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經濟下行,但亞洲仍是區塊鏈創新的主動力


儘管全球經濟下行,但亞洲仍是區塊鏈創新的主動力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升級,一向最為敏感的美國股市開始暴跌,在剛剛過去的一週之內跌幅超過12%,在美國股市的帶動之下,全球股市也隨之大幅跳水。疫情帶來的全球大恐慌,直到最近才剛剛開始。

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將不再只是局部和短期影響,而是可能會升級為全面長期的衝擊。

儘管如此, 區塊鏈的發展腳步卻從未停止過。特別是亞洲各國正大力推進區塊鏈的應用與發展。

就在3月5日,韓國國會全體會議已經通過特別金融法修訂案,將在1年後(即2021年3月份)進行實施。據瞭解,特別金融法內容包含加密貨幣交易所牌照制度,以及銀行支持加密貨幣交易所賬號實名登記等。而這也意味著,從此之後,在韓國,虛擬資產不僅已經正式合法化,而且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會被正式視為金融機構。這對數字貨幣領域來說,絕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

其實, 亞洲在區塊鏈創新方面一直遙遙領先,並持續推動區塊鏈行業向前發展。

中國:新冠病毒之下仍在前行

當下,中國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通過支持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來幫助抵抗冠狀病毒的爆發,這些應用程序可協助醫療數據管理,救濟物資的分配和跟蹤、物業服務管理以及醫療索賠等領域。

據瞭解,早在2008年4月,中國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運行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建立自動預警與響應機制。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以在區塊鏈系統中註冊節點,將傳統的“傳染病上報系統”垂直上報模式平面化,為疫情信息傳達加速預警。

在公益慈善中,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一套公開透明可追溯的系統,這個系統裡面捐贈方和受贈方可以對每一筆款項的始末進行查詢。在知名區塊鏈技術研發公司Findora建立的區塊鏈系統平臺上,數據將被加密傳輸,不會被任何人濫用。例如,紅十字會可以保證自身的透明公開性,同時捐贈方和受贈方又獲得了隱私保護,在第三方或公眾需要審查時又可通過零知識證明等技術審計數據,那麼做善事則不會暴露隱私。其中,審計工具可以讓捐贈方能檢索到私有數據,即使低調做好事,也可以隨時上鍊查詢自己的保密數據。

通過區塊鏈和密碼學中的零知識證明等技術,可以篩查比對每個人與確診患者行程交集,同時確保用戶個人隱私數據安全。易居中國重磅推出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社區、樓宇及案場安全防控管理的智控鏈系統,這也是時下國內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不動產行業防疫實戰的首個領先的應用系統。智控鏈系統是由易居中國自主研發的物管上鍊系統,旨在以與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的物業應用場景,利用區塊鏈數據防篡改、信息加密、授權交互及追蹤溯源的特性,為住宅社區等的物業服務企業和運營服務公司,提供智能防疫解決方案,打造人員檔案可保真、巡更保潔可管理、出入通行可追溯的安全防線。

就在上週,中國的銀行業監管機構發佈了文件,列出了有關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安全應用的一系列標準。這些新標準是中國的第一個標準,據報道目前已在中國運營的35,000多家區塊鏈公司對此表示歡迎。

並且,有人紀念已故的李文亮博士,他們在以太坊上創建了一個智能合約,將源代碼以紀念碑的對齊形式描述了李博士的一生,從理論上講,他的記憶將永遠被保存。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一直致力於開發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普華永道調查受訪者將美國視為當今發展區塊鏈最先進的領域,但他們相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領導者將是中國。

自今年1月以來,已有超過500個項目在中國網絡空間管理局註冊。在中國,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是下一個最接近的國家的近三倍。根據美國市場情報公司IDC的報告,到2023年,中國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支出將超過20億美元。甚至地方政府也在向區塊鏈項目注資。

目前,中國與12個歐盟成員國和5個巴爾幹國家合作,創建了中國-CEEC區塊鏈卓越中心,“致力於促進區塊鏈和DLT技術的應用和基礎研究。”

中國還與其他金磚四國組成了一個銀行財團,以“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對分佈式賬本和區塊鏈技術進行協作研究”。

甚至沃爾瑪和IBM都與京東和清華大學合作創建了區塊鏈食品安全聯盟,以“增強中國的食品跟蹤,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韓國:加密貨幣完全合法化

日前,韓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新的立法,它將為加密貨幣和加密交易在該國所需要的監管和合法化提供一個框架。通過這套法律,該國政府希望能夠有效地監督其國內的這一新興產業並制定出能應對洗錢等不法犯罪行為的規定。

據瞭解,該修訂案遵守部分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建議的實施標準,以及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旗下金融情報機構(FIU)制定的《FIU虛擬貨幣反洗錢準則》。

與此同時,FIU將繼續制定從屬法規等一系列措施,以順利實施該修訂案。相關部門也將積極收集加密行業和私人專家的意見。

修訂案規定,虛擬資產經營者必須承擔防止洗錢行為的義務,並規定了金融公司與虛擬資產經營者進行金融交易時必須遵守的事項。

而該法案執行的主要授權事項包括:反洗錢義務加虛擬資產經營者的範圍;適用於法律的虛擬資產的範圍;與加密相關的企業必須在金融服務委員會(FSC)的金融情報部門(FIU)進行註冊,並向有關部門報告;金融公司對虛擬資產經營者可進行實名確認的存取款賬戶。(開始的標準,條件和程序)

虛擬資產經營者不僅有基本的反洗錢義務、向FIU申報的義務,還有按用戶分類、交易明細分類等附加義務。不僅如此,虛擬資產經營者還需設定受理條件,如對金融公司經營人員實名確認的存取款賬戶發放,信息保護管理體系認證(ISMS),代表無犯罪經歷等。

未申報經營企業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及5千萬韓元以下罰款。這實際上意味著,政府將在法律範圍內直接管理加密貨幣市場。

而與數字資產經營商交易的金融公司需遵守的義務包括:檢查經營商的代表人及交易目的,檢查經營商是否提交申報、是否將資金分開管理等。

基於以上原則,如若有不符合監管規定的數字資產經營商,則會被強制清退。不過,該法案將在1年後才進行實施,在此期間,所有實體將有六個月的期限來遵守新法律。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韓國一直處於加密貨幣繁榮與蕭條交替變化的前沿,是全球少數幾個大規模採用這種技術的國家之一。在2017年加密貨幣熱潮達到頂峰時進行的調查顯示,超1/3的該國勞動者都是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的積極投資者。為了緊跟這股熱潮,韓國最大的城市首爾還發起了一項政府倡議,即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S幣。

此外,韓國政府一直謹慎地視作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例如瑞波(Ripple)等公司上個月將其在韓國的客戶群擴展到了三家新的匯款公司。此外,Litecoin剛剛宣佈了一項新的合作伙伴關係,該合作伙伴關係使Litecoin能夠從該國的13,000臺ATM機中提取韓元並進行匯款。此次合作將Litecoin與MecoCash的M.Pay付款平臺和MeconMall集成在一起,這標誌著Litecoin在韓國採用的重要一步。幣安官方宣佈,已經與韓國金融科技公司BxB.Inc達成合作,共同發行了錨定韓元(KRW)的穩定幣Binance KRW(BKRW)。按照1 BKRW = 1 KRW 比例發行。

隨著韓國希望總體上處於區塊鏈,遊戲和技術創新的前沿,我們預計韓國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繼續成為技術領導者。

日本:鼓勵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創新

2020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國日本顯示出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將繼續創新。目前,全球約有10%的加密貨幣交易流量歸因於日本,因此,毫無疑問該國正在認真對待其在全球區塊鏈領域的角色。

首先,比特幣在日本被視為一種真實貨幣,因此持有比特幣可以免稅。政府一直在認真評估如何對待數字貨幣,因為它權衡了經濟的利弊。但是,企業業務中對區塊鏈有廣泛的共識支持。

早在2016年12月1日,日本就出臺了《關於舉辦區塊鏈技術的活用可能性和相關課題研討會的有關說明》,並分別於2016年12月20日和2017年3月8日兩次舉辦了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相關課題討論會議。

2016年10月,日本SBI控股公司和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Ripple公司共同成立的SBI Ripple Asia公司,牽頭創建“國內外兌換業務一體化研討協會”。協會成員有日本巨頭銀行瑞穗銀行,以及其他網上銀行和地方銀行等合計42家銀行。SBI控股公司總裁北尾吉孝表示,協會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可以將國內兌換交易與跨國兌換交易進行一體化處理的交易平臺“RC雲”。

2017年3月,協會負責人表示,基於Ripple Solution技術建立的RC雲已經通過了PoC測試,已經可以開始提供商用的國內外兌換交易服務。目前,國內外兌換業務一體化研討協會的會員正在增加。截止到2017年年末,協會已經擁有共61家會員。

2017年3月,日本多所金融機關聯合舉辦了關於探索不同行業之間合作可能性的“業界連接型DLC試驗”。截止到2017年8月份,已經有33家金融機構參與了這次試驗。同年九月份,參與項目的金融機構聯合發佈了“關於共同舉辦試驗驗證項目的相關決議”,關於分佈式賬本技術運用的討論變得越發火熱。

日本最大的社交網絡Line最近宣佈,它將在4月份向日本市場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Link。從本質上講,這將為Line用戶創建新的貨幣系統,並有可能在應用程序中付款和轉移Link數字貨幣,這可能是促使消費者採用的主要催化劑。

日本的其他有希望的發展包括瑞波(Ripple)在匯款服務方面的擴展以及金融服務在區塊鏈方面的進步,以及吸引頭條新聞的新的面向隱私的協議QURAS。QURAS計劃於4月初啟動其主網,它是下一代區塊鏈協議,可通過公共智能合約實現私人交易。通過利用兩種領先的隱私技術,該協議使用戶和企業能夠以符合法規的方式為任何類型的交易選擇合適的隱私級別。在主網啟動後,QUARS的本機令牌將成為日本全國零售商店中付款方式最廣泛接受的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

新加坡:東南亞有前途的區塊鏈燈塔

儘管新加坡被認為是領先的傳統金融中心,但由於其監管友好的環境,新加坡還建立了傑出的區塊鏈生態系統。在東南亞所有國家中,由於中央政府的前瞻性方法鼓勵採用區塊鏈技術和受監管的數字貨幣,因此新加坡在區塊鏈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

自2014年以來,新加坡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區塊鏈公司已獲得近10億美元的投資,很容易就能看出新加坡在全球區塊鏈領域的地位。

從2017年以來“搶駐”新加坡的項目就不斷,新加坡已然成為R3、IBM、摩根大通等平臺搶佔區塊鏈貿易金融領域的關鍵。在2017年1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交換了諒解備忘錄,合作開發“全球貿易連接網絡”,運用分佈式分類帳技術構建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兩地及全球的貿易及貿易融資業務數碼化。據悉,該平臺便是R3和IBM等技術公司參與的技術工作。

在此之後,中國作為新加坡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國,自然不甘示弱。2018年4月時,中國就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商品貿易過程中全部關鍵參與者之中。中國四大國有石油公司之一,中化集團的子公司,完成了完全依賴區塊鏈技術從中國向新加坡的運輸汽油的任務,中化能源技術公司將汽油從中國泉州向新加坡以船舶運輸形式發貨。

其後7月份時,新加坡的公司也開始了相關的探索和實踐。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電子政務服務提供商 CrimsonLogic 宣佈推出一個以跨境貿易為重點的區塊鏈平臺。該公司由一家城邦政府機構和港口運營商所有,該平臺是一個經許可的網絡,由經認證的貿易合規公司作為節點運行和驗證。據悉,平臺由全球電子貿易服務公司(GeTS)創建。

而待到2018年5月,新加坡金管局與加拿大央行發佈聯合公告表示,雙方對加密數字貨幣的跨境和跨貨幣支付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支付試驗。加拿大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這次跨境支付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哈希時間鎖定合約技術,將各自的區塊鏈項目Jasper和Ubin的網絡進行了連接,據悉,這兩個項目分別基於R3的Corda和摩根大通的Quorum。

11月份,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摩根大通合作開發了用於跨境支付的區塊鏈原型。該原型可以允許用戶在同一網絡上使用不同的貨幣進行支付。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投資公司淡馬錫也參與了這款區塊鏈原型的開發工作。同時據悉,該原型是Ubin項目第五階段工作的一部分。

2018年12月,最終確定支付服務的新監管框架,包括數字貨幣,不屬於先行監管範圍的加密貨幣服務提供商有望在新的監管框架下獲得許可。到2019年11月,《支付服務監管框架》被正式立法,並被命名為《支付服務法案》。再到近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佈將於2020年正式實施《支付服務法案》。該政策明確了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從制度層面,助推了新加坡地區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貿易金融、跨境支付領域的發展。

在區塊鏈平臺搶灘、國內政策助推的雙重作用下,新加坡已成為區塊鏈貿易金融高地,更是各國、各平臺發展區塊鏈貿易金融的要塞。

印度:加密貨幣獲解禁

3月4日,印度最高法院最終對印度儲備銀行的銀行禁令進行了裁決,判決支持了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項目方上訴。裁定印度儲備銀行(RBI)在2018年4月禁止金融機構向加密貨幣企業提供銀行服務的行為違反憲法。

這也意味著印度政府的金融政策制定者也可能重新思考有關加密行業的政策,但如果最高法院僅因為央行存在越權管理的問題,那麼印度未來的加密政策走向則還是未知數。

儘管2018年,印度央行發佈了對加密行業的禁令。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印度央行開始審查沙箱框架以便更好地應對“快速發展的”金融技術市場動態。經過三年的評估,印度央行認為公眾可以嘗試基於區塊鏈的“創新技術”,而通過沙箱政策,印度央行有機會評估在保護消費者方面是否還需要新法規。

並且,2019印度央行開始推行金融沙箱政策,支持區塊鏈創新測試。2019年4月18日,印度儲備銀行(RBI)發佈報告,公佈了其監管沙箱條款。其中包括測試各種區塊鏈應用,但不包括加密貨幣相關項目。

進入2020年,印度加快區塊鏈的佈局。就在2月早些時候,印度區塊鏈政策再傳利好。據cointelegraph消息,印度政府政策智庫NITI Aayog發佈名為“區塊鏈—印度戰略”的國家區塊鏈政策草案,該草案闡述印度區塊鏈的不同使用情況,並對正在進行的試點項目進行總結,旨在為區塊鏈技術制定具體的國家行動計劃。

該戰略文件以政府、企業領導人和公民等利益相關者為中心,旨在揭開圍繞區塊鏈技術的概念的神秘面紗,為區塊鏈技術制定一個具體的 行動計劃。

同時,印度喀拉拉邦計劃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提高其金融系統的效率,並通過建立該領域的專業人才庫來實施政府試點計劃。印度喀拉拉邦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在未來的五年時間裡提升金融系統運營,而且還會在一些特定領域裡使用區塊鏈技術,確保相關應用可以持續發展。據悉,印度政府已經在2017年創立了喀拉拉邦區塊鏈學院,預計將會培養2萬名區塊鏈開發人才。

2月13日的《印度時報》報道,印度首席選舉專員Sunil Arora 表示,該國希望通過基於區塊鏈的投票解決方案來增加選民投票率。

印度北方邦即將在本國啟動P2P區塊鏈太陽能交易項目。該交易項目與澳大利亞區塊鏈能源公司Power Ledger進行合作,預計2020年3月開始試運行。

此前,印度儲備銀行也一直計劃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但計劃發行時間一再推遲。

對於全球加密貨幣投資者而言,印度或將成為下一方投資熱土,因為印度此舉必將促進加密行業的繁榮。

免責聲明:本資料不應作為作出投資決定的依據,亦不應被解釋為從事投資交易的建議。交易數字資產涉及重大風險,並可能導致您的投資資本損失。因而你應確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風險並謹慎投資。《鏈內參》只負責分享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