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崇禎皇帝是一個比較勤奮的皇帝,在他繼位時整個大明王朝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帝非常積極,很想盡快把走向衰敗的大明王朝拯救回來,為什麼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了全部的精力還是沒有能拯救大明王朝?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崇禎帝

在明朝末年有三個隱患急需解決,但是這三個隱患卻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輕易碰觸,需要處理好解決的順序慢慢來解決。

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魏忠賢專權

魏忠賢的問題是大明朝最大的問題,也是最不能輕易觸碰的問題。但是崇禎皇帝一上來就希望有個結果,不僅把魏忠賢扳倒,在很大程度上也把明朝未來打滅了。

魏忠賢雖然結黨營私,但是對明朝、對皇帝還是忠心的,他的能力很大,並不是拿著權利胡所非為。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魏忠賢在治理國家上很有一套,魏忠賢實行徵收工商稅,這減少了農民的徭役,有利於明朝的穩定。啟用孫傳庭,孫承宗等將領抵抗農民軍和北方的後金,起到的效果很好。

在朝廷上有很多官員腐敗,一般人根本指揮不動他們,只有魏忠賢利用自己的威望還可以帶著他們繼續工作,維持大明江山。

崇禎皇帝沒有考慮前後的利弊就先把魏忠賢扳倒,於是後面兩個問題全部跟著跳出來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朝廷裡關於腐敗問題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明朝末年官場貪汙嚴重,這個問題已經很普遍,從後來李自成在這些官員身上壓榨出幾百萬、幾千萬銀子就可以看出貪汙多麼嚴重。

除了貪汙,還有一個致命現象是這些官員不幹事,這些人怠工到什麼程度呢?後期崇禎皇帝和李自成談判,想找個幫忙寫信和幫忙送信的人都找不到,原來這些人根本不管明朝的安危,或許自己趕緊迎接新皇帝還可以過上舒服的好日子。據說後來崇禎皇帝上朝竟然發現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來上朝,可想而知,官員問題多麼嚴重。

第三個問題就是國內農民軍起義和北方後金南下問題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李自成

國內李自成的大順軍進行得風風火火,聚集著幾十萬農民軍攻城奪寨。而北方後金戰鬥力彪悍,皇太極、多爾袞等人又是優秀的軍事家,在他們領導下後金越來越強盛,幾乎可以跟明朝分庭抗禮。

明朝在後期本身軍隊素質不過硬,很難消滅這兩方勢力保全江山。

這三個問題都非常嚴重,都需要慢慢來解決,崇禎帝預感到了嚴重的危機,可是他本身非常心急,巴不得一小時內把這些問題都解決好,接著自己高枕無憂。於是,崇禎皇帝一上來就把魏忠賢扳倒了,在面臨巨大的外患時,或許魏忠賢問題應該最後解決。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魏忠賢在的時候可以指揮文武百官做事,派將軍去抵抗後金和農民軍。但是魏忠賢一倒,這兩個問題崇禎都很難解決,君臣不齊心,只能眼睜睜看著明朝一點一點的走向深淵。

到最後北京城被攻破,崇禎皇帝想要救明朝的希望破滅,讓自己的三個兒子逃出去以後,跑到煤山上吊自盡。其實崇禎帝完全不必自盡,只是一個城池被攻破而已。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崇禎帝思陵

當時南方還是相對穩定的,南京城也有朱元璋留下的一套完整的機構,哪怕是北京城被攻破、清軍入關,明朝也不能說是滅亡。國內還有很多人都支持明朝,等人來領導他們反擊清朝。

清朝一開始入主中原時很不得人心,所以南明政權才得以存在。領導人崇禎皇帝不在了,南明好幾個皇帝對立起來也不服誰,內鬥消耗實力,給了清軍可趁之機。

崇禎若能慢慢解決這三個問題,李自成和後金很難動搖大明江山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崇禎皇帝沒有上吊,南明還是以他為尊,崇禎帝吸取其經驗教訓,領導南明打敗清朝,重新攻回北京,希望是很大的,說不定又能開創一個盛世。當然,這些已成為歷史的過眼雲煙,留給我們的是慢慢品味其中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