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中,作者曹雪芹最钟爱的女性是谁?

我就是竹韵


《红楼梦》一书中,详细刻画了各有千秋的金陵十二钗、十二钗副册、又副册等女子,每一个都美貌天成,人物形象饱满,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可说起作者曹雪芹最钟爱的女性,愚以为并非十二钗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德高望重、高情远致的史老太君——贾母。

作者赋予了她最美好的一切,朱门绣户、无拘无束的闺阁生活,门当户对、鸿案相庄的婚后生活,老有所依、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以及春诵夏弦、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

虽然她在甫一出场就已经老迈,美貌不再,但她的一举一动,无一不高贵雅致,就连最后的死去,也在贾府抄家灭族之前,风光大葬。


一、出身贵重,婚姻圆满

贾母出身在“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金陵史家,是一个底蕴深厚的世家贵族。父亲是第一代保龄候尚书令,她在家做姑娘时,正是家族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身为嫡长女的她着实享受了一段无忧无虑、盛世华琼的闺阁生活。

及笄之后,联姻荣国公贾源之世子贾代善,成为荣国府的第二辈的女主人。贾母曾说贾宝玉是最像他爷爷贾代善的,由此可见贾母当年嫁入贾府之后,也有过夫妇相和,琴瑟和鸣的美好岁月。

贾代善身边虽然也是花团锦簇,姨娘通房不知数几,但都不曾动摇过贾母及孩子的地位。对待嫡妻有敬有爱,对待儿女慈祥和蔼,在男子当权的红楼时代,也算是难得。

勋贵之家,得夫如此,已是人生一大幸事!


二、儿女双全,子孙满堂

贾母膝下有占尽正统名分的嫡长子贾赦,袭一等将军爵位;有孝顺正直,仕途练达的嫡次子贾政,掌管荣国府;有才情不凡、娇俏可人的小女儿承欢膝下,贾代善死后姨娘妾室均被迁出府去,一家独大,乐哉快哉!

在古代人均寿命不长的大环境下,贾母刚一出场就已是古稀之年。第七十一回,还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八十岁生辰庆典,如此长寿并不多见,可见其福报。

再则,贾母两儿一女,给她生下了贾珠、贾琏、贾琮、贾宝玉和贾环五个孙儿,元迎探三个孙女儿,还有一个蕙质兰心的外孙女儿承欢膝下。曾孙辈还有贾珠的遗腹子贾兰、贾琏与凤姐之女贾巧,四世同堂,妥妥的人生赢家!


三、阅历丰富,富埒陶白

贾母一生经历了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种种辛酸苦辣。出阁前史家钟鸣鼎盛,十里红妆羡煞旁人,似烟雾一般梦幻清透的软烟罗,单取野鸭子头上羽毛织就的凫靥裘,孔雀羽毛织就、裁缝店不敢接手的雀金呢,还有厢房内一箱子一箱子想不起来的闲置珠宝,可见史家当年富庶非常。

她把天底下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家中养着一班小戏子,按照她的要求随时演奏一段别具一格的“私人订制”;每天和儿孙逗乐,和嬷嬷仆婢斗牌;儿孙虽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作为荣宁两府仅剩的老祖宗,她不仅位高权重,也德高望重,占据了道德伦理的制高点。

逢年过节,一大群晚辈在身边,尽享天伦。无论是诗词曲赋、建筑装饰、人性剖析、艺术鉴赏,都有自己的看法,让人不禁心生叹服,深深折服于她的个人魅力。


四、晚年安泰,寿终正寝

贾母一生安贫乐道,喜乐无忧,是真正金窝银榻娇养出来的天之骄女。就算年过古稀,身边也有足够的银钱傍身,有健康的身体,有聪敏的头脑,豁达的心胸,超凡的品位,有孝顺的儿孙,贴心的丫鬟……虽然没能培养出一个能够顶梁立柱的儿孙,却凭借一己之力维护了上下三代的富贵,功德圆满。

就算是如今,能活到八十多岁也算得上是喜丧了。据考贾母享年八十三岁,去世之时虽然贾府上下不安,早已今非昔比,但也儿孙在旁,体体面面、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丧礼。

她来时富贵,走时体面,一个人一生中应该享受的、体验的、经历的,统统都没落下。

生而如此,夫复何求。


少读红楼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我觉得曹雪芹最偏爱的女子就是林黛玉,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林黛玉待人真诚。她没有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也没有薛宝钗的世故,对待丫环紫鹃亲如姐妹;薛宝钗教训了她,她也不生气,仍然把宝钗当做好姐妹;香菱想要学诗,黛玉尽心尽力的教她。

二,林黛玉才华横溢。别人写诗,总要苦思冥想,黛玉“一挥而就”,诗社每次赛诗,经常第一,为众人所推崇。

三,林黛玉貌美如花。《红楼梦》里描写黛玉的外貌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曹雪芹心中,林黛玉比那闭月羞花的西施还美。

四: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纯洁而美好。两个年轻人,相知相惜相爱,不离不弃,虽然最后是悲剧收场,但也正说明了一句话,伟大的爱情往往是悲剧。

林黛玉代表了曹雪芹心中的真善美,就连最后林黛玉的死,也是在贾府大夏将倾之前,不忍心她经历丧乱,“冷月葬诗魂”,充满了诗意的离去,与林黛玉的心愿“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相吻合。


霦舞


我个人感觉曹雪芹还是最钟爱林黛玉。

我们先从曹雪琴的《葬花吟》说起。“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在《红楼梦》27回写的这首《葬花吟》,书中是表达了黛玉对生与死、爱与恨的情感斗争。迷茫,焦虑、无助。全文全用哀音代表,同时也感叹自己身世的遭遇。

我们再说说作者曹雪芹本人,本是殷实之家,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从此家道中落靠卖画和朋友救济为生。对比林黛玉的身世,这一对比这何尝不是曹雪芹自己真实的写照。

原文曹雪芹写的80回未完,就病逝了。高鹗续了后面的40回。前面80回总体来讲曹雪芹是很支持宝玉娶黛玉的,为何这么说呢。第一王熙凤开过黛玉嫁给宝玉的玩笑,作为薛姨妈和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为何要这样讲?第二薛姨妈也开过同样的玩笑,为何?而后面高鹗所写的后面40回中贾府上下算计黛玉,我想只是想给这个悲惨的结局再加点料而已。前80回中曹雪芹写黛玉的地方很多,我感觉这就是偏爱。高鹗所写的后40回我想这并不是曹雪芹想写的结局。

纯属个人见解,忘各位见谅。


等风来001


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用这样动人的文笔描写出他这个他倾注了太多感情的人物,如果说红楼一梦是曹公的自诉的话,那黛玉妹妹无疑是他最偏爱的女子。

曹雪芹赋予这个人物美貌的同时又赋予她智慧与才情,而且同时又拥有超群的口才、诗才和灵性。


正是因为曹雪芹对他笔下的林黛玉的深爱,如同刻骨般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痴情演绎得如此凄美动人,入木三分,让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黛玉的天性使他内心的情感抽象而细腻,容易亲近自然却极易被别人所误解。最终因为礼教道德的束缚,让她和宝玉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郁郁而终。


在曹雪芹的笔下,将这种悲伤经黛玉葬花这一段的描写推到了极致,让人心头不免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伤,一种绝望至骨骼的痛楚。如果没有对黛玉的深爱,是写不出这种深入灵魂、字字泣血、句句伤情的经典语句的。


“如画美眷,似水流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葬的仿佛不是花,而是自己的命!

观红楼的女儿最终的命运,大都都逃不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凄惨命运,而黛玉虽然也是悲剧中人,曹公却因为偏爱,最终给了她一个洁净而充满诗意的结局,他终是让黛玉亡于贾府大厦将倾之前,也完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沟渠”的心愿。


这对黛玉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圆满的归宿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是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朝闻历史


很早以前有个朋友对我说“爱就是爱缺点”,当时个人是感到十分不解的。
其实《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偏爱却正好说明了这一点,首先宝玉最爱的林妹妹“病若西子胜三分”身体不健康这当然是缺点,可是贾宝玉不但包容了这个缺点,而且林妹妹的先天不足、多愁善感成就了宝玉对她的爱,鞍前马后、问寒问暖、体贴关怀、无微不至唯恐有失。

贾宝玉这样一个“富贵闲人”怡红公子,他的个人成就感从哪里来呢!因为林妹妹对宝哥哥的需要,父母双亡孤独无依的黛玉无时无刻需要关心呵护成就了宝玉。为了林黛玉这“神仙似的妹妹”需要他,贾府上下视为至贵至宝的“通灵宝玉”也算不得什么“什么劳什石子,我砸了它完事儿!”。“通灵宝玉”所寄于的锦绣前程,哪里能比得上宝玉与黛玉之间日日夜夜的劳心牵挂更珍贵呀!


黛玉葬花,美丽而柔弱的少女让她伤怀落泪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花落人亡两不知”。先天不足的孤女林黛玉,生命的脆弱易失距离她总是那么近,忧愁感伤在黛玉心中总是挥之不去。

写作封建大家族不可逆转的败落悲剧《红楼梦》曹雪芹当然最偏爱林黛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正是上演在大观园“落红成阵”的桃花树下,一切过往的美好时光如花瓣一般片片飘落逝去……。
还有曹雪芹最偏爱的俏丫头晴雯,“撕扇子千金一笑”、“雯月难逢,彩云易散。”,荣华富贵如浮云转眼消散无踪无影。

悲剧~美的逝去,红楼一梦、转眼成空。


阿丹151014015


作为痴迷《红楼梦》多年的学者,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曹雪芹最偏爱的是林黛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者在书中是有据可考的。

一同出场的人物中,对林黛玉着墨最多

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是出场时间很早的(金陵十二钗分主册、副册、又副册,这里所说是主册)。

林黛玉首次出场是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在这一回中,我们可以知道林黛玉的大致情况——年龄5岁,聪明清秀,她有在读书,父母是将她当儿子养的。

而黛玉峥嵘初露是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这一回中,对林黛玉的外貌性格等都做了很细致的描写。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这一回中,其实是借林黛玉进贾府做引子,引出书中主要人物并介绍其关系。这一回除了林黛玉,出场的人物还有贾母、三春、王熙凤、贾宝玉、邢王二夫人。

但除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之外,其人物比如三春都只是一笔带过。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

从对人物的着墨选择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书中的绝对女主。而且,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林黛玉的外貌是从贾宝玉的视角进行的描写;贾宝玉的外貌是以林黛玉的视角展开描写的。这样安排,显然暗示了“木石前盟”是曹雪芹所认可的组合。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互动最多

上面也说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是曹雪芹所认可的组合,而书中也的确是对这两人的互动着墨最多。

比如又一次,黛玉见到宝玉腮边有纽扣大小的一块胭脂,一边用绢子帮他擦,一边说: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做奇怪新鲜话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

宝玉本就来历不凡,行为怪癖,下人知主人爱听这类话,宝玉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去主人那里传话讨巧!

黛玉作为深闺小姐,轻易看穿了这些下人的心思,怕宝玉受责及时的帮宝玉处理掉了。

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元春要试宝玉的才华,命宝玉做四首五言律,宝玉苦苦思索加上宝钗指点也只做出来三首。而林黛玉在短时间内快速帮宝玉做好了第四首,助其度过了难关。


赤兔电影


每一本名著中,作者对于主人公大多都是寄予了深厚的感情,或悲悯,或艳羡,或讽刺......但爱之者甚多,比如《三国演义》,罗贯中就以蜀汉为正统,状诸葛近乎妖;《西游记》里,吴承恩对齐天大圣孙悟空赋予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本领;连《水浒传》里,施耐庵也以及时雨宋江为首,让他孝义并存。

然而,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雪芹对于主人公宝黛钗虽偏爱有余,但赋之的结局却异常薄情。宝玉多情,但性格懦弱,最后家族破败,一无所有,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黛玉,堪怜咏絮才,苦多愁多病身,终爱而不得,魂归离恨天;宝钗,可叹停机德,却无风凭借力,送她上青云,终孤独老去......

那么,对于《红楼梦》众多女性,作者究竟钟爱为谁呢?

有人说是享天伦之福的贾母,她出身高贵,儿孙孝顺,寿终正寝,得善终;还有人说是宝玉,他上善若水,对女子多情,不追求功名利禄;也有人说是黛玉,她病若西子,聪明绝顶;或是宝钗,肤白貌美,贤德有方又顾虑周全......

但我认为,作者所爱,应是笔下近乎完美的薛宝琴。

《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主旨之一是想写一群“小才微善”女子的挽歌。在众女儿“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位,作者还有意为之安排了一个“丰衣足食”的美满结局。

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宝琴真真怜爱有加。

一、赋予她独特的外在美

薛宝琴是薛蝌的胞妹,宝钗的堂妹。她长相极美,作者故弄玄虚,虽未直接正面描写宝琴之美,却从侧面反映出她的美貌,不在宝黛之下。

在书中,宝琴的出场可是姗姗来迟,但丝毫不影响她给众人留下的好印象。

多情公子宝玉见她第一面竟跟屋里的众丫鬟感慨地说: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

随后又领晴雯去瞧,连心比天高的晴雯都夸赞:

“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也说:“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贾母见到如此美丽可爱的宝琴,夸她像画里的人儿,对她更是展现了超乎两个玉儿的关爱,有意给宝玉说媒不成,硬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还给了她一件金翠辉煌的凫靥裘,这还不算,她还派丫鬟专门跟宝钗说不要管着宝琴,让她尽情释放天性,这等待遇也是没谁了。

难怪惹的一向端庄的宝钗都开玩笑说:“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二、给予她见多识广的才干

大观园里,唯一一位见识不凡的女子当属宝琴无疑,照书中原话说:

“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

古人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宝琴自小跟随父亲经商游历,确实非一般闺阁女子所能比,就是男主人公宝玉都没有她见识渊博。

她去过真真国,见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外国女子,还能记住她吟诵的五言律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此诗一出,众人皆称赞。

而且她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时,一口气做了十几句,还写了十首不同地方的怀古诗,一首《西江月·柳絮词》和一首《咏红梅花得“花”字》,可见才思敏捷,越过湘云,连自视清高的黛玉为之佩服。

三、作者赋予她近乎完美的性格

比之众人,宝钗虽然端庄贤良,但性格无情且世故;黛玉虽貌美才高,但性格多愁善感还略带小家子气;湘云美丽大方,但说话太直接时常得罪人不自知。作者笔下的众女子,只有宝琴的性格最近乎完美,她活泼开朗,年轻心热,是唯一一个众人都爱的美人儿。

李纨让其编灯谜,她点头含笑,作出自然新巧的十首怀古隐物诗,又云“诗虽粗鄙,姐姐们请猜一猜”,语调温顺柔和,无一点自傲自夸之嫌。

还有,赖大婶子送宝琴两盆腊梅、两盆水仙,她并不只顾自赏,反而送给黛玉一盆水仙、探春一盆腊梅。她知道黛玉有潇湘妃子雅号,水仙跟花神有关,送君水仙,让孤苦伶仃的黛玉深感其一片心意。探春庶出之身,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众人尊重,像一棵腊梅顽强孤傲。礼物虽小,但足以看出她的心地善良,帮人帮到心坎上。

而且对于堂姐宝钗,她一直都很尊重,什么事都先报备宝钗之后再做,还称薛蟠的小妾香菱为姐姐,更可见她有礼貌,不以地位看人。

这样的她,怎么可能令人生厌呢。

四、作者赋予她局外人的身份

黑格尔在论及理想的人物性格时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在宝琴的性格世界中,外在、内在的美构成了她与无伦比的女性美。

这样一个女孩子,艳压宝钗,才情堪比黛玉,湘云。本以为也会跟大观园唯一的男子宝玉有所牵连,但作者在她一出场就说她已经许配人家,名花有主了。

不再有终身大事的选择问题,不参与“木石之盟”或是“金玉良缘”的竞争,没有婚姻纠葛,这样的人始终作为一个真正的局外人,见证四大家族的兴衰以及“木石之盟”的破碎。

可见,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儿,作者都对她格外生情,不忍她受家族衰落的牵连,没有让她出现在薄命司之上,也没有被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当是她的幸运所在。

也有人说薛宝琴又通“雪芹”,是作者借宝琴之眼,来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是借她之手,展示自己的才华,然终无法考证。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对宝琴格外怜香惜玉,可见钟爱之人非她莫属。


扁担圈生活


我认为曹雪芹先生最偏爱的就是林黛玉,在红楼梦里大多数都逃脱不了那些悲剧的命运,唯独林黛玉是个例外。



虽然林黛玉也是个悲剧人物,但她有个恋人知己贾宝玉,仰慕林黛玉的诗才和魅力,同时也能理解林黛玉的心事。



只是曹雪芹对林黛玉多了一丝怜悯,尤其是冷月葬诗魂,这样的圆满结局也同时显示了林黛玉洁白中来,掉于淤泥之中的心愿,也许红楼梦中的女性是曹雪芹先生的时期的一抹夕阳,唯独林黛玉是他的心魄之一。

如果你们有更好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吧。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当然是林黛玉了。做为《红楼梦》里的女一号主人公,肯定要施浓墨重彩来描绘了,《红楼梦》的前40回曹雪琴写了林黛玉初入贾府,与贾宝玉相识,相恋以及黛玉犹愤葬花的全过程形成一条主线,揭露了贾府封建礼教残害人的事实,作者多施笔墨抒写了两名主人公黛玉,宝玉的心里世界与风月场上的逢场做戏的细致刻画……。




人生探索号


应该是宝钗和黛玉的合体,这两位金钗本是一人,她同时具有黛玉的弄性尚气与宝钗的知书达理,体谅下人。两者都很有才能。是一个人物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

有人认为黛玉宝钗实为一人,其理由如次:

一,都能诗。

二,都是玲珑八面的有心人。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初进贾府,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恐为人耻笑。宝钗更是善于伪装自己,见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zhong飞燕泣残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