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癌,還能治癒晚期癌症 這種飲食模式真有這麼神奇?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飲食模式受到地區、文化等因素影響,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係。

例如:

地中海飲食模式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和堅果,其次才是穀類,尤其提倡食用橄欖油,加上適量的紅酒和大蒜,這種特殊的飲食方式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徵、認知障礙和某些腫瘤的發病風險。

再例如:

得舒飲食模式是採用豐富的水果、蔬菜、全麥類、低脂肪食物(包括肉、魚、家禽、堅果、豆類),限制鹽、含糖食物、含糖飲料、紅肉和添加脂肪,這種膳食模式被推薦為高血壓患者的最佳飲食方案之一。嚴格按照得舒飲食模式8周,可使血壓降低8%-10%,效果等同一顆降壓藥。

當然,暴飲暴食,高脂高油,抽菸喝酒,肯定就是反面教材了。

那麼,有沒有一種飲食模式,能夠抗癌,甚至控制腫瘤的生長呢?

先來講清一個觀點:

腫瘤患者不能採用飢餓療法,不能採用!

有人認為不能吃得太好,過度營養會促進腫瘤生長。更極端的想法,通過飢餓可以餓死腫瘤細胞。但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20%腫瘤患者直接死於營養不良,採用飢餓的方法不能餓死腫瘤細胞,只能餓死患者本人。

能抗癌,還能治癒晚期癌症 這種飲食模式真有這麼神奇?

近年來,生酮飲食治療癌症成為研究熱點,

這種以高脂

極低碳水化合物

和適量蛋白質為特點的膳食模式

普遍認為是90% 的脂類攝入、8% 的蛋白質攝入以及 2% 的糖類攝入。

生酮飲食食物的選擇主要是魚、肉、蛋、天然油脂、堅果、新鮮蔬菜等,而不吃米、面、玉米、豆類、牛奶、糖及含糖高的水果等。

最初,生酮飲食是從觀察飢餓能減少癲癇發作而開始的。上世紀,美國醫生採用禁食而不禁水的辦法治療癲癇患兒,取得了很高的治療成功率,較多患者很長時間無癲癇發作。有醫院臨床統計數據顯示,生酮飲食對50-80%的難治性癲癇兒童對有效,30%的兒童可減少90%的發作,10-20%的患者可完全控制發作。

抗癌原理是癌細胞不能利用酮體供能

那麼,癌症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能否也採用此辦法呢?

生酮飲食抗癌的理論依據是:

癌細胞的代謝特點是靠葡萄糖滋養生長。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經過吸收轉化為葡萄糖,如果攝入不足,葡萄糖供給也就不足。這時需要利用酮體供能,但癌細胞由於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不能利用酮體供能,而正常細胞卻可以,這樣一來就能“餓死”癌細胞。

具體操作是:

在嚴格限制葡萄糖攝入的同時,給機體以足夠的脂肪,生成酮體作為能量來源,生酮飲食會讓人體誤以為處於飢餓模式,胰島素降低、糖原被耗盡,肝臟將脂肪轉化成酮體,大腦開始適應酮體,人體的供能模式從葡萄糖向酮體進行轉換,類似於汽車的能源由“汽油”向“柴油”進行轉換。

效果還停留在動物實驗,以及極端個案

既然有了理論依據,自然也就有了研究的動力。不少科學家、醫學科研工作者利用這一原理,開始獨立使用,或與腫瘤治療方法聯合使用。但目前來看,理論依據與實際效果存在較大差距。

據瞭解,生酮療法較多集中在動物實驗中,臨床上以病例報告為主,目前生酮飲食對腦惡性腫瘤、前列腺癌及胃癌有研究證實有效,其他惡性腫瘤研究還未見報道。

大家都知道,動物實驗的成功,直接套用在人體上很大幾率是無用,甚至出現副作用的。從腫瘤代謝的特徵上來看,生酮飲食治療適合於所有的腫瘤患者。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癌症也是一種老年性疾病,除了腫瘤本身,絕大多數患者還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其它疾病,血栓風險高、食慾差、胃腸功能差等往往不能耐受高脂肪的生酮飲食,甚至會加劇噁心、嘔吐、疲乏、無力、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的程度,再則網上的食譜大多針對抗癲癇小孩,不適合腫瘤患者飲食比例和熱卡攝入。

此外,相關報道也僅僅只有很少極端的個案。說它極端,是因為基本都集中在腦惡性腫瘤,不具備普遍性。

此外,如果存在卟啉病,脂肪酸線粒體轉運障礙的疾病、以及酮體的合成或利用障礙等代謝方面的問題,是絕對不能採用生酮飲食的。

常規治療手段不能丟,可作為補充性治療

那麼生酮飲食就一無是處,完全不可取嗎?並不是的。

目前,治療腫瘤的方法以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為主,生酮飲食可作為一個補充性治療。酮體水平的高低會影響治療效果,不同腫瘤對生酮飲食的敏感性不同,一般來說腦部惡性腫瘤相對敏感,《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推薦:腦部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標準治療的同時,可考慮嘗試代謝調節治療,給予能量限制性生酮飲食。

但如果盲目嘗試生酮飲食,僅僅在日常中減少主食的攝入,蛋白質和脂肪攝入不足往往導致營養素嚴重不達標,甚至導致體重持續降低,抵抗力下降,生活質量差,不能耐受抗腫瘤治療等風險增加。

可以說生酮飲食是需要學習和培訓的飲食,不建議患者自行開展生酮飲食,限制熱量是在保證患者基本營養目標量,沒有營養不良,不限制維生素和礦物質為前提來降低飲食能量攝入,並且生酮飲食方案需要長期堅持和定期對酮體進行監測,需要經過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後才能給出是否適合生酮飲食治療及食食譜建議。

記者 路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