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話題,莊子輕鬆灑脫,孔子閉口不談

面對死亡話題,莊子輕鬆灑脫,孔子閉口不談

莊子是先秦諸子當中唯一不對帝王說話,而對平民老百姓說話的人。先秦諸子中的大部分人寫那麼多文章,都是為了讓帝王看到,絕大多數是站在帝王的角度闡述怎麼管理國家、怎麼管理諸侯。


曾經有人請莊子去當官,莊子撒腿就跑,他說不去,壓根不愛當官,他覺得當官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莊子還舉了一個例子說,假如我是一個烏龜,你是希望讓我作一個烏龜在田野的爛泥裡邊滾著,還是被他們殺掉掏空了做成占卜用的那種殼供奉在太廟裡呢?被人供奉在太廟裡看起來挺酷,但是命都沒了,我還是希望在爛泥裡邊滾著,這是莊子的態度。


莊子是所有中國知識分子的安慰。據說古代學子們進京趕考的時候都是備兩套書籍,一套是《四書五經》用來考試背過的,另外一套就是《莊子》放在枕頭底下。如果考中了就去好好讀四書五經,考不中我就去讀《莊子》,因為它能對我的心靈產生很多的安慰。


莊子是屬於能夠讓每一個人的生活變得輕鬆的人,當你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看看《莊子》就會放鬆很多。莊子讓人們對死亡都不甚恐懼,孔子從來不談論死,一天他的學生子貢跑來問孔子:“夫子,人死了以後到底是去哪裡了?”


孔子不說,最後孔子被子貢磨的沒辦法就說:“我不能說,如果我說人死了以後都有靈魂,就怕那些無聊的傢伙鋪張浪費而搞出那種奢華的殉葬,這就很麻煩了。我如果說人死以後什麼都沒有了,我又怕那幫壞蛋把父母扔在路邊不管了,因為反正人死後都沒有了。所以這事正著反著我都不能說!”。


子貢繼續央求孔子:“夫子,現在就咱們兩個人閒聊天兒,你說了我肯定不和別人講,你說說唄!”。孔子就說:“行,以後你死了就知道死後到底有沒有了”。到最後孔子也沒提這個,他把這個蓋子捂得緊緊的,讓你不知道人死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這個結果就是中國人現在都特別怕死!


莊子不一樣了,莊子說:“有一天我做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飛走了,飛來飛去的感覺很舒服。突然一下子我被驚醒過來,蝴蝶不見了,我又變回了莊子”。一般人做過這樣的夢也就算了,莊子就不一樣了,他反覆琢磨到底是我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我呢?


今天我在這一醒,蝴蝶就沒了,過兩天那蝴蝶要是一醒,那我不就沒了嗎?所以他把死亡當做是“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意思是活著的時候你就是寄存在這裡,死了你才是回老家。把死亡當作是生命的另外一種狀態,今天是人明天變蝴蝶,人這樣一想也就安慰了很多。


莊子應該算先秦諸子當中最有魅力的一個人,他的魅力在於它能夠把激情與超脫完美的結合起來,他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想象。他充滿激情的和我們討論如何超脫於世俗之外,除了莊子誰能做到?莊子的文章甚至只是為了打發自己的天才,他肚子裡邊的才華實在是太多了,隨便寫出幾段句給大家看看吧,根本不拿它討生活,也不拿它去追求什麼功名利祿。


莊子也反對戰爭,但他跟墨子完全不一樣。墨子是到處奔走,並站在衝突雙方的中間聲嘶力竭地勸說不要打仗,莊子就講了一個故事把問題解決了。他說有一個蝸牛的左觸角上有一個國家叫觸氏,右邊那個觸角上有一個國家叫蠻氏,這兩個國家有一天發生了戰爭,結果導致伏屍百萬。戰勝的一方追逐另一方,一直追了15天才回來。


這極具諷刺的意思是戰勝方看起來很能打,對方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打了1年多,勝利了又怎樣呢?實際上你們也只是蝸牛觸角上的兩個小國家而已,看開一點就行了。莊子還提出了“齊貴賤、等生死”的齊物論,安慰了非常多詩意的靈魂。古代的學子們赴考的時候,都是靠莊子來保護和慰籍自己內心安穩。

面對死亡話題,莊子輕鬆灑脫,孔子閉口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