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佛祖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的

现在,回过头来讲禅宗,禅宗是怎么开始的呢?大家都晓得“拈花微笑”这件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活到八十一岁就涅槃去也。这位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在灵山会上说法。说法,讲不恭敬一点就是打香板,就像我们的香板“啪——”一拍下来,大家都站在那里,只要我半天不说话,——怎么不说了呢?你们就会这么想,就是这个味道。有一天,我们这位大老师上座坐了半天,香板打了,不说话,大家都在下面等着。奇怪!老师怎么不讲话?结果,释迦牟尼佛就拿起座位前面一朵花,对着大家一转。谁也不晓得他是什么意思。老师今天怎么卖起花来了呢?又不是兜揽生意,又不是义卖,谁也不懂。迦叶尊者坐在旁边,实在忍不住,就“破颜微笑”。这就是所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南怀瑾:佛祖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的


破颜是什么意思呢?颜是面孔。本来释迦牟尼佛说法,大家都很严肃的,很庄严,很规矩。结果啊!这个迦叶尊者不守规矩,把本来严肃的面孔破掉了,脸上微微的一笑,可不是哈哈大笑,只是嘴巴稍微咧一咧——微笑。这么一笑,笑出了毛病,这下他惨了。释迦牟尼佛说话了,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他就说我有个正法,我的衣钵就交给你了。谁叫这个老头子(迦叶)要笑呢?你笑,你去挑吧!接棒去!就交给他了。教外别传,释迦说法四十九年说了那么多,在这个以外,别有心传。他懂了,就交给他,这是一件事。这是个开始。后来,佛又把自己的袈裟和一个饭碗(叫做衣钵),交给迦叶尊者说:“我涅槃以后,你不准死,要等到下一个劫,弥勒成佛的时候,把这个衣钵交给他。”

南怀瑾:佛祖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的

所以,迦叶尊者到现在还没有死,在云南的鸡足山入定。佛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一个是迦叶尊者,另外一个是宾头卢尊者。过去在大陆上,打千僧斋的时候,请一千多个和尚吃饭,四方的云水僧都会来,算不定,宾头卢尊者就来了。他来,也不会让你知道,不会被你发现,等到他走了以后,才被发现。有时穿得很漂亮来,有时一身脏兮兮的,反正只要出家人就可以吃,你不能赶他的。不但吃了,还拿了钱走的。他也是受了佛的命令,叫他留形住世,一直留在世间上,就是长生不死啦!给人间做模范。《大藏经》里还有请宾头卢尊者的法门——一种方法,一种讯号,这种讯号弄好了,说不定感动他老人家来看看你,但是他不会告诉你:我就是。他东搞一下、西搞一下,等你发现以后,他已经走了。

南怀瑾:佛祖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的


迦叶尊者又叫金色头陀,皮肤是金色的。为什么呢?因为迦叶以前几世,是开金店的。那个时候,替佛造金像,所以,以后生下来皮肤是金色的。金色就是黄色,我们中国人黄种人这个颜色。他也叫做饮光尊者,一身都有金色的光明。后来,就成为禅宗的初祖。现在,对迦叶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他的简单履历也拿给诸位审查过了。

南怀瑾:佛祖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的

现在,讲到佛当时所说的:“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般外面的旁门左道怎么说呢?乃至于学密宗的怎么说呢?禅宗啊!和密宗一样有秘诀的啊!释迦拈花,那不是拈花!呵!什么脏的道理都套进去了!迦叶拿了花以后,佛还有秘诀告诉迦叶,所谓正法眼藏,你看菩萨打坐的时候,眼睛都眯眯的,打坐的时候,要把眼珠子往上翻,翻到脑后藏起来,真的哦!好多学密宗学道家的都是那么传(当然,正统密宗的大师不会乱讲的),所以打起坐来,都在翻眼睛,往后脑往头顶上看。那么这样有没有效果呢?生理马上起效果!什么道理呢?因为眼球往后翻(其实翻不过来),眼神经向内收,带动了后脑神经的拉紧,所引起的反应,感受上起了作用,这就是五阴里的受阴作用。这一作用,就觉得是气脉动了。唔!这个眼睛——正法眼藏,藏得好,正法眼要藏起来。真的哦!外面有很多这么解释的哦!

那么这个“正法眼藏”藏了,涅槃妙心呢?捏盘子里的心呢?因此,有所谓涅槃大手印,换句话说,这个圆盘子比较大,要用大手印来端啊!把那个心端出来。哼!真是滑稽呀!有时看起来真是可怜,缺乏智慧!我这才体会到智慧的宝贵。智慧可不是知识学问,学问是学问,智慧是智慧。不是学问好就有智慧!不要搞错。你看!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识,没有受过教育。但是,他就是高明,高人一等,这是智慧。例如创造历史的大英雄们,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他就是智慧高。读书的书呆子,只是帮助那些人,成功了,给你一个官作,给你一碗饭吃。所以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是这样讲的。

南怀瑾:佛祖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的

实际上,佛说正法眼,拿理来讲,佛是说我有个正法门。眼,等于画龙点睛,这只眼睛照天照地。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官,没有眼睛,便看不清楚。眼睛代表见地。藏,什么藏?若是解释成藏起来,那么《大藏经》呢?就要做个大仓库把它藏起来,三藏十二部,要用三个门把它关起来,叫做三藏?藏者,在佛学中是代表一个大的充满了的宝库,这就是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寂灭的,清净的妙心。妙心,佛法的心印。不要再另加解释,套上了功夫,套上了方法。不要乱搞,会搞成神经的。

那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呢?这是指付嘱摩诃迦叶这一段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