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愧是“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出自他的門下

龍袞曾詳細記述了關於歐陽修的家世,大意是:強烈地譴責了歐陽觀,也就是歐陽修父親的人品。

那麼,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歐陽觀在與歐陽修母親結合之前,實際上,已經有過一段婚姻了,甚至,還生育過一個兒子,名字為歐陽昞,後來,他跟著母親生活。再後來,歐陽觀對歐陽昞越發冷淡,不僅不關心他的生活,還不願意承擔作為親生父親的職責。不但如此,他對於親戚與家裡的僕人也是非常的冷漠,幾乎沒有什麼人情味。

此人不愧是“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出自他的門下

歐陽觀去世時五十九歲,而歐陽修的母親,竟足足比他小了三十歲。

當時,歐陽修參加了兄長葬父的過程,並在成年之後與哥哥見了面。那時,是他被貶到夷陵之時,途經鄂州,派人去請家住黃陂的兄長一起喝酒,之後,便在兄長家住了幾夜。兄長家就在長江邊上,還建了一間亭子以“儵”命名。

“儵”既通“倏”,又指:江中白的鰷魚或是傳說中的魚怪。可以說,這個名字取得殊有意味。後來,兩兄弟再次相見,歐陽修再次遊覽了儵亭,並且,在盡興之時,他還寫下了一篇《遊儵亭記》,說:家兄喜歡讀歷史,心胸開闊,“視富貴而不動”。“夫壯者之樂,非登崇高之丘,臨萬里之流,不足以為適... ...”

總而言之,就是說:歐陽昞心胸寬闊,樂觀曠達,不被世俗名利所矇蔽,不為金錢所障目。

可以說,歐陽昞與父親歐陽觀對於人生的價值判斷與選擇簡直是天壤之別,也因此,歐陽觀對於他的這個親生兒子的所作所為極不認同,甚至,還有些鄙夷。

此人不愧是“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出自他的門下

至於歐陽觀離開歐陽昞與其母親,其實,作為歐陽昞的母親,那時的她已經步入了中年,需要一個穩定安逸的生活,這不僅是為了她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所以,她急切的希望家裡的生活能過得好一些,所有,希望歐陽觀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四書五經上,回老家過點歲月靜好的日子。

為此,歐陽昞的母親說了一些過分的話。

當時的知識分子都自詡清高、自尊極強,怎麼能忍受得住這種侮辱。於是,這段感情就此破裂了。

話說,歐陽修的科舉之路可謂坎坷。

從17歲起,歐陽修就開始應舉,但是,考得都不順利。不過,22歲那年,他去拜訪知漢陽軍胥偃,獲得了賞識。便隨胥偃到京城參加科舉,無往不利,之後,胥偃就把自己女兒嫁給了歐陽修。

結婚兩年後,即1033年,胥氏病卒,年十七。第二年,歐陽修便娶了楊大雅之女楊氏為妻,而十個月後,他再次喪偶。1037年,被貶夷陵的歐陽修迎娶了薛奎之女,她最終成為了歐陽修的終生伴侶。1052年,歐陽修移知應天府,母親鄭氏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之後,歐陽修將母親與父親歐陽觀合葬,並將胥、楊兩位夫人遺骸帶回了沙溪。

此人不愧是“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出自他的門下

當時,歐陽修已經在潁州購田定居,安葬完母親之後,他便回到了潁州為母親守制,在那裡完成了《新五代史》的寫作。又過了二十年,王安石變法期間,歐陽修在潁州去世,年六十六。三年後,他的兒子將其葬於開封府新鄭縣旌賢鄉,那裡還安葬著一直生活到元祐年間的薛氏,以及薛氏所出的四個兒子。

說起對故鄉的感情,韓琦對故鄉相州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在意晝錦還鄉。而歐陽修則完全不同,對吉州的感情有些寡淡,除了先後葬父、葬母的時候,歐陽修似乎從未回過故鄉。宋朝時期,江西人才輩出,所以,歐陽修的做法,引起了一些同鄉的非議。

即便是後來,世人對於歐陽修的議論,也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鄱陽人洪邁指責歐陽修把潁州當故鄉,吉安人羅大經說歐陽修沒有責任心。而南宋宰相周必大也是吉安人,退休後回鄉居住,此時,就有人寫詩慶賀周必大榮退,並且,還順帶嘲諷了歐陽修一下。

不過,這些非議歐陽修的都是南宋人。

此人不愧是“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出自他的門下

當時,北方淪陷,他們也沒有機會卜居歸葬於京洛地區,而北宋遷徙官僚的心境,他們恐怕無從體會。宋朝的潁州富饒美麗,蘇軾曾寫過無數盛讚這裡的詩句,甚至,說道:只有兩地西湖可以與之媲美。何況,歐陽修這些業儒家庭出身的官僚,一生榮辱恩寵繫於朝廷,無論從感情還是前途考慮,在京城附近居住,都是他們的終極理想。

歐陽修在父親安葬六十年後才為其立碑,那麼,他在等待什麼?

等待實現母親對他的期待。

因為,自幼母親就跟他說:“你父親這麼窮,死後什麼都沒有留下,我之所以守節茹苦,精心培養你,完全是因為你父親極高的期待。”

面對這樣的恩情,歐陽修是需要報答的,但是,在母親去世時,歐陽修的官職也不過是中等左右。雖然,朝廷對其父母有所封贈,但是,歐陽修卻不滿足。而這種不滿足是複雜的家庭因素造成的,也是當時艱難的時代大形勢所造就的。

此人不愧是“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出自他的門下

然而,歐陽修對有真才實學的後生,卻極盡讚美竭力推薦,使一大批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名垂後世,堪稱“千古伯樂”。其中,不但包括: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壇巨匠,還包括: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可以說,他們的出名與歐陽的學識、眼光和胸懷密不可分。

歐陽修一生桃李滿天下,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賞識與推薦。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都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之後而名揚天下的。

【《歐陽修全集·歐陽氏譜》、《六一居士自傳》、《東都事略·卷七十二·列傳五十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