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古代男人也多是大猪蹄子?

民间有些俗话,通俗易懂。凡是流传度高的谚语或俗语,一般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是前人经过了多年经验观察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甚至有些成为了至理名言,人生信条。有些俗语是人们口头传承,而顺应时代不断打磨而形成。而有些名言俗语则来自诗词作品里的名言佳句。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古代男人也多是大猪蹄子?

胡姬剧照

比如说今天要说的这句“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虽然听着特别口语化,但却有明确的出处。而且有背后也有着凄美的故事,有着语言背景和故事支撑。这句至理名言来自汉代文学家辛延年的一首诗作《羽林朗》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内容大概描述的是,霍将军家一个叫冯子都的家奴。依仗着将军家的势力,去调笑一个卖酒的胡姬。一个春日,十五岁的胡姬独自守着酒垆卖酒。这胡姬自然长的是年轻貌美,穿着一件长襟衣衫,腰上系着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面还罩一件宽袖短袄,袄上还绣着男妇合欢的图案。这图案可能是招摇了一些,要不然能引冯子都前来调笑。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古代男人也多是大猪蹄子?

调笑剧照

胡姬头上戴着蓝田美玉首饰,耳后垂着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两个发髻装饰的更是非常华美,世上都很少见。而且这两髻装饰的珠宝也是价值不菲。

这胡姬虽然只有十五岁,不仅打扮的富贵,而且也是见过世面之人,看到霍将军家的家奴声势浩大的前来调笑。毕竟自己是胡人,外来人做买卖,当家的又不在,也不能贸然得罪了地方势力。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古代男人也多是大猪蹄子?

斟上最好的酒

胡姬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非常有礼貌的,备下最好的菜,斟上最好的酒,不失礼数的开始了自己的规劝。看着冯子都带来的青铜镜和红罗裾,说道:“承蒙君不惜重金备下这么好的礼物,看的起我这轻微低贱的卖酒胡姬。但是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喜欢娶新妇,而女子却是忠于前夫的。我坚持不见异思迁,而要从一而终。更不愿意因为有了新的机会,就去攀附富贵,而忘了旧情。所以非常感谢君对我的一番好意,对我如此抬爱,非常抱歉。”

作为一个十五岁的新妇,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尤其“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一语道破了古代男女关系的真谛,怎能不让人振聋发聩。除非是暴戾之徒,即使霍将军亲自来了也会羞愧的无地自容,佩服的五体投地吧。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古代男人也多是大猪蹄子?

胡姬打酒剧照

那么这两句话是否有道理呢,放在古代一定是有的。毕竟旧社会男女不平等,有很多陋习男的可以三妻四妾,甚至青楼都是官办的。而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忍气吞声。虽然是胡姬,不一定受到中原制度的束缚,但也一眼看穿了婚姻制度、男女关系的弊病。

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等级之分,也有了婚姻法保护了合法的男女关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了那样的现象。但是从人性上来讲,似乎还有一些道理可述。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喜新厌旧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对于婚姻不尊重的事情仍然是时有发生。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古代男人也多是大猪蹄子?

女子重前夫

不过,反过来讲,现代的女性也比古代有一更大的自由,可选择的感情也更多,也不是那么的重前夫了。甚至也造成了对家庭的伤害。所以,虽然古代的不合理制度以及陋习没有了,但是男女的思想品德还是需要自己来约束,千年前的胡姬尚且知道对婚姻的尊重,对感情的负责,作为现代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男女关系中的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