此。這個目標成了他人生信仰的支撐點。有車,就自由,不用再看人家臉色,不受各種侷限。祥子心中的美好生活都可以從有了車之後開始描繪。

書裡這樣描述祥子的心理歷程: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話,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塊,他幾乎算不過來這該有多麼遠。但是,他下了決心,一千天,一萬天也好,他得買車!第一步他應該,他想好了,去拉包車。遇上交際多,飯局多的主兒,平均一月有上十來個飯局,他就落兩三塊的車飯錢。加上每月再省出個塊兒八角的,也許是三頭五缺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塊!……


他沒想著一舉完成心願,而把自己目標分成每一個小塊,這樣的切分,反而更加促成了他的行動力。在他這個攢錢的過程中,每一個數字的增加,都是極好的正向激勵。在這數字的推動下,這漫長的過程,終於有了最後的回報,“整整的三年,他終於湊足了一百元錢!”雖是不易,但卻真的達到了。

他憑藉著堅忍與勤勞,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成為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車伕,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達到了階層的跨越。這是極好的,但又是極殘酷的,因為不久之後,他又被打回了原點,從零重新出發。

查爾斯.C.諾布爾說過一句話:“有了長遠的目標,才不會因為暫時的挫折而沮喪。”這對於祥子同樣適用。

《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 2、失敗後不放棄,迎難而上

歷盡艱辛買到的車,在半年之後,於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他失去了車子,只牽回駱駝。祥子原本計劃著用駱駝換個一百元,剛好可以買輛車。那樣,他又可以重新過上有自己車的生活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誰都有一顆向上的心,祥子也是。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想法有多美,現實就有多殘酷,收購駱駝的老闆嚇到了他,最後只以三十元結束了這場交易。買車的事就暫時擱淺了。他沒有灰心,依然倔強地向上仰望著,更加努力地拉車攢錢。可是,車子還沒有買上,他的錢卻被偵探盯上,一番敲詐之後,被洗動了一空。夢想再一次化為泡影。

茨威格說過:“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祥子人生的價格也被標好了,他必然拼盡全力地去努力,卻依然竹籃打水一場空。於他而言,有些命運不公的感覺。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髮,讓她們練習摔跤。他的女兒們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另一種人生,併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的女性。

電影中的爸爸抓住了命運的咽喉,使它不去吞食自己的女兒。他發揮女兒的天賦,讓她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她的女兒呢?也竭盡全力地去訓練,最後不再是千千萬萬只能洗衣做飯的女人中的一員,她們自己的人生有了質的飛躍,成功地跨了另一個階層。過了另一種生活。

當然,她們身上有的特點,祥子也有。他們都曾失敗,他們都曾面對失折,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他們,鯉魚打挺般地站了起來,在各自期待的領域裡奮著。不過祥子輸了,而她們卻贏了。

《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祥子的跨階級夢幻滅,緣於什麼

契訶夫說:“人們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珍惜。”擁有的不珍惜,沒有的想擁有。人們常在這樣的心態中置放著自己。看祥子,何等艱難,甚至可以說舉步維艱,輾轉之間都是辛酸。一波三折,眼看著失去,何等惆悵,何等痛苦。無奈之下,重頭再來。

按說,祥子已經傾其所有了,卻只是與失敗相攜而行。他的階級夢徹底破滅,最後在殘存的儀式中生活中。去跟老人小孩女人去爭些小東西,也去撿些地上的菸頭兒給自己一時的遺忘感與痛感。

《活著》中的富貴,他本身處的階層,是祥子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終點,但他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幹些敗家的事。他卻不自知,坑了一個個的家人,最後用實力讓一個富裕的家庭走下了窮困。

階層下滑本身就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他們要深諳規則,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白他們應該維持現狀。做不到維持,自然就會下滑,就像富貴。那反之,你要改變,要跨一層,自然得付出更大努力,而這付出,並不等於成功,只等於可能。

司湯達在《給自我主義者》寫道:“社會好像一根竹竿,分成若干節。一個人的偉大事業,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階級更高的階級去,而上面那個階級則利用一切力量阻止他爬上去。”

《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祥子一次次的失敗,有阻止的力量,也有其它的原因。那原因是什麼呢?

  • 1、思維固化,方式單一

祥子的想法很受侷限,他生於窮苦人家,長於窮苦人家,所有的思維都跟他的教育相匹配。在拉車的過程中,車行是離他最遙遠的地方,所以這就成了他想要達成的目標。

他的方式,就是省錢與多拉車。這樣的謹小慎微,註定了他日後的跌落谷底,再也無法翻身。代價太大,生活太沉重。單一的模式具有很大的風險,它一旦不適應而退出舞臺的話,迎來的就是結束的結局。

祥子第一次失敗,他回到終點,採取同樣的方式,再一次努力。然而同樣的地方,他又一次跌倒了。外部的不可防範的風險直接又把他擊回了起點。他沒有預估風險的能力,也沒有對抗風險的能力,所以他只是用唯一的體力支撐著那搖搖欲墜的跨階級之夢。他努力想達到的羅馬之地,卻一直只是人家的起點。

  • 2、娶了虎妞,沒了鬥志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少不了支持他的女人。當然,一個失敗的男人背後,總是有一個讓他生厭的女人。祥子娶虎妞,這不在他的計劃裡。他被動,這是一場醉酒開始的局;他無奈,虎妞告訴他她有了身孕。

祥子不喜歡虎妞,他不願看她,不願在家面對著她。被迫結婚的男人,身和心都不在家裡,那就是一場悲劇的開始。

原本很有鬥志的祥子,從此就如無頭蒼蠅一般。而虎妞卻又希望他又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就造成了他們之間的矛盾。一個強勢,一個用自己的方式抗議,原本就遠的兩個人,自此就更遠了。

這是一場漸走漸遠的人生夢想。此時,夢想已無力挺舉起祥子行進的步伐。他依了他的想法。是因為虎妞,也是因為要生存。《哈姆雷特》中有這麼一句話:“要生存,還是要毀滅。”既然不願意毀滅,就生存吧。他已經把自己的夢想遣散,迴歸到了千人一面之中。

努力時的祥子,何其積極;消極時的祥子,又何其可憐。他只是千千萬萬個百姓中的一個,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這才是他們唯一的結局。

《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祥子的失敗,給我們的啟示

失敗雖是通往結局的路,但失敗卻又是另一個開始。我們行進在人生之路上,祥子的故事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這才是悲劇的力量。

1、每一個人都要跨階層的夢

這是夢,但更是人生的動力。有一句話這麼說:“世界這麼大,趁我還年輕,很多事想試試。萬一實現了呢?”是啊,萬一實現了呢?生活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沒有人願意生活在一成不變裡,更多的是幻期盼著改變。

在電影《寄生蟲》裡就講述到了兩個不同的階層。一個是失業司機金基澤一家處的階層,他們住在破舊公寓的半地下室裡,以替PIZZA店折包裝盒維持家計,生活朝不保夕;另一個則是富裕的樸社長家。

兩個原本根本沒有有關係的階層,因為樸家小姐需要家教而產生了聯繫。金基宇的同學要出國留學了,就介紹他去樸家當家教。基宇靠著一張偽造的憑證,被錄取了。他在樸家工作後,帶了妹妹及父母,一整家子全部到了樸社長的家。

他漸漸露出了他的野心,與樸小姐談戀愛。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他希望改變自己的處境,向另一個階層跨越。當然,他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每個人的努力,必須通過正確的方式。基宇長久處於心窮的狀態,面對財富就有了這不可控的狀態。一切的果,都是有因可以追溯的。

2、改變調整,絕不能一種方式走到底

華茲華斯說過:“一個崇高的目標,只要不渝地追求,就會成為壯舉;在它純潔的目光裡,一切美德必將勝利。”

在《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離了婚之後,整日以淚洗面。後來在閨蜜唐晶的勸說下,開始了奮發圖強的逆襲之路。當了多年全職太太的她,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之中。這其中,有不適應,有改變,最後才有了成功。她在賀函和唐晶的幫助下,逐漸走上了女強人之路。

能屈能伸,能改變能適應,她走出了離婚的陰影。擁有了自己的另一種生活。人在追求的過程中,要如水般,遇圓則圓,遇方則方,用最佳方式去適應,

3、咬緊牙關,只有堅持才有希望

改變階層,確實很難,並不是我們讀幾本書或才堅持一段時間就能達到的。必然是達到一定的量變,才會有最後的質變。

電影《豆福傳》裡頭,“豆福”由一顆豆子細化成人形,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修仙。主人公豆福和劉安一樣痴迷於仙術,但是苦修多年也未能得道成仙。青梅竹馬的豆香及志同道合的好友皆懷疑仙術,勸其放棄,但是豆福一直苦苦堅持。次機緣巧合,豆福在神經病院碰上了神經兮兮的神經豆,在神經豆的指點下,仙術突飛猛進。

它看似笨手笨腳,呆呆萌萌,卻有著比誰都堅定的信念,即使大家都反對,它依然堅定不移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最後才得以實現了跨越。它不是豆子,它是仙。

《駱駝祥子》:祥子的階層夢失敗,輸在固有思維上,是掙扎的人性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直奔結果,但是隻有堅持才更有希望。海明威說過:“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所以,每個人勢必都會與他人、與社會產生向外的聯繫。向上的力量,指引著你不斷向前。每一個沒有傘的孩子必然努力奔跑,迎著太陽奔跑,才會迎來新的生活。

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份努力,都將帶引我們去往我們想去的地方。

祥子雖失敗了,但他的失敗,卻能指引著我們向前,這才是這部小說永恆的意義。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是 ,看身邊事,寫身邊文,歡迎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