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貌似潘安”是古人用來形容男子的外在形象,可見,追求美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天性!

當然,即使“貌似潘安”是古人對男子五官呈現出的美感而發出內心深處的感嘆,但這並不代表古人只是一味地追求他人的外在容貌,而對別人“醜”的面容感到憎惡,哪怕是古人又發明了“面目可憎”這個和“貌似潘安”成對立姿態的成語。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古代美男子

事實上,我們的祖先一直存在著一種今人無法理解的審美觀。

有些人的外貌在今天看來可以用“醜”來形容,但在古人眼中,這種“醜”不叫“醜”,而是另外一種具有深層次含義的 “美”,如鍾馗、如朱元璋!

1、鍾馗,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他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髯,這種外形和帥氣是搭不上邊的,用好聽的話說,叫硬漢,大家可以想象下《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張飛。

然而,就是這樣的鐘馗,卻從唐朝時就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特殊符號。

他既是春節時的門神,也是端午節時斬五毒的天師,而平日裡還是陰曹地府中專職抓鬼的冥神,並被道教吸收進了神仙體系之中,成為民間唯一的一位萬應之神,真正的“賜福鎮宅聖君”,一直流傳至今。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明朝畫家筆下的賜福鎮宅聖君-鍾馗像

2、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史稱明太祖。他出身雖然卑賤,但在四十歲時完美逆襲,成為漢族最後一個王朝的建立者,然而他的容貌卻一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從目前流傳下來的畫像來看,朱元璋留給後人的一直有著兩幅面容,一幅是一臉麻子的鞋拔子臉,一幅是器宇軒昂的英俊臉龐,兩幅尊容,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朱元璋?

然而,不管是朱棣為了神化自己父親的君權神授而對朱元璋的外貌進行包裝①,還是世人常說的清代統治者為了政治需要而故意醜化朱元璋,他的“鞋拔子臉”畫像在民間的認可度最高。

龍髯長鬱,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孝陵神功聖德碑》①

而最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後,公元1912年2月15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中央各級要員,在臨時大總統孫文先生的帶領下祭拜明孝陵時,所奉的依然是朱元璋流傳最廣的“鞋拔子臉”畫像。

可見這幅朱元璋容貌的畫像在民間的影響力。

直至今日,哪怕是明王朝歷代帝王的真實畫像得以示人,很多人還是隻願意相信“鞋拔子臉”是朱元璋的真容,對這種嚴重不符合遺傳基因學的事實視而不見。

故而,這就讓人產生了疑問,古人,或者說近代的先人們,為何獨對鍾馗、朱元璋的“醜”情有獨鍾?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歷史情結呢?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1912年2月15日,南京臨時政府祭拜明孝陵時尊奉的朱元璋“異相”畫像

首先,我們看看鐘馗出現的時間,再看鐘馗外貌“醜陋”的市場原因。

按照《歷代神仙通鑑》的記載,鍾馗是終南山人,於武德年間赴長安科考,只是因為自己的相貌醜陋,才華橫溢的他不被朝廷錄取,一怒之下在皇宮之上撞柱而死。

鍾馗死後,被唐皇李淵賜紅袍厚葬,轉而成為捉鬼的冥神。

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在夢中被惡鬼纏身而無法掙脫,幸而得到鍾馗所救。唐玄宗醒後,立即讓畫聖吳道子將自己夢中鍾馗捉鬼的情景畫了出來,懸掛在宮中避邪鎮妖。

此後,鍾馗捉鬼的傳說得以流傳。

然而事實上,有關鍾馗的最早記錄確實是在唐玄宗治下,但不是天寶年間,而是在開元時期。當時的大唐著名宰相張說,作了一首名為《謝賜鍾馗及歷日表》的詩,就是藉著李隆基賜給他的鐘馗畫像,對皇帝大肆奉承。

臣某言:中使至,奉宣聖旨,賜臣畫鍾馗一及新曆日一軸者……豈謂光回蓬蓽,念等勳賢,慶賜之榮,賤微常及,感深犬馬,戴重邱山。無任感荷之至。

但汪郎以為,在當時的民間風俗中,鍾馗已經成為捉鬼的冥神了,因為信仰的力量,才有了李隆基賜畫給張說的可能。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鍾馗抉目圖》,唐朝畫聖吳道子筆下的鐘馗

那為什麼鍾馗出現的時間是在唐玄宗統治的盛唐時期,而不是初唐、中唐、或晚唐呢?汪郎以為,這和當時的歷史環境相關。

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盛世之中的佼佼者,號稱“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②,但是在這樣的盛世之下,卻隱藏著致命的社會危機,尤其是在開元末期和天寶時期。

轉變,在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開始。

這一年,李隆基聽信奸相李林甫的讒言,不等秋收結束,不顧沿途擾民,強行從洛陽返回長安,罷免張九齡;開元二十五年四月,聽信武惠妃的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處死。

如此種種,大唐朝廷開始陷入了政治上的爭權奪利,利益上的結黨營私。

而地方上,因為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調製都處在崩潰的邊緣,造成大量農民逃亡。同時因為各鎮節度使們所統轄的軍事力量得到加強,而中央軍備卻日益廢馳,更是進一步加深了大唐的社會危機。

從開元盛世的末年進入天寶年間,因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禍亂朝綱,大唐的頹廢之像已經顯現,這自然讓當時的有識之士嗅到了危機,更是讓後世王朝的統治者或文人在治國上吸取了李隆基的教訓。

出於對奸相的痛恨,才有了鍾馗捉鬼的借代,意喻強烈。但對於惡鬼而言,如果捉鬼的天師鍾馗長得眉清目秀,如何能夠鎮得住?只有相貌長得凶神惡煞的冥神,才能壓得住惡鬼,人們才會對鍾馗的外貌並不生厭。

正是對歷史的教訓吸取,鍾馗捉鬼的傳說才能在官方的支持下在民間得到進一步傳播,如明朝皇帝朱見深在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畫的一幅《歲朝佳兆圖》,就是鍾馗帶著小鬼獻瑞。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成化帝朱見深《歲朝佳兆圖》中的鐘馗

然後,我們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容貌,再說說他的“鞋拔子臉”容貌為何市場很大。

事實上,古代帝王,尤其是明清兩代都有畫像留世,朱元璋的容貌到底如何,從流傳下來的宮廷畫像就能看的出來。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時任南京工部尚書的張瀚曾對朱元璋的真容作出回憶。

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松窗夢語.卷六方術紀》

從這段話中,我們得到了一個重要信息,即朱元璋的容貌端正,氣勢威嚴,是符合現代中國人審美的。而他的另一幅面孔“奇異之像”,早在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在民間生了根發了芽。

當然,永樂九年至永樂十六年間③,朱棣在對朱元璋的容貌進行神化時,不是想醜化自己的父親,而是想通過所謂的“龍形”來意喻朱元璋建立大明並非偶然,而是君權神授,是真龍天子臨凡。

(吳元年十二月)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八》

至於清朝統治者在朱元璋“奇異之像”的容貌上,進一步加工,使得朱元璋由“龍形”向“滿臉麻子的鞋拔子臉”轉變,汪郎以為,這只是清廷統治者順手加推了一把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在朱棣以後,明清兩代的民間百姓家中所珍藏的朱元璋畫像,“鞋拔子臉”已經成為他固有的形象了。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帝王的“龍形”外貌

那為什麼民間對朱元璋的“鞋拔子臉”深信不疑?這背後固然有統治者的推手,但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古人講究“異相”,尤其是帝王,講究的是天命所歸,所以在外貌上不帶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特寫,就無法體現出自己奪取帝位的特殊性。

如:漢高祖劉邦,隆準而龍顏;隋文帝楊堅,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

這樣的長相放到現在絕對是“奇醜無比”,但在皇權時代卻是“尊貴無比”。這種容貌,相術稱為“龍顏”,真龍天子之命。

當然,朱元璋自稱自己是“淮右布衣”,並沒有給自己加什麼神話色彩,但經過朱棣運作以後,苦命出身並推翻元朝坐上皇位的朱元璋,也成為了和劉邦、楊堅等人一樣,具有“龍顏”的尊貴之相。

朱棣以後,明朝社會經濟雖然穩定發展,但政治、社會矛盾開始日益尖銳,尤其是在嘉靖、隆慶、萬曆時期,因為土地兼併嚴重,社會矛盾重重,大明國勢日衰,北虜南倭相繼侵擾,而朱元璋時期建立的國家社會福利體系也已處於崩潰的邊緣。

在這樣的背景下,懷舊之風也就成為人們宣洩心中不滿的一個窗口,如:萬曆年間,海瑞重提朱元璋“剝皮萱草”的治貪舊例,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剝皮萱草-朱元璋治貪的手段

當國家和社會面臨嚴峻的危機,而人們,無論是有識的士大夫,還是普通的大明百姓,在感到自己無能無力,但又對大明依然充滿希望時,太祖高皇帝

“掃孽胡而握漢統”的開創之功,以及他在位期間對吏治整頓的強力手段,對百姓寬待的優容之心,從而實現洪武朝政治清明、國家安定的豐功偉業,就越發令人羨慕和懷念了。

故而,太祖高皇帝為何能夠“不階寸土一民”而得天下?這也成為當時的大明士大夫和普通百姓久議不衰的話題!

在認知水平低下的大明朝,在相術發達的大明朝,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只能將這位年少時四處乞討,但長大後卻能在軍閥混戰的亂世之中,開創大明百年基業的太祖皇帝,歸之為天命!

故而,才會有張瀚口中所說的,民間流傳的都是朱元璋的“龍顏異相”。

而到了清朝,不管統治者有沒有去醜化朱元璋,他的“異相”已經成為人們對其固有的形象認知。

而終清一朝,民間反清勢力始終存在,如:天地會,所以即使清廷在朱元璋“奇異之相”上畫了一臉的麻子,再改成“鞋拔子臉”,並故意放到民間,但對於百姓而言,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了朱元璋的天命論。

而清代中後期的政治腐敗,相比明朝過尤不及,尤其是甲午戰爭以後,因為民族、民主意識的徹底覺醒,民間反清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具有“天命”的朱元璋“鞋拔子臉”畫像,反而更成為反清志士在尋求革命方向時抓到的可以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清代宮廷畫師筆下的朱元璋像

汪郎說:

鍾馗和朱元璋,一神一人,都是符合時代審美的各自領域的代表。

“醜”鍾馗捉鬼,吃鬼的流傳,意喻著人們期待世間能有一位類似鍾馗的豪傑,能夠蕩平天下所有的欺壓和不公。

“異相”朱元璋的畫像流傳,意喻著明朝中後期的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對洪武時期的政治清明的嚮往,以及對他們當前所處環境的失望,意喻著清朝的反清志士們對民族精神的凝聚的堅定信念,也是在認知能力不足的時代,這些志士們在反清的艱苦歲月中對某種神秘力量的崇拜。

他們二位互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古人在面對現狀時,對人生髮出的思考,對生活發出的渴望的催化劑。

當然,鍾馗是神,我們大可以繼續延續他的“醜”面目。

而對於朱元璋,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間帝王,我們現在有必要恢復他的真實面容了,不管歷史對他的爭議有多少,其再造華夏之功是誰也無法抹滅的。

注:

②杜甫《憶昔》

③永樂九年至永樂十六年,是《明太祖實錄》的修撰時期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從鍾馗到朱元璋,為什麼民間都鍾情於他們的“醜陋”面貌?

明太祖朱元璋真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